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老年人心理评估常用技术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老年人心理评估的定义和种类;

了解老年人心理评估的过程及条件;

掌握老年人心理评估的常用技术。

能力目标:能正确运用和掌握老年人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能为老年人离退休综合征提出预防和心理干预的方案。

工作任务描述

苏姓老人,女,75岁,入住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4年,近一年来表现异常,常常乱发脾气,白天常嗜睡而夜晚则到处乱走,另外常常忘记自己的东西放在哪里,忘记自己刚刚做过的事和说过的话,并且经常和护理人员发生矛盾。

思考:

1.苏奶奶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需要做哪些检查?

2.如何对苏奶奶进行心理评估?

基本知识准备

一、老年心理评估的定义

心理评估与心理测验或心理测量相联系,但有一定区别。心理评估是将心理品质水平做出全面的鉴定,常需要采用一套方法,包括非正式的评估方法(如观察)和正式的方法(如晤谈、评定量表、调查表、问卷和心理测验)来进行。心理测验包括在心理评估之中。

老年心里评估是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老年心理评估既可以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后面这几类方法也可设法加以改进,以提高其结构化程度和量化水平。

二、老年人心理评估的种类

心理评估主要方法有会谈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等。

1.会谈法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也是一种心理评估手段。通过会谈可以从较大范围内获取有关资料,以提供分析研究。通过与被试者会谈,了解其心理信息,同时观察其在会谈时的行为反应,以补充和验证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描述或者等级记录以供分析研究。会谈法的效果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研究者本身的会谈技巧。例如冠心病康复期的心理行为问题可以通过定期与家属座谈,获得有关心理社会因素资料并可以进行等级记录。

2.观察法

在心理评估中,离不开对被试者的观察,是评估者获得信息的常用手段。观察的结果需要经过科学而正确的描述加以“量化”。

目标行为:在心理评估中观察内容常包括仪表、体形、人际交往风格、言谈举止、注意力、兴趣、爱好、各种情境下的应对行为等。实际观察中,应根据观察目的,观察方法及观察的不同阶段选择观察目标行为。对每种准备观察的行为应给予明确的定义,以便准确地观察和记录。

资料记录:常因观察方法不同而采用不同记录方式。一般而言,定式观察有固定的记录程序和方式,只要严格遵循即可;非定式观察常采用描述性记录方法,不仅要记录观察到的目标行为表现、频率,还要进行推理判断。

3.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心理测验是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例如,人格量表、智力量表、症状量表等,获得较高可信度的量化记录。心理测验种类繁多,必须严格按照心理测量科学规范实施,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可把测验分成认知测验、人格测验和神经心理测验。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包括多项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按照一次测量的人数分,可把测验分为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按照测验材料及被试作答方式,可分为言语测验与操作测验。基于不同的人格理论,人格测验又有自陈量表(基于特质理论)、投射测验(基于精神分析理论)、主体测验(例如Q分类技术、角色建构贮存测验,基于现象学理论)与行为测验(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等。

随着咨询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心理测验已成为咨询心理学家确认求助者问题和临床心理学家对患者症状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在咨询与心理治疗过程中运用各种心理测验,张人骏等提出了三点注意事项:

(1)要正确选择测验材料。任何心理测验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出一定的范围,测验的效度和信度就不可靠了。

(2)不要滥用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为了帮助诊断和分析,如果通过与咨询或治疗对象的交谈,对其问题已形成明确的看法,就可放弃不必要的心理测验。

(3)测验结果要可靠。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专业人员要有标准的指导语、标准的答案和统一的记分方法,不可因人而异;其次要使咨询或治疗对象打消思想顾虑,如实地完成测验项目。

中国心理学会1992年12月颁布的《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中第一条和第五条分别规定:“心理测验工作者应知道自己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对待测验工作须持有科学、严肃、谨慎、谦虚的态度”;“心理测验工作者应保证以专业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来使用心理测验,不得滥用和单纯追求经济利益”。

