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陶行知德育思想的价值及其启示

陶行知从长期的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的具体可行的德育理论和方法,在中国现代德育理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至今仍熠熠生辉,符合当今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激励着后人更好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特别是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精神和“爱满天下”的宽阔胸怀,尤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根植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实践活动,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与创新精神。陶行知立志培养“真人”,将“求真”作为其德育思想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带领下,陶行知不畏艰苦,躬亲实践办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陶行知在德育过程中,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中心,立足实践,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个体的道德品行。他将道德教育与国情紧密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着力培养与提高个体的公德和私德水平。在德育方法上,他结合个体身心发展特点,通过集体自治锻炼个体的道德行为能力,通过劳动教育、美育陶冶巩固个体道德水平。

当前我国德育在实际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德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使德育回归生活,让德育走向生活。在这一形势下,研究和发展陶行知的德育思想,探讨我国德育发展新模式,愈发显得重要。但正如陶行知曾说过的,先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我们必须用选择的态度来接受,今天我们学习和借鉴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也同样如此。我们要学习和借鉴陶行知从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振兴中华的高度来思考德育问题的立场;学习和借鉴陶行知的批判精神,吸收古今中外各种优秀道德传统和善于总结德育实践经验的方法;学习和借鉴陶行知以哲人的睿智准确揭示的社会道德发展规律而提出的德育基本理论。学习和借鉴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必须联系我国德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发展全新的德育实践。离开了当前的道德教育实践,学习和借鉴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就没有任何意义,孤立地、静止地学习陶行知,本身就违背了陶行知的教导。

我们要把陶行知的德育思想中那些对当前德育工作有重大意义的资源凸显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创我者生,仿我者死”,学习陶行知理论必须建立在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陶行知,继承陶行知,发展陶行知,超越陶行知,是历史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陈善卿,张炳生,辛国俊.生活德育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吕德雄等.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敬良斌.陶行知德育思想探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7]钱佳媛.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章开沅,唐文权.平凡的神圣——陶行知.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思考与练习

1.陶行知怎样认识德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2.陶行知提出德育的任务和目标就是教导学生成为“真人”,你如何理解?

3.陶行知德育思想有哪些重要内容?

4.陶行知总结出的德育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5.你如何评价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它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有什么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