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定义及制订规划的意义

一、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定义

制订规划是现代管理的基本方法,是管理的主要职能。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管理者需要运用规划明确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进行监控,促进幼儿园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幼儿园的发展规划,主要是指幼儿园管理者及教职工对园所在某个时期内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方向、发展步骤与发展路径进行的全面系统的思考、选择、策划与部署[1]。

幼儿园管理者要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系统地分析幼儿园现有的基础及所处的环境,确定幼儿园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把握幼儿园的优先发展项目,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挖掘幼儿园自身潜在资源,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效能,最终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发展规划应以文本体系的形式呈现。规划方案是规划过程的产物,是园长与全体员工在对幼儿园发展进行集体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办园理念,是发展的方向、行动的纲领、对未来的展望与策划。可以说,幼儿园制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园长办园理念的集中体现,更是幼儿园适应社会发展、组织课程实施、提升干部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等多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制订幼儿园发展规划的意义

幼儿园发展规划作为幼儿园中长期发展的基本蓝图,对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效能,提升办园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规划有助于明确幼儿园的发展目标,提升管理效能

规划的制订需要对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幼儿园的发展目标。确立目标需要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园发展定位进行全方面思考,需要全体教职工对园所发展愿景进行明晰。

科学合理的目标能够引领全体教职工的行动。幼儿园发展规划以幼儿园发展目标为核心,这样的目标既可以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是幼儿园对社会的一种承诺,对园所自身具有约束作用。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能够据此把握方向,将目标作为指导和协调各项工作的方针,推动幼儿园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以调节目标、控制工作的进展和教职工的行为,降低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效应对各种变化因素,提高管理效能。

(二)规划有助于凝聚人心,协调资源,发挥合力作用

制订和实施幼儿园发展规划,要求幼儿园内部坚持自下而上、民主参与的原则。教职工广泛参与和研讨,在园所内部形成幼儿园的发展目标,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共识。这样的目标和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教职工的支持,能够增强凝聚力,调动教职工落实幼儿园规划的积极性。

规划通过对目标的定位,对实施路径、步骤和措施的明确,能够使幼儿园每一位工作人员知晓幼儿园对部门及个人的期望,也使每个部门和每个人明白自己与其他人的工作联系,以加强彼此的协调性。

科学有效的规划能够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将增强部门之间、干群之间、成员之间沟通协调的有效性,有助于实现1+1>2的管理效果。

(三)规划能够起到评价和激励作用,提升管理实效

规划所设定的发展目标及工作标准具有前瞻性和可实现的特点。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将规划的要求作为评价部门、个人工作的依据,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够有效地对幼儿园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监控和指导。同时规划也可增强教职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的意识和操作能力,有助于提高管理实效。

(四)规划能够帮助幼儿园寻找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幼儿园发展规划要重点分析园所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不断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其本质是建立一种幼儿园自我分析诊断、自我寻找和克服不足的机制,努力做到“今天做得比昨天好,明天做得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缺点一天比一天少,优点一天比一天多,天天都有新面貌”,进而使幼儿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