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案例导入

某高等专科院校的学生李某,学的是物理专业,但他并不喜欢这个专业,而是喜欢新闻。因此,大学三年期间,除了完成本专业学习任务之外,他更加注重在写作上下功夫,业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读新闻著作,较为系统地自学了新闻专业的全部理论。同时,他还积极参加了学校新闻社团,在学校和周边有重大新闻发生的时候,他总能快速投入采访,并写出了不少优秀的新闻稿件,因此成了校园里的知名人物。将近毕业时,刚好有一家新闻媒体来学校招聘,他们看了李某的作品后,立即录用了他。就这样,李某一举击败不少新闻专业的毕业生,顺利进入了梦寐以求的新闻单位。

该案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尽管有时候我们就读了自己并不太喜欢的专业,但是我们也可以不用听天由命、消极应对,而是应该向案例中的李某一样,积极地朝着自己喜欢的职业方向去努力拼搏,并积极通过学校、社会等各种实践机会对自我能力、角色、职业等作一番精心的探索和准备,这样才最终拥有职业选择的主动权和竞争力,而不是怨天尤人。同时这个案例也说明了大学生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对将来整个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处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顺利实现就业,更是大学生将来一生发展的重要法宝。但大量的研究发现,现实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生涯规划存在不少问题,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在就业上都存在很多误区。

2.3.1 对职业生涯准备不充分

1.缺乏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对专业的了解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产生厌学情绪,出现逃课、旷课等现象。究其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这主要由于高考这根指挥棒迫使一部分学生在选择学校或专业时只能服从调剂,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不了解专业的情况下盲目地选择专业的。有些是听从父母亲朋的建议选择的,有些则是觉得热门就考虑填报。这些都会造成学生现所学的专业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二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没有长远的规划,抱着“边走边看”想法,想法还停留在能毕业这个阶段,没有考虑为将来就业做准备。三是对大学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育模式没有很好地认识和主动地适应,导致学生在学习方面没有什么动力,既不满于现状也不愿着手去改变现状。

2.缺乏合理的生活规划

如今的大学生多以“90后”为主,从小成长在物质相对比较丰富的环境,独生子女数量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导致现在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开支比较大,不懂得节制,甚至崇尚拜金主义,缺乏节约意识和理财意识。另外,大学生活相对自由,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自己业余的时间,学习缺乏目标,生活毫无规律,让大学时光白白虚度。

3.能力和技能有待提高

目前还有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对其他一概不闻不问。此类学生往往除了学习考试成绩之外,在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另外,也有较多的大学生缺乏对相关技能培训的了解,存在一些基本能力和技能训练的不足。

2.3.2 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存在误区和偏差

1.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了解

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认真地思考过大学生活需要规划,甚至不知道职业生涯规划到底是做什么的。

2.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很多大学生认为这个世界永远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很多事情就是走一步算一步,并且很多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方向也十分模糊,不考虑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国教育报》曾报道某高校在一次招聘会现场向大学生问及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时,除个别学生说自己有明确的就业打算外,绝大部分学生都觉得面对当前就业十分困难的情况,工作应“随行就市”,即以薪水作为考虑的第一标准,不少学生则认为谈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件奢侈的事。

由此可见,为什么大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越来越现实,频繁跳槽甚至不少人到了而立之年却还迷茫着不知道自己工作是为了什么等现象,说明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不够重视,不知道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3.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与找工作有关的事

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学毕业之前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了,等到临近毕业再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然后就可以找到工作。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和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的偏差,因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贯穿大学的始终,越早规划越有利于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

2.3.3 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足

首先,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清晰,对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等定位模糊,导致没有明确的目标,空虚迷茫时常充斥着大学的生活。其次,就是在升学和择业上也是随大流,考研也不知道为什么而考,觉得别人考便考,找工作没有明确的定位,三心二意,找不准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导致最后一事无成。最后,就自我能力的评估不准确。表现在应聘找工作过程中,低估能力者往往丧失很多成功求职的机会,高估能力者往往期望值过高,在求职就业时易陷入痛苦的境地不能自拔。这些都是对自我认识不足的结果。

2.3.4 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不足

首先,很多高校也没有意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性,仅仅把职业生涯规划理解为让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前提下找到合适的工作,与就业指导混为一谈。

其次,大部分高校仅仅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定为选修课,通过讲座形式开展,课时与上课时间安排也十分不规范、合理,上课时间也以晚上为主,这些无形中给学生和老师以敷衍的方式来听课与授课,不利于该课程价值的发挥。

再次,学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教师。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程度也不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认证,甚至教师自己对职业生涯规划也是认识浅薄,这些无形中造成教师对大学的指导不能深入和到位。

课后阅读

生命的清单

五官科病房里同时住进来两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并首先去拉萨。乙也同样如此表示。结果出来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长的是鼻息肉。

甲列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离开了医院,乙住了下来。甲的计划表是:去一趟拉萨和敦煌;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门;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力争听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写一本书……凡此种种,共27条。

他在这张生命的清单后面这样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这27个梦。

当年,甲就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这期间,他登上了天安门,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一个星期。现在这位朋友正在实现他出一本书的夙愿。

有一天,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散文,打电话去问甲的病情。甲说,我真的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在医院时说的去拉萨和敦煌的事,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脑后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每个人都患有一种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们之所以没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样,列出一张生命的清单,抛开一切多余的东西,去实现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还会活得更久。然而也许正是这一点量上的差别,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把梦想带进了坟墓。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1年的时间,你要做的事情有哪些?请列举。

(资料来源:谢珊.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训练[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思考题:

1.谈谈你对自己专业的看法。

2.职业发展规划对大学生未来生活有何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