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熟悉社区工作的工作方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2.认识社区工作的常用技巧。

能力目标:能够将有关技巧熟练地运用于社区工作的各阶段。

工作任务描述

Y社区地处城市经济不发达地区,社区内居民收入低,服务设施简陋。社区内青少年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的比较多,他们结成帮派,经常在社区内游**。最近,这群青少年团伙经常与其他团伙发生争执,社区居民深感不满,并向附近派出所投诉。

问题思考:

1.该社区青少年有哪些问题和需求?

2.作为社会工作者该如何介入?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是对社区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分析的重点是社区基本情况和居民对社区的看法。社区工作在准备阶段要做的重点工作包括:确定主要任务和行动方案;确定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社会服务机构做好自己的工作,包括人员、资金、支持体系等。

2.启动阶段

(1)行动方针和主要任务

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和发现社区居民中的带头人并对其进行培训,提升其对参与社区事务意义的认识;确定工作目标的优先次序,增强社区中的互助合作气氛。

(2)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

发掘资源和进行社区教育;开展互助合作;推动成立居民小组;提供服务。

(3)阶段性工作目标

启动阶段的工作目标是:在社区内组成不同性质的小组,培养了一批社区带头人,协助社区解决一些问题。

(4)注意事项

在启动阶段,由于社会工作者依靠专业能力提供了较多服务和活动,居民在信任社会工作者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依赖他们。对社会工作者的认同高,对居民带头人的信赖少,后者会产生挫折感,也可能给社会工作者培养居民带头人带来困难。另外,各类居民小组成立后,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也会有人事和权力的争夺,需要社会工作者谨慎处理。

3.巩固阶段

巩固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有以下几点。

(1)行动方针和主要任务

巩固阶段的行动方针是成立或巩固居民组织,让社区工作系统化。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帮助社区居委会建立合理的内部行政运作程序,分享组织居民的经验和技术,协助他们建立稳固的资源支持体系。

(2)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

①互助合作

用不同的策略服务居民带头人和普通居民,帮助小组成员建立对小组的归属感,通过各种互助活动改善社区氛围。

②社区教育

社会工作者要采用支持、鼓励和训练的方式,继续培养居民带头人,用课程、辅导、小组分享等多种方式强化居民带头人的办事能力。

③用行动争取更多外来的资源

与辖区单位共建,争取这些单位为社区提供资金、物资和人力的支持,强化社区功能。

(3)阶段性工作目标的实现

当社区居委会得到大部分居民的支持,社区小组的居民带头人能够健康地新陈代谢,组织工作系统化,并得到辖区有资源单位的支持时,巩固阶段的目标就基本实现了。

(4)注意事项

防止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少数居民带头人身上,忽略了多数普通的社区居民;要不断提醒居民组织既提供服务,又要考虑维持居民持续参与社区活动的问题。

4.评估阶段

(1)主要任务

社会工作者要根据社区的变迁重新评估社区需要和问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决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另外社区居委会也要对工作进行总结,确定新的发展方向,对未来发展做出安排。

(2)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

这一阶段的主要介入策略是策划和倡导。社会工作者要利用科学和客观的标准衡量社区居委会的独立办事能力,协助其界定未来的工作方向。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邀请义务的专业人士做顾问,降低社会工作者对决策的影响。

(3)阶段性工作目标的实现

当社会工作者专业小组和社区居委会能够用客观方法总结以往的工作,并系统地规划未来时,评估阶段的目标就实现了。

(4)注意事项

在进行评估时,社会工作者要注意总结工作既不能过分依赖感性也不能只注重数据统计,而是要注意平衡运用定性和定量资料;总结工作要着眼于未来发展,而不是走形式。

二、社区工作的常用技巧

1.与市民接触的技巧

(1)事先准备

清楚接触居民的目标;根据接触居民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接触对象,注意排定接触的优先次序;接触时间要认真选择;对要接触的问题有所了解;注意文化背景,穿着合体;预估居民的反应,用热诚的笑容和冷静的态度应对具体情况,对居民的拒绝不气馁。

(2)接触过程

介绍自己:最好先找熟人介绍自己;也可以将自己与居民熟悉的、成功的活动相联系,增强可信任程度;介绍自己的服务机构和地理位置,让居民了解你是从哪里来的。也可以出示工作证;主动发放一些实用资料和活动的简介,通过让居民获益而增强信任;清晰介绍目的,表达关怀和兴趣,谈话通俗化;热情、主动积极的声音和笑容可以让对方更容易接纳自己;切忌与居民争论。

展开话题:避免提一些敏感的问题,提一些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也可以用周围环境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展开话题。

维持对话:聆听、同理心、体谅、分享感受、澄清、寻找和提供资料等。

结束对话:感谢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信任,感谢居民能够付出时间,提供经验和资料;总结彼此的谈话,给予一些积极的反馈;离开前要告诉居委会进一步同居民联系,也要留下机构联系方式。

2.会议技巧

(1)会议前

明确开会目的,准备会议议程和会议所需文件资料,邀请和确保会议关键人物出席会议,布置会场、设备准备和座位安排;会议前10分钟检查设备,提醒重要人物列席,与居民打招呼等。

(2)会议中

按照会议议程一项一项地讨论,适当分配发言和讨论的时间;主持人不应该急于回应,应将意见抛回大家回应、讨论,协助与会者多沟通意见,多回应其他人的意见;讨论成熟后协助做出决定,会议要有效率。

(3)会议后

让所有参与者清楚会议的决定;明确立即要做的事情,把重要内容和决定告诉没有参加会议的人;尽快做好会议记录,并分发给相关人员。

(4)行动

根据会议的决定,落实工作;如果有突**况,要考虑召开紧急会议或征询意见;要及时将工作进展告诉居民。

3.居民骨干培养技巧

(1)鼓励参与

社会工作者应邀请有能力的居民参与社区事务。

(2)建立民主领导风格

积极培养社区骨干的民主意识,多组织居民会议,共同协商处理社区问题。

(3)培训工作技巧

根据居民骨干的能力给予适当的培训。

(4)增强管理能力

社会工作者应强化居民骨干的权责分工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分工合作,才能做好社区工作。

三、任务解决

青少年主要表现的问题是群体性问题,即有违法犯罪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社区环境比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没有给青少年好的影响。

从技巧上看,可以通过居民会议的形式进行方案的沟通,促使青少年的改变与成长。同时,可以通过培养青少年优秀精英的方式进行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推动群体的改变与成长。

必备知识

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1.目标核对表

在有些情况下,社会工作的目标行为比较难以清楚界定,此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共同协商选择一些目标来指示介入的方向,并将它们罗列出来。

在工作介入过程中和介入结束时都用一些等级尺度来衡量和记录介入后的行为,讨论这些行为对服务对象的意义。这样就可以发现介入前后服务对象的行为变化。

2.个人目标尺度测量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千差万别,因此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设定非常个人化的测量尺度来评估他们的改变情况。

方法:按照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几个目标,然后使用一个大家认可的等级尺度,例如5级制,来测量和计算服务对象实现个人化目标的情况。

拓展训练

某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相应的规划调整,计划为居民开辟社区健身场所。但是健身场所的开辟可能会涉及某些居民的切身利益,诸如需要拆除自家的绿地,小仓库等。社工小李打算通过召开居民会议的形式,解决该问题。

问题思考:

社工小李在召开居民会议时应注意的问题,可以使用什么技巧?

推荐阅读

甘炳光等.社区工作技巧.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陈为雷.社会工作行政.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

3.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4.朱眉华.文军.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