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职业与工作
1.职业是什么
历史上职业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与提高;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与专业化发展。职业在当今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掌握快速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职业的快速变化。
(1)职业的含义
职业,是指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有收入的、分专门类的社会劳动,这种劳动取决于社会分工。与职业相近的概念还有工作、专业、行业等。
职业与工作联系紧密,工作指为进行某活动或达成某项任务,个人所需扮演的某些角色及被分配的若干职位。职业是特定的社会分工任务的这些角色及职位的总和,一个职业有时包括好几项工作,例如,从事教师职业,除了上课之外,有时还兼任其他的科研、行政工作。
工作是比职业更为具体的概念。行业的概念与职业不同,同一个行业中有许多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行业中也会有相同的职业,如在金融这一行业中,包含了很多职业;会计职业则出现在各行各业中。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另一个概念专业,它是指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职业。
拓展阅读
职业的五种关系
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有稳定、合法收入的活动,是指“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这其中包含了五种关系:
(1)个人与他人的社会关系,强调职业首先是一种社会分工。
(2)职业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每种职业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3)知识技能与财富的关系,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技能才能创造相应的财富。
(4)创造财富与报酬的关系,相对于创造的财富应获得合理的报酬。
(5)获得报酬与需求的关系,从事某职业的人通过获得的报酬来满足个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2)职业的特征
作为一项社会活动,要称为职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目的性。职业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
第二,社会性。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
第三,稳定性。职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形成,并具有较长生命周期。
第四,规范性。职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
第五,群体性。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
(3)职业的要素
一般来讲,职业是由下述几个要素组成的:
第一,职业名称。职业的符号特征,它一般由社会通用称谓来命名。比如,电工、机械师、秘书等;
第二,职业主体。从事一定社会分工活动的劳动者,必须具有承担该职业所需要的资格和能力。职业资格证的考取,是从事某种职业的必备条件。
第三,职业客体。职业活动的工作对象、内容、劳动方式和场所等。
第四,职业报酬。通过职业活动所取得的各种报酬。
第五,职业技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所运用的自然技术、社会技术与思维技术的总和。
2.职业的演进与发展
(1)职业的演变与发展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形成而产生和发展的。
在原始社会,男子外出作战、打猎、捕鱼,妇女采摘果实、挖掘茎块,从事原始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从事的劳动只有按性别进行的简单自然分工,所以根本谈不上职业的存在。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最初的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开来。后来又出现了专门经营交换的商业,开始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就某一类社会任务承担一定的职责,并以此作为区别于他人的标志,从而逐渐形成了专门的职业。
所以,职业是社会劳动分工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社会分工是职业产生的基础和依据,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催生了职业并推动了职业的分化和发展。目前,职业的数量和种类达到了万种以上,形成了一个丰富多样、纷繁复杂的职业世界。
拓展阅读
新技术对职业的要求
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以后,多数人从事农牧业劳动,少数人从事手工业劳动,职业的种类相对比较简单。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生产力有了迅猛的发展,产业革命以后,由于大规模地采用机器生产,劳动分工与协作关系更加广泛和复杂,分工越来越细,职业越发分化,职业的数量和种类达到了万种以上,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职业世界。
在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及信息社会多元并存的局面。人类活动日益丰富多彩,社会职业的变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更替和变化,生产力的不断变革已十分明显地改变着职业的构成,特别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促使现代职业的内容不断更新,对从业者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新的职业不断涌现,而职业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的进步导致未来职业最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单纯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越来越少,脑力劳动在职业中的含量越来越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成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劳动形态。
(2)职业发展的趋势
在现代社会,职业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同一类职业岗位,过去单一技能就能胜任的,现在职业内涵发展扩大了,往往需要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
第二,传统型向知识型转化。在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及知识的运用,在继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之后,成为人类又一财富之源,与之相对应所分化产生的职业,也需要以大量现代化知识为基础。
第三,机械型向科技型转化。传统职业科技含量相对滞后,往往以流水线机械操作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高智力、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灵活多变的与高新技术相关的职业,包括各类与信息化发展相关的职业,逐步成为主导性的职业种类。
第四,与第三产业有关的职业持续得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人们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越来越多地需要社会服务行业提供的各种休闲娱乐。
因此,信息传播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休闲保健行业以及提供各类生活服务的社区服务业迅速发展,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职业渠道。
看职场
职场中需了解的一些术语
工作要素:是指职位中不能够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例如,打开计算机、签字、打电话、发传真等。
任务:是一系列为了达成一个目的的职务要素的集合,即完成一项具体职务。如汇报工作、打印文件、参加会议等。
职位:是多个任务的集合。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一个员工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集合就是一个职位。在企业中,有多少位员工就存在多少个职位。
职务:是一组任务相同或相近的职位的集合,在职业分析中也称职务。如开发工程师就是一种职务,秘书也是一种职务,在企业中,一种职务可以有一个职位,也可以有多个职位。如企业中的法律顾问这种职务,可能就只有一个职位;开发工程师这种职务,可能就有多个职位。
职责:是指一个个体担负的一项或多项任务组成的活动,即由一个个体操作的任务的总和。比如人事经理的职责可能就是编制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组织企业招聘、制定并执行企业各项人力资源政策等。
工作:一组职责相应的职位的集合。由于企业规模和结构不同,可由一个或多个同职位者从事某项工作。
职业: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内容相似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工作关系:在工作中,上下级之间以及同级别的工作者之间的关系,包括监督关系、汇报关系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
职业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社会分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产力越发展,社会分工就越发展,职业就越发展。
正是社会分工的相对固定化,形成了具有专门社会职能的各种职业,人们在不同工作性质的岗位上所从事的工作目标、内容、方式与场所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又形成了不同的社会角色。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公共生活一起,构成了人类复杂的社会生活。
职业涉及每一个社会上存在的个体,即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与职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因此,了解和认识职业,对于即将走上职场的青年学生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