第三节 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测查法、实验法、观察法。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运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相关的材料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推理或预测其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调查法通过主动搜集在自然状态下反映出的现实情况,能够在较短时间和较大范围内获得大量研究资料。调查法是卫生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婴幼儿膳食营养状况、疾病状况及成因,托幼机构建筑设备卫生、健康教育现状等都可以作为调查法的研究对象。
卫生学常用的调查法有横断面调查和追踪调查。例如,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调查,可通过横断面调查(现况调查)或生长监测的方式展开,前者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范围群体的生长发育资料,后者有利于对某些生长发育指标的连续性收集。也可进行前瞻性调查,如通过追踪调查,即对同一批对象,在较长时间内定期、连续多次调查,以观察其发育动态,获取更加确切的反映生长速度和进程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调查评价应首先根据评价对象建立生长发育评价标准,并运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同时,还应遵循相应的研究伦理,保障学前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
二、测查法
测查法是根据一定测查规则,选取适宜的工具,为研究对象或事件进行有意义的赋值,并依据一定标准对数量化结果做出卫生学评价的一种方法。测查法广泛应用于学前卫生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如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教学卫生、体育锻炼卫生和学校教学设备卫生等方面的研究均需采用测查法来获取数量化信息。例如,在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中,对身高、体重、头围、肺活量、呼吸频率等指标的测量;在心理健康研究中对心理—行为发育指标的心理测验等;在体育锻炼卫生研究中,对儿童运动负荷及运动密度进行测查;在环境与建筑设备卫生的研究中,对自然采光、人工照明、课桌椅功能尺寸等的测查。
选用测查法进行研究,需遵循一定的测查规则,根据测查指标体系选用合理的测查工具和评价标准,利用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资料分析。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有意识地对有关条件进行控制,促使一定的现象产生,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实验因子之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学前卫生学常用教育实验的方法,通过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检验各类针对学前儿童健康的卫生干预措施、对策的效果。还可通过对学前儿童进行各项生理指标如心率、脉搏、血压和尿、血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查的临床医学实验方法来进行。例如,通过运动负荷试验,可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功能水平;在开展体育锻炼前,对学前儿童进行心血管机能试验,了解其心血管机能和其他器官系统机能状况,以供选择适宜的体育活动为参考。
四、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常用于儿童问题行为分析、疾病发现与识别、生长发育变化、生理负荷测定等诸多研究中。观察法可实地了解更多、更直接的信息。学前卫生学通常采用结构化观察的方法,利用轶事取样、时间取样或事件取样以及行为核检表的方式进行。例如,通过对学前儿童一日生活作息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全天活动进行,对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安排给予卫生学评价和分析。
本章小结
学前卫生学是以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以保护学前儿童健康,促进其生长发育为目的的科学。健康是学前卫生学的核心概念。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逐步深入的。现代健康观认为“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才算健康。”目前,人类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人都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生活方式、环境、生物学因素和卫生服务。其中,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改善人类健康状况的最重要途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以增进儿童健康为终极目的的学前卫生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主要包括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与身心发展的特点,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测查法、实验法和观察法等。
关键术语
学前卫生学;健康;亚健康
思考与讨论
1.学前卫生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2.什么是健康和亚健康?
3.改善人类健康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活动建议
谈谈你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发展目标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