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农村幼儿园可以因地制宜开发哪些操作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但是在农村幼儿园中,由于受经费和其他条件限制,各类活动材料很欠缺,这给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不便。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应看到农村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在花草树木、种子、石块等自然环境中,挖掘有益于教学的操作材料,创设丰富的物质操作材料,促进每个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中获得富有个性化的发展,需要我们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到实践中去寻求答案。以下几点意见供广大教师参考:
1.就地取材,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
我们可以根据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大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农村可以利用的活动材料与大量的民间游戏相整合。如用竹子做成高跷,用梯子搭成小路,用稻草堆成小山等,然后将这些就地取材的活动材料适时、适当地穿插到传统的民间游戏当中,如赶球、贴膏药、石头 剪子布、跳房子等游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攀爬、钻、平衡、堆积,在玩耍中发展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见图1-6。这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技能的协调发展,还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机智勇敢的精神。此外,广大教师平时也要多留心、勤收集,在生活废品中选取、制作教学材料。以下这些材料可供教师们参考:
图1-6 废旧纸制作的活动材料
(1)旧画报、挂历:可以制作服饰、美丽的书签;经过选择、剪贴、装订,做娃娃自制图书;经过添画做交通标志、手提包、小鞋子、小风车;剪成花串做花纸环;制作幼儿折纸、剪纸作品等。
(2)旧毛线:编头饰上的小辫;剪成碎末粘毛绒装饰图案;缝制各种小动物、大幅装饰画等。
(3)饮料瓶、易拉罐:大的可乐瓶剪编成花篮、灯笼;还可编成孔雀、大公鸡等动物;还可剪开装饰各色花盆,种上种子、花草。小的酸奶瓶可做健身拉力器、跳绳;串起来做吊桥、玩具车。铁质易拉罐可以加工成漂亮的笔筒;穿上铁丝、木管做成小推车;还可以用塑料管串起来做小高跷等。
(4)包装盒:经过粘贴可做成小汽车、小火车、纸棒、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模型、纸盒积木、可变式纸房子、纸球跳筒、机器人、简易坦克、拖拉玩具、纸卡迷宫等。
(5)废布:缝制沙包、飞盘、尾巴、彩辫、棉棒、跳袋、方向盘、触摸玩具、布贴画、头饰、布娃娃、小动物等。
2.走出幼儿园,在大自然中寻找操作材料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进行教育,拓展幼儿活动的空间,这对农村的幼儿教育来说更为重要。农村的幼儿园有独特的自然资源,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活动空间大,动植物繁多,这些都是农村幼儿园的优势。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自然知识,发挥聪明才智,就一定能创造出许多丰富有益的活动材料。教师要摆脱课堂和课本的限制,把课堂移到大自然,发挥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春天来了,领着孩子们到野外观察,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树绿了,桃花开了……一年四季皆有可用,无论是柳绿花红、碧草满坡的春天,还是硕果累累的金秋,抑或是遍地泥土、沙子,都是孩子的乐土。带幼儿到现场学习,拓展课堂空间,田野、山头、菜园等都是教育空间,在幼儿生活的大环境中进行内容丰富的教育,使其崇尚自然,通过自己的感官去体验、思考,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得知识,见图1-7。具体还可做以下活动:
图1-7 带幼儿到大自然中
(1)描绘生活。把孩子带入大自然,让孩子与花草、树木对话,与蜜蜂、蝴蝶嬉戏,捕捉事物的个性,充分运用眼、脑、手等感官,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描绘出瞬间的灵感和顿悟,并进行分类,装订成自制图书。
(2)动手采集。拾各种颜色的花瓣、树叶、枝条,粘贴成各种动物、人物、图案;收集小昆虫、不同特色的植物,制成标本供孩子欣赏。
(3)收集种子。可收集玉米、小麦、高粱等粮食类的、花草类的、树木类的种子来认识和分类;各种植物果实:水果系列、蔬菜系列等,在活动区分类陈列,既可以作为语言、社会认知材料,又可进行科学探讨,如图1-8。可用它们进行“许多”“多少”的比较,分合操作,口编应用题;还可用来唱儿歌、编故事、角色表演;种在种植区,让孩子观察比较、浇水施肥,从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4)收集玉米皮、麦秆。可用来编草帽、草垫、草辫等;染上颜色编各种小动物;扎制动物模型等。
图1-8 玉米制品
(5)捡贝壳、石子。捡漂亮的贝壳粘贴图案;石子、贝壳用在科学课上让孩子数数,又是孩子乐意用的操作材料。
(6)玩沙、玩土。爱玩沙土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沙坑里用收集的瓶瓶罐罐、自制的小铲小车装沙运沙,堆沙丘筑城堡;还可以在纸上画出图案,粘上胶水,做沙粘画。再说玩泥,教师选较好的黏土和泥,让孩子捏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组合成“动物运动会”“水里的动物大集合”;捏出小锅、小碗等组成娃娃家;捏出各种水果并涂色,既可用来玩超市的游戏,还可做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