三、评估过程

因评估对象和目的不同,评估过程的分段可有不同,但一般可分成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了解被评者的问题(阅读申请单),与申请人商定评估手段和步骤。

(2)信息输入。信息输入是指通过调查、观察、晤谈以及问卷、评定量表和心理测验等收集有关的信息。

(3)信息加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作出分析,然后进行解释。

(4)信息输出。在以上各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建议要针对申请人的要求。在评估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时,对新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包括在建议之中。

此外,还有随访阶段虽然不列在上述过程中,但是也很重要。这是因为要了解所提出的建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能否取到应有的效果,便要进行随访,并将结果记录于个案材料中。根据这些随访信息,核实自己的判断,纠正评估不确切处和错误。

四、评估者应具备的条件

好的评估者应具备两方面的主要条件,即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

1.专业知识

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评估首先要对其有充分的认识。例如要评估能力,就要对其组成部分如智力、记忆能力等有足够的认识。以智力为例,还要对它的性质、结构、发展以及智力与疾病的关系等有充分的了解;对记忆来说,在未了解记忆的性质、种类、机制以及记忆障碍的各种形式与疾病的关系时,一则不会正确评估,二则也无法解释结果。

为了认识评估对象,还要掌握评估技术。要精通多种测验手段,并具有对结果的分析能力和应用结果的能力。

2.心理素质

良好的评估者要具备适合本工作的一些心理品质,如:

(1)敏锐的观察能力:心理评估要善于观察表情。除面部表情外,姿势、声调等的表情作用也不可忽视。人类表情方式有许多共同性,但不同民族和不同个体之间也有差异。有人认为东方人的表情比西方人含蓄,有人喜怒哀乐于形于色,在某些病理情况下会出现特殊的表情,这些在观察中都是应该注意到的。

(2)通情:指能分享他人的情感,或者说能设身处地,懂得别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不通情的人,无法做到对被评估者的同情。

(3)智力:形成概念、理解“弦外之音”、善于利用线索以及利用经验,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心理评估工作者所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而这些又都是智力的内容。

(4)自知之明: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他人。要做到无偏见,处理事物时不盲目自信,也不轻信盲从,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评估。

(5)社交技能:情绪稳定、有独立性、受人欢迎、对人有兴趣方可成为好的评估人员。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根据天津市安定医院最近对3000余名55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老年期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评估中,除了专门用于老年人的心理评估量表外,多数是用通用的成人量表来评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老年心理评估量表。

一、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5%患有痴呆,痴呆的核心症状为智力减退,其检查虽然也可应用标准化的智力检查,如韦氏成人智力测验,但对人力和时间的要求较高,不易取得老年人的合作。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是最具影响的认知缺损筛选工具之一,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对评定员的要求不高,只需经过简单的训练便可操作,适用于社区和基层,可为进一步检查和诊断提供依据。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由Folstein编制于1975年。它是最具影响的认知缺损筛选工具之一,被选入诊断用检查提纲(DIS),用于美国ECA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复合国际诊断用检查(CIDI),亦将之组合在内。国内有李格和张明园两种中文修订版本,本测验以张氏根据美国一学者在芝加哥唐人街及蔡国钧、李格于1988年在上海的预初试验结果修订的版本为主。

1.项目及评定标准

MMSE共19个项目,30小项。项目1~5是时间定向。项目6~10为地点定向。项目11分三小项,为语言即刻记忆。项目12为五小项,检查注意和计算。项目13分三小项,查短程记忆。项目14分二小项,为物体命名。项目15为语言复述。项目16为阅读理解。项目17为语言理解,分三小项。项目18原版本为写一句句子,考虑到中国老人教育程度,改成说一句句子,检测言语表达。项目19为图形描画。

被测者回答或操作正确记“1”分,错误记“5”分,拒绝或说不会,记“9”分或“7”分。

2.结果分析

MMSE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为所有记“1”的项目(小项)的总和,即回答(操作)正确的项目(小项)数,范围为0~30。

