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在人类最早的教育活动中也包括幼儿教育。在学校教育发展起来以后,人们也注意到为儿童入学打好基础的学前教育。几千年来,人类在学前儿童的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地总结和批判地继承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这不只是学者的使命,对于将要从事和正在从事学前教育的人来说,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实践的意义。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将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将减少学前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使我们避免走弯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本国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纷纷将学前教育纳入本国教育改革的整体规划之中。8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作为奠基工程,更被纳入终身教育体系,被视为任何教育政策和文化政策的先决条件和教育策略的主要目标之一。与此同时,学前教育的功能和场所也在不断扩大,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得到发展。
近年来,在各种层次的学前师范教育和各种在职学前教育培训中,外国学前教育史学科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各地都逐步把该学科列入课程计划,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水平。1996年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编辑室主任康长运先生,向本书主编约请编写一部简明扼要、篇幅适中的外国学前教育史教材,以满足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欣然接受了这一约稿,并历经一年半,完成了编写任务。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和专科学生、函授生、自学考试生、在职学前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幼师高年级学生。同时,也面向广大的幼儿园教师和学前儿童的家长。此外,也可供从事学前教育史教学和研究的人士阅读参考。
学前教育史从一般教育史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分支学科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外国学前教育史更是我国教育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我们的导师任钟印先生很早就提出了编写有关教材的建议,并给予重要的指导。自1985年以来,我们在多年从事外国学前教育史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资料和探讨有关问题,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外国学前教育史体系。本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力求内容系统、全面,以帮助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外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第二,简明扼要,兼顾各方的需要。第三,制度与思想并重。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本书一定还存在不少问题,希望读者不吝赐教。
本书由周采和杨汉麟负责组织编写。具体分工如下:
周采:绪论、第四、六、七、九、十、十一章及第二章第二节、第五章第二、四节和第八章第二、六节。杨汉麟、董浪平:第一章、第二章第一节、第三、四章、第十二、十三章。何玉琴:第五章第一、三节和第八章第一、三节。范丽萍:第五章第五节和第八章第四节。田景正:第五章第六节和第八章第五节。谌启标:第十二章第一、二、三、四节和第十三章。龚兵:第十二章第五节。
书稿完成后,由周采负责统稿。
周采 杨汉麟
1998年6月1日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