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专题 修身自强
专题导读
修身与自强是中华民族久远的两个话题,历代先贤或身体力行,追求人品的完善,为世人津津乐道;或担当思想导师,谆谆善诱,引导后人提高心理素质和个人修养;或著书立说,形成诸多观点,丰富了我国的哲学思想。
修身是自强的基础,自强则是修身的终极目标。两者密切相连,又彼此独立,在人性的完善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一、修身
修身是自强的基础,自强则是修身的终极目标。两者密切相连,共同推动完美人格的塑造。
1.《大学》一章
《大学》是儒家“四书”之首,作为入门读物,尤其注重思想引导。该书的核心思想是明德、惟物,主张日新月异的努力,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其书第一章就提出了儒家的总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而后引出“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内修与外王的关系,并呼吁国家元首以至普通百姓都应当以修身为根本。本章对莘莘学子而言,确为一帖良药,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论语》二章
《论语》有关孔子及其学生修身的记载比较多,编选两篇:
《学而》。主张践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再去学习文化经典,旗帜鲜明地提出“先德后文”的观点,回答了“文化重要,还是道德重要”的问题。
《述而》。在道义和富贵之间,孔子倾向于道义,主张安贫乐道。这一观念对当前一些组织及个人只看金钱枉顾道义的现象有强烈的批判意义。
3.《孟子》二章
《孟子》也就修身做了一些讨论,编选两篇:
《公孙丑下》。以日食、月食类比人的过错,反对文过饰非,说明纠正错误之后还能获得人们的尊重。
《滕文公下》。主张知错即改,不要假借任何理由拖延。
4.《荀子》二章
《荀子》一书综合了战国时期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诸家的思想成分,发展了儒家学说。我们择取其中两章来管窥荀子有关修身的精深论述:
《修身》。将修身提到关系个人和国家安危的高度予以论述,指出君子应当有“遍善之度”,用以治气养心,修身自强,而达到骄富贵、重道义、轻王公的境界。
《性恶》。本文一反孟子性善说,提出“性恶”说。文章认为人天性本恶,但通过“师法之化,礼仪之道”可以矫正恶的天性。尤其是“涂之人可以为禹”,以及普通人只要“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就可以达到“通于神明,参与天地”的境界,成为圣贤等观点的提出,对于鼓励引导人们改正错误,追求道德高洁有积极意义。
5.《墨子》一章
《墨子》是华夏文化中的奇葩,涉及天文学、历法、几何等,清末邹伯奇认为西方文化以本书为导源,张自牧甚至宣称“墨子为西学鼻祖”。这些观点虽有偏颇,但确实反映了《墨子》一书的价值。本教材选取《修身》一章供诸位研读。
文章由讽刺儒家办理丧事的繁文缛节入手,提出丧礼的根本是“哀”,而非“礼”,进而引出君子务本的根本是修身的观点,文中又鲜明地提出“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贫则见廉,富则见义”“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的修身原则。文末呼吁人们通过身体力行来达成修身,成为天下贤士。
6.《原毁》
本文乃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作品,从“责己”“待人”两方面进行古今对比,剖析当时社会风气浇薄,毁谤滋多的原因在于“怠”与“忌”。文章以“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起笔,从责己和待人两个角度论述君子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第二段则批判“今之君子”“责人”“待己”的错误。
7.《廉耻》
鉴于明末清初某些学人和士大夫寡廉鲜耻、趋炎附势、丧失民族气节等现象,顾炎武创作本文,由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开篇,重点讨论“廉”和“耻”,认为“廉”是培植人民操守的重要途径,“耻”是四维的重点。本文在当前“荣辱”观教育之上有重要意义。
二、自强
自强是在自爱、自信的基础上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精神体现,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强大的动力作用,是人活出尊严、活出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本教材择取一些优秀篇章进行学习。
1.《周易》二卦
《周易》乃六经之首,尽管是占筮之书,但是也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择取《乾卦》和《坤卦》管中窥豹。
《乾卦》反映了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在《象传》中又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发人深省。
《坤卦》主张用宽厚的德行承载万物。
2.《中庸》一章
《中庸·第二十章》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学习的阶段论,辩证地指出广博涉猎、仔细请教、谨慎思考、明白辨别、切实力行的重要性。尤其强调坚持不懈,不断努力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反复努力成长为刚强的个体。
3.《卧薪尝胆》
本文出自《国语·越语》。吴、越两国,是春秋后期长江下游的两个大国,两国相邻,世代结怨,互相攻伐。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hé lǘ)攻越,兵败,负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复仇。公元前494年,夫差大败越兵,将越国逼迫到亡国边缘。越王勾践率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后,一面派大夫文种向吴国求和,一面富国强兵,终于灭掉了吴国。勾践励精图治,发奋图强,气概悲壮,是典型自强不息的形象。我们不仅要歌颂他的丰功伟绩,也要学习他的精神。
4.《闻鸡起舞》
祖逖在少年时期非常淘气,进入青年时代才意识到知识贫乏,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奋发读书,学问大有长进,时人称赞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不仅热衷文化学习,还努力提高武艺,每天鸡叫时分即起床练剑,寒暑不断,成为文武全才。祖逖的自强精神值得我们发扬。
华夏文明有关“修身”和“自强”的华章浩如烟海,可以给当代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只要认真研习,并将之落实到生活和工作中,必然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