根据国内对5055例社区老人的检测结果证明,MMSE总分和教育程度密切相关,提出教育程度的分界值:文盲组(未受教育)17分,小学组(教育年限≤6年)20分,中学或以上组(教育年限>6年)24分。

3.评定注意事项

要向被试者直接询问。如在社区中调查,注意不要让其他人干扰检查,老人容易灰心或放弃,应注意鼓励。具体要求:

(1)第11项只允许主试者讲一遍,不要求被试者按物品次序回答。如第一遍有错误,先记分;然后再告诉被试者错在哪里,并再让他回忆,直到正确。但最多只能“学习”5次。

(2)第12项为“连续减7”测验,同时检查被试者的注意力,故不要重复被试的答案,也不得用笔算。

(3)第17项的操作要求次序准确。

4.应用评价

MMSE信度良好,联合检查ICC为0.99%,相隔48~72小时的重测法,ICC0.91。它和WAIS的平行效度也良好。有报告MMSE总分和痴呆患者CT的脑萎缩程度呈正相关。应用本量表的分界值检测痴呆,敏感度达到92.5%,特异性为79.1%。

资料

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

11.现在我要说三样东西的名称,在我讲完之后,请你重复说一遍,请你好好记住这三样东西,因为等一下要再问你的(请仔细说清楚,每一样东西一秒钟)。

“皮球” “国旗” “树木”

请你把这三样东西说一遍(以第一次答案记分)。

12.现在请你从100减去7,然后从所得的数目再减去7,如此一直计算下去,把每一个答案都告诉我,直到我说“停”为止。

(若错了,但下一个答案都是对的,那么只记一次错误)。

13.现在请你告诉我,刚才我要你记住的三样东西是什么?

14.(访问员:拿出你的手表)

请问这是什么?

(拿出你的铅笔)

请问这是什么?

15.现在我要说一句话,请清楚地重复一遍,这句话是:“四十四只石狮子”(只许说一遍,只有正确,咬字清楚的才记1分)

16.(访问员:把写有“闭上您的眼睛”大字的卡片交给受访者)请照着这卡片所写的去做。

(如果他闭上眼睛,记1分)。

17.(访问员:说下面一段话,并给他一张空白纸,不要重复说明,也不要示范)

请用右手拿这张纸,再用双手把纸对折,然后将纸放在你的大腿上。

18.请你说一句完整的,有意义的句子(句子必须有主语,动词)

记下所叙述句子的全文

19.(访问员:把卡片交给受访者)

这是一张图,请你在同一张纸上照样把它画出来(对:两个五边形的图案,交叉处形成个小四边形)

二、痴呆简易筛查量表

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rief Screening Scale for Dementia,BSSD),张明园1987年编制的,本量表易于掌握、操作简便、可接受性高,是一个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应用较为广泛的痴呆筛查量表。

1.项目及评定标准

BSSD有30个项目,包括了常识/图片理解(4项)、短时记忆(3项)、语言/命令理解(3项)、计算/注意(3项)、地点定向(5项)、时间定向(4项)、即刻记忆(3项)、物体命名(3项)等诸项认知功能。

评分方法简便,每题答对得1分,答错为0分。

2.结果分析

统计量为BSSD的总分,范围为0~30分,分界值文盲组为16分,小学组(教育年限≤6年)为19分,中学或以上组(教育年限 >6年)为22分。

3.评定注意事项

(1)年、月、日(第1~3题)。按照阳历纪年或阴历纪年回答为正确。

(2)五分分币、钢笔套、钥匙圈。回忆时(第12~14,21~23题)无须按照顺序。

(3)连续减数(第15~17题)。上一个计算错误得0分,而下一个计算正确,后者可得1分。

(4)命令理解(第18~20题)。要按指导语将三个命令说完后,请被试者执行。

资料

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

指导语:老年人常有记忆和注意等方面问题,下面有一些问题检查您的记忆和注意能力,都很简单,请听清楚再回答。

1.现在是哪一年?

