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家庭经济状况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一、家庭经济状况的含义
家庭经济状况是指家庭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经济来源和支配状况等诸因素的总和。一般情况下,家庭经济的整体状况对整个家庭生活都会有一定影响,它与家长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多少、家庭结构等有着直接联系。
家庭的经济收入是指家庭在单位时间内所有收入的总和。家庭的经济收入一般分为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绝对收入是指不论家庭人口多寡、家庭人口结构,不计单位时间内必要开支,总收入是多少就是多少。比如,一个月入万元的家庭,即使有房贷、疾病、赡养老人等经济压力,其绝对收入仍高于月入千元但只有三餐开支的核心家庭。相对收入则是指除去单位时间内必要开支后,家庭成员平均可支配的费用。例如,若家庭主要由父亲维持生计,但只有一个孩子,那么其平均可支配费用或可尚称宽裕;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而家里有两个孩子或三个孩子,家庭的相对收入则必然下降许多。
家庭的生活水平指家庭生活的日常开支在当地的高低以及家庭费用分配的领域。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家庭,其收入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的基本开销,如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等;如果家庭生活水平较高,那么除了衣、食、住、行等以外,就还能满足家庭成员的其他需要,如教育、文化、休闲等多个方面的需要。
家庭的经济来源指在家庭中,主要由谁以何种方式来提供生活的必需费用。一般而言,家庭经济来源多而稳定,相对来说家庭的经济状况就要好一些;经济来源单一且变动,则经济状况可能会差一些。同时,家庭的经济来源还影响到在家庭教育中由谁把握教育子女的主动权。
家庭的经济支配指家庭收入主要用于哪些方面,这与每个家庭中家长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有关。如果家庭的经济收入不高,但家长能够合理地安排收入,并且能将收入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运用,那么家庭生活就不会因收入较低而影响整体生活水平;相反,如果家庭经济支配不合理,有限的收入没用在该用的地方,从而使家庭生活时常“捉襟见肘”,则会直接影响到家庭生活的质量和对孩子的教育。
家庭的经济状况与学前儿童的成长有着一定的联系,因为它可能直接影响家庭生活的气氛、质量、家庭中的人际关系等。因此,研究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必须涉及家庭的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