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传[1]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2]。少负气节,沈厚寡言[3],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4],挽弓三百斤,弩八石[5],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6]。父义之[7],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8]。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9],愿与**[10],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11],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12],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13],课将士注坡跳壕[14],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15],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16],立斩以徇[17]。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18];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19],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20]:“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21]。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22]。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23],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24],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25],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26],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六十五,有删改。《宋史》乃元代官修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大的一部史书。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到宋帝昺(bǐng)祥兴二年(1279)间的历史,是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记录两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以及社会风俗的历史文献。作者署名“脱脱(清改译作:托克托)等撰”。据考,脱脱仅由于其官居宰相而担任了编修《宋史》的都总裁,全书编修工作实际上是由汉、蒙、回鹘、西夏等族数十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其中,汉族史学家欧阳玄起主要作用,乃实际总负责人。
[2]贳(shì):借贷,租借。
[3]沈厚:性格深沉而宽厚。沈,通“沉”。
[4]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人。
[5]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今读dàn。
[6]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叫朔,每月十五日叫望。
[7]义之:认为他很重义气。
[8]药饵必亲: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
[9]吴玠(1093—1139):字晋卿,生于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县),兴国州永兴(今湖北省阳新县)人,北宋抗金名将。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由于长期鞍马之劳,病卒于防地仙人关,享年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
[10]**:结友。
[11]宵旰(gàn):宵衣旰食,即天不亮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形容终日操劳国事,这里指皇上昼夜烦忧。
[12]营第:建造住宅。
[13]舍:驻扎休息。
[14]课:督促。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
[15]踬(zhì):跌倒,绊倒。
[16]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
[17]徇:示众。
[18]劳:慰劳。
[19]张俊(1086—1154):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南宋将领,曾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飞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
[20]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21]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人。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博学能文,清廉正直,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巨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西晋建立后司马炎为吞并东吴,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咸宁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阳,同年11月病故。
[22]桧:指秦桧。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汉族,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在宋高宗时期曾两次拜相,前后执政19年。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杀害岳飞的元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23]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重大的贡献。为官正派,不肯依附奸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
[24]谂:告知。
[25]张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从微相随,以列校奋身,官至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高阳关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宋孝宗即位后,张宪冤狱得以昭雪,被追复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追赠宁远军承宣使。
[26]何铸(1088—1152):字伯寿,浙江余杭人。宋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官州县。以品德高尚、品性刚直入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先后任秘书郎、监察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岳飞下狱,何铸时任御史中丞,被命主持审讯。何铸曾经试图免除岳飞死罪。后来,何铸因反对议和,降为秘书少监,谪贬徽州。后曾任资政殿学士,出知徽州。年65而卒。鞠:通“鞫”,审问,审讯。
思考与探讨
1.本文怎样刻画岳飞忠孝爱国的伟大精神?
2.千百年来,精忠岳飞的故事在神州大地到处流传。但现在有人否认岳飞的爱国情操,认为他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你认为这种认识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