2.现在是几月份?

3.现在是几日?

4.现在是星期几?

5.这里是什么市(省)?

6.这里是什么区(县)?

7.这里是什么街道(乡、镇)?

8.这里是什么路(村)?

9.取出五分硬币,请说出其名称

10.取出钢笔套,请说出其名称

11.取出钥匙圈,请说出其名称

12.移去物品,问“刚才您看过哪些东西”(五分硬币)

13.移去物品,问“刚才您看过哪些东西”(钢笔套)

14.移去物品,问“刚才您看过哪些东西”(钥匙圈)

15.一元钱用去7分,还剩多少?

16.再加7分,等于多少?

17.再加7分,等于多少?

18.请您用右手拿纸(取)

19.请将纸对折(折)

20.请把纸放在桌子上(放)

21.请再想一下,让您看过什么东西(五分硬币)

22.请再想一下,让您看过什么东西(钢笔套)

23.请再想一下,让您看过什么东西(钥匙圈)

24.取出图片(孙中山或其他名人),问“请看这是谁的相片?”

25.取出图片(毛泽东或其他名人),问“请看这是谁的相片?”

26.取出图片,让被试者说出图的主题(送伞)

27.取出图片,让被试者说出图的主题(买油)

28.我国的总理是谁?

29.一年有多少天?

30.新中国是哪一年成立的?

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由美国的Lawton和Brody制定于1969年。由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hysical Self-Maintenance Scale,P**S)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IADL)组成。主要用于评定被试的日常生活能力。该量表项目细致,简明易懂,比较具体,便于询问。评定采用计分法,易于记录和统计,非专业人员亦容易掌握和使用。

1.项目及评定标准

ADL共有14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共6项: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8项: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按4级评:①自己完全可以做;②有些困难;③需要帮助;④根本没办法做。

2.结果解释

主要统计量为总分、分量表分和单项分。总分最低为14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4分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为56分。单项分1分为正常,2~4分为功能下降。凡有2项或2项以上单项分≥3,或总分≥20,表明有明显功能障碍。ADL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视、听或运动功能障碍,躯体疾病,情绪低落等,均影响日常生活功能。对ADL结果的解释应谨慎。

3.评定注意事项

评定时如被试者因故不能回答或不能正确回答(如痴呆或失语),则可根据家属或护理人员等知情人的观察评定。如无从了解,或从未做过的项目,假如没有电话也从未打过电话,记为9分,以后按具体研究规定处理。

资料

日常生活能力表(ADL)

评定时按表格逐项询问,如被试者因故不能回答或不能正常回答(如痴呆或失语),则可根据家属、护理人员等知情人的观察评定。圈上最合适的分数。

四、老年临床评定量表

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andoz Clincal Assessment Geriatric,SCAG),由Shader编制于1974年,由量表协作研究组张明园(中华医学会精神卫生学会主任委员)等修订中国常模。主要用来评定老年精神病人治疗前后的变化,适合于所有老年精神病人,特别是住院者。

1.项目及评定标准

SCAG由18个项目组成,加上总体印象共19项。分7级评分,1~7分,分别为:①无;②很轻;③轻;④中等;⑤偏重;⑥重;⑦极重。量表作者规定了各项条目的定义和评定线索:

(1)情绪抑郁。指沮丧、悲观、无能为力、绝望、疑病、被家庭和亲友弃之不顾感、早醒等。按病人主诉、态度和行为评定。

(2)意识模糊。指对环境、人物和时间的关系不确切(似乎“并非身历此时此地”),思维缓慢,理解、铭记和操作困难,思维不连贯。按病人在检查时的反应和行为及上次检查后医疗档案中的意识模糊发作情况评定。

