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识别供应链管理

任务思考

通过对单个企业的分销物流的分析与理解,思考物流供应链理论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企业又该如何进行管理。

任务分析

供应链理论是企业之间实现资源配置和信息共享的重要理论,认识、理解供应链是进一步了解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以及学习各种管理方法的基础。

前面讲的是企业的分销物流,或者是单个企业的物流,现在转入多个企业的物流整合和协调。因此前面讲的是微观层面,现在进入中观、宏观层面。

一、产生背景

供应链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产生背景有两个:

第一,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急需增强竞争能力,才能够占有和扩大市场份额。当时美国受国外纺织品进口急剧增长的冲击,国内纺织业受到很大压力,市场在急剧收缩。为了纺织、服装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急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调查发现,每个纺织、服装企业自身的实力都还不算差,问题就出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企业与分销渠道之间的协调上。因此人们开始着眼于研究企业之间的协调,于是出现了供应链理论。

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协调关键在企业沟通,而企业沟通的关键在信息沟通。信息沟通,不能只是打电话、发传真,最主要的是商务数据的沟通,例如销售数据、库存数据、发票、合同、订单等。企业之间有距离,这些数据的传送量和传送频次又高,靠人传送是不行的,需要由计算机网络传输。正好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人们利用EDI技术传送数据。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但加强了企业之间在业务上的协调和效率,而且也加深了企业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供应链理论和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供应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让企业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广泛接受,因此,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供应链理论逐渐普及开来。

二、供应链的定义和特点

(一)定义

在企业和供应商联合的实际探索中,形成了一套供应链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体系。美国学者史迪文斯(Stevens):“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物料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美国咨询师伊文思(Evens):“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用户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模式。”

英国物流学家哈里森(Harrison):“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

华中科技大学马士华教授:“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综合上面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供应链就是由一个企业牵头,多个利益相关企业组成的战略联合体。

(二)特点

1.供应链以物资为核心

整个供应链可以看成是一种产品的运作链。供应链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其中最主要的是满足物资产品需求,而且是为了满足最终的物资产品需求,也就是人对于最终产品的需求。因此供应链也就是为满足人对最终产品需求的产品运作链,故供应链是以物资为核心的。

以物资为核心并没有否定信息的作用。信息是在物资的运作过程中产生并为物资的运作服务的。为了实现以物资为核心,关键就是要发挥信息的作用,包括反映作用、服务作用、指导作用和控制作用。

2.供应链由多个企业组成

供应链是一个联合体,应该由多个不同的企业构成。如出版业供应链应由图书策划、编辑、排版、印刷、发行、销售等各个功能单元组成,各自在图书产品运作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并且只有相互关联的企业协调配合,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供应链只有一个核心企业

任何一个供应链都必然有一个核心企业,供应链的管理主要靠核心企业运作。供应链的功能是由核心企业的性质来决定的,核心企业是供应链中产品运作的领导者。根据性质可以分为:

(1)生产企业,一般是特定产成品的装配加工企业。它能够组织领导这种产品的制造装、配和分销,构造出这种产品的供、产、销的供应链系统。这种供应链一般是一种加工供应链。

(2)流通企业,一般是多种产品的批发和零售企业。它能够组织领导这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从制造商、供应商处购进它们的产品,储存在仓库或卖场,然后再组织分销,构造出多种产品的进、存、销的供应链系统。这种供应链一般是一种流通供应链。

(3)物流企业,一般是产品的储运、配送企业。它能够组织领导产品的储运、配送等物流活动,构造出产品的集、存、分的供应链系统。这种供应链一般是一种物流供应链。

(4)供应链包含上游供应链和下游供应链。任何供应链都由三个部分构成:核心企业、上游供应链和下游供应链。上游供应链与下游供应链的性质不同,上游供应链一般承担产成品的制造支持或者供应支持工作,下游供应链一般承担产成品的分销支持工作。上游供应链的结构一般是收集型结构,下游供应链的结构一般是发散型结构。整个供应链就像一个哑铃,上游和下游供应链分别是哑铃的两端,而核心企业就是其把手。

(5)供应链都有一个整体目标。任何一个供应链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或宗旨,就是要以更低的成本、更多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某种产品的需求。所谓更低的成本,就意味着要提高产品运作的综合效率,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更多,就意味着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更好,就意味着提高用户服务水平,扩大产品在用户群中的满意度,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供应链是产品运作的一个整体系统,每个单元、每个企业都只在其中承担一部分工作,有些企业,特别是上游供应链企业,远离最终产成品的最终用户,很容易对整个供应链的目的或宗旨表现出不关心的态度,因而对自己在供应链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认识不够。强化各个企业、各个单元的供应链意识、加强对供应链宗旨的认识,是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物流供应链管理

所谓物流供应链管理,是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确立企业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生共荣、利益相关的紧密伙伴关系,可以有效地组织企业之间的物资供应、仓储、配送、销售和信息共享,实现整体效益的最优。

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原理,就是要注重协调配合,既保障供应链企业的运行需要,又降低企业之间的物流总费用,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的效益。这里所谓供应链整体的效益,最主要的代表就是核心企业的效益。因为只有核心企业才真正知道它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应当怎样做,才能够真正代表它的利益。所以,核心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可以带来相关利益的最大化。

核心企业并不一定要自建物流,也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由于物流供应链管理比较复杂,任何一个生产企业,集中精力管好生产的同时还要把物流管理起来,都是很困难的。所以,一般物流供应链管理可以由核心企业委托或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承担。自己只提出管理目标和任务,监督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执行效果。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具有专业化的物流管理经验和能力,由它们根据核心企业的要求来组织管理供应链物流,可能会收到比核心企业亲自组织管理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