(3)警觉性。指注意和集中困难,反应性差。按检查所得评定。

(4)始动性。对开始或完成工作任务、日常活动甚至是个人必需的事,缺乏自发性兴趣。按观察评定。

(5)易激惹。心神不宁、易怒、易受挫折,对应激或挑战情景耐受性差。按检查时的一般态度和反应评估。

(6)敌对性。攻击性言语、憎恶、怨恨、易争吵、攻击行为。按检查印象及观察到的病人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评定。

(7)干扰他人。频繁的不必要的要求指导和帮助,打扰他人。根据检查及平时的行为评定。

(8)不关心环境。对日常事情、以往关注的娱乐或环境(如新闻、电视、冷热、噪声等)缺乏兴趣。按检查时的诉说和平时行为的观察评定。

(9)社交能力减退。与他人关系差、不友好,对社交活动和交流性娱乐活动态度消极,孤单离群。按平时观察而不按病人诉说评定。

(10)疲乏。懒散、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和倦怠乏力。按病人诉说及日常观察评定。

(11)不合作。不服从指导、不能按要求参加活动。即使参加也是心怀不满、怨恨或不考虑他人。按检查和平时观察评定。

(12)情绪不稳。指情感反应的不持久和不确切,如易哭、易笑、易对非激发性情景产生明显的正负反应。按观察评定。

(13)生活自理。指照料个人卫生、修饰、梳洗、进食的能力减退。不按病人自述,而按观察结果评定。

(14)食欲。不愿进食,进食减少,挑食或偏食,体重减轻,需补充额外饮食。按其进食行为是否需要鼓励及体重变化评定。

(15)头昏。包括真正的眩晕、不明确的失去平衡或失去运动能力的发作、头部的非头痛性主观感觉(如头晕)。结合体检和主诉评定。

(16)焦虑。担忧、忧虑、对目前和未来过分关注、害怕,以及某些功能性主诉,如头痛、口干等。按其主观体验及体检时发现的颤抖、叹息、多汗等体征评定。

(17)近记忆缺损。记不起来新近发生的、对病人具有一定重要性的事件或经历,如亲人访视、进食内容、环境明显变化和个人活动。按一套规定问题询问并评定。

(18)定向障碍。地点、时间定向差,错认,甚至搞不清自己是谁。仅按检查所得评定。

(19)总体印象。综合检查、观察及全部临床资料,评定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状况。

2.结果分析

统计指标包括总分和单项分,其中最重要的是总分,即第19项(总体印象)。量表作者未提供分界值。该量表曾多次用于药理学研究,如痴呆病人的药物治疗,认为它能较敏感地反映治疗前后的症状和行为的改变。

3.评定注意事项

评定应由熟悉病人情况、经过训练的精神科医师进行。评定依据包括精神检查、病史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

资料

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

五、老年抑郁量表

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由Brink等(1982)创制,是专用于老年人的抑郁筛查表。Brink等(1982)、Yesavage等 (1983)、Hyer和Blount(1984)分别对 GDS进行检验,结果表明GDS有较好的信效度, 并与 SDS、HRSD、BDI等常用抑郁量表有较高的相关。

1.项目及评定标准

GDS以30个条目代表了老年抑郁的核心,包含以下症状: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的想法,对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消极评价。每个条目都是一句问话,要求受试者以“是”或“否”作答。30个条目中的10条(1,5,7,9,15,19,21,27,29,30)用反序计分(回答“否”表示抑郁存在),其他20条用正序计(回答“是”表示抑郁存在)。每项表示抑郁的回答得1分。

2.结果分析

Brink建议按不同的研究目的(要求灵敏度还是特异性)用9~14分作为存在抑郁的界限分。一般地讲,在最高分30分中得0—10分可视为正常范围,即无郁症,11~20分显示轻度抑郁,而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该表用于筛查老年抑郁症,但其临界值仍有疑问。

3.评定注意事项

GDS是专为老年人创制并在老年人中标准化了的抑郁量表,在对老年人的临床评定上,它比其他抑郁量表有更高的符合率,在年纪较大的老人中这种优势更加明显。本量表为56岁以上者的专用抑郁筛查量表,而非抑郁症的诊断工具,每次检查需15分钟左右。临床主要评价56岁以上者以下症状: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以及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消极评价。但56岁以上主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属于正常现象,使用该量表有时易误评为抑郁症。因此分数超过11分者应做进一步检查。

资料

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

选择最切合您一周来的感受的答案,在每题后[ ]内答“是”或“否”。

您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业()文化程度()

1.你对生活基本上满意吗?[ ]

2.你是否已放弃了许多活动和兴趣?[ ]

3.你是否觉得生活空虚?[ ]

4.你是否常感到厌倦?[ ]

5.你觉得未来有希望吗?[ ]

6.你是否因为脑子里有一些想法摆脱不掉而烦恼?[ ]

7.你是否大部分时间精力充沛?[ ]

8.你是否害怕会有不幸的事落在你的头上?[ ]

9.你是否大部分时间感到幸福?[ ]

10.你是否常感到孤立无援? [ ]

11.你是否经常坐立不安,心烦意乱? [ ]

12.你是否希望待在家里而不愿去做些新鲜的事? [ ]

13.你是否常常担心将来? [ ]

14.你是否觉得记忆力比以前差? [ ]

15.你觉得现在活得很惬意吗? [ ]

16.你是否常感到心情沉重? [ ]

17.你是否觉得像现在这样活着毫无意义? [ ]

18.你是否总为过去的事烦恼? [ ]

19.你觉得生活很令人兴奋吗? [ ]

20.你开始一件新的工作很困难吗? [ ]

21.你觉得生活充满活力吗? [ ]

22.你是否觉得你的处境已毫无希望? [ ]

23.你是否觉得大多数人比你强得多? [ ]

24.你是否常为些小事伤心? [ ]

25.你是否常觉得想哭? [ ]

26.你集中精力有困难吗? [ ]

27.你早晨起来很快活吗? [ ]

28.你希望避开聚会吗? [ ]

29.你做决定很容易吗? [ ]

30.你的头脑像往常一样清晰吗?[ ]

六、焦虑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Zung1971年编制,用于评定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SAS测量的是最近一周内的症状水平,评分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但如果应试者文化程度较低或智力水平较差不能进行自评。

1.项目及评定标准

SAS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有4级评分,其标准为:1分表示没有或很少有;2分表示小部分时间有;3分表示相当多时间有;4分表示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有。评定的时间范围,应强调是“现在或过去一周”。评分题,依次评为1、2、3、4分。

2.结果分析

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将20个项目的得分相加算出总分“Z”。根据 Y=1.25 × Z,取整数和部分的标准分。Y<35,心理健康,无焦虑症状;35≤Y<55,偶有焦虑,症状轻微;55≤Y<65,经常焦虑,中度症状;65≤Y,有重度焦虑症状,必需时请请教医生。

3.评定注意事项

SAS可以反映焦虑的严重程度,但不能区分各类神经症,必须同时应用其他自评量表或他评量表如HAMD等,才有助于神经症临床分类。

资料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填表注意事项:下面有二十条文字,请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然后根据您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情况在适当的方格里划√,每一条文字后有四个格,表示:①没有或很少时间②小部分时间③相当多时间④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

拓展训练

贺姓老人,女,57岁,退休已经两年,最近半个月来家人观察到老人出现了原因不明且持续2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和沮丧,常表现为无精打采、抑郁寡欢、孤独、想哭等,同时伴有焦虑、烦躁、易激惹并表现出敌意。

请问:

1.老太太主要有哪些症状?

2.请大家根据老年人心理评估的方法分析可以采用哪种类型的评估量表对贺姓老人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评估。

3.请同学们列出评估的过程、注意事项,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推荐阅读

1.高云鹏.老年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金瑜.心理测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孙颖心.老年心理护理与康复咨询.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4.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