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 规范出版业仓储作业流程
任务思考
如果你是一名图书仓库管理员,谈一谈图书入库管理和图书出库管理有哪些流程,并说一说如何保养在库图书。
任务分析
图书入库管理和图书出库管理是出版业仓储作业重要流程。图书在库保管保养应当遵循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图书入库管理
(一)接货
它是指从供应商或者运输商手中接收货物的过程。交接完毕后,货物正式转入仓库。
(二)验收
1.验收准备
(1)仓位准备,即根据商品的性能、数量、体积、重量等确定商品堆放地点并进行清理、消毒等工作;(2)接货人员、设备等物质准备;(3)作业操作顺序的安排,即根据商品入库的时间、数量、品种做好接货、验收、搬运、堆码等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4)在机器操作条件下,要事先安排好定人、定机的作业顺序。
2.核对资料
核对资料就是要核对合同、发票、运单、货物清单、质量证明、产品说明书等。主要是确认供货商、运输商以及入库商品品种、规格和质量,只有单据齐全无误,方可接收货物。
3.检验实物
检验实物是指对入库的商品按规定的程序和手续进行数量和质量的检验。
4.数量检验
商品运到后,收货人员要按商品入库单清点商品数量。商品数量的计量分计数和计重两种。计数可采取大数点收、逐件计总,或集中堆码点数等方法。计重的商品若需要验收净重,可根据商品包装的具体情况,采取扣除平均皮重或除皮核实两种方法。
5.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鉴定商品的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规定,分感官鉴定和理化鉴定两种方法。理化鉴定一般由技术部门进行取样鉴定。感官鉴定一般由仓库保管员在验收商品时凭感官检查商品的包装、外观等,如检查商品有无破损、渗漏、污染、变形、干裂及沉淀、混淆、霉烂等异常现象。
6.建立账卡档案
实物检验中,会产生原始记录,如磅码单、入库验收单等,因此要根据这些原始记录,建立入库台账、货卡和物资档案,建立了账卡档案,则入库阶段结束。对于出版业来讲,主要是建立书目数据库,将每种入库图书的题名、著者、出版者、出版年、版次、主题词、分类号、标准书号和内容提要等图书内容特征进行描述,并且存储在数据库中,它是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是客户生成订单的依据,也是物流作业的基础。
二、图书在库保管保养
(一)出版物的质量变化和价值变化
1.物理变化
它包括物理存在状态的变化、渗透变化、串味变化、变形、破损变化等。
2.化学变化
在储存期,物资内部或不同物资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改变了原物质微观状态,形成了不同于原物资的新物质,从而造成损失。
3.生化变化
在储存期间,有机体受外界生物的影响,发生如霉变、发酵、腐败等变化,引起使用价值的严重变化。
4.时间价值变化
物资储存实际也是货币储存的一种形式。储存时间越长,支付利息越多,资金的机会投资损失越大,这是储存时不可忽视的损失。
(二)物资的保管保养
物资保管保养是通过一定的储存环境和保管条件,采用具体技术措施,保持物资数量、质量不变的全部工作。
保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保质保量、保安全、保急需,仓库规范化、存放系列化、保养经常化。物资保管保养要做到以下工作:
1.货位规划
货位规划就是要在仓库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具体安排货物的存放货位。
2.分拣入位
分拣可以是人工分拣,也可以是自动分拣。自动分拣可以是传输线自动识别、分拣和入位,也可以是智能叉车自动识别、分拣和入位。
3.维护保养
它主要包括温度和湿度调节控制,通风、去潮、去湿、去污染,清洁卫生,防虫、防暑、防盗、防火,货垛、货架维护等等。维护保养的目的就是要维持合适的保管条件和保管安全,维持被保管物资的使用价值。
4.清点盘存
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物资的数量和质量,把握库存物资的保管期。
三、图书出库管理
作业流程包括核单、配货、复核、发货几个环节。核单即审核商品出库凭证。配货是按出库凭证的品名规格核对并注销实物账或卡片,然后按其配货,并将配好的出库商品集中到理货场所复核。复核是由专职或兼职复核员按照出库凭证,对商品的品名、编号、规格、计量单位、数量逐一进行再次核对。
发货业务是根据业务部门开出的商品出库凭证,按其所列的商品编号、名称、规格、牌号、数量等项目组织商品出库。送货与自提是两种基本的发货方式,由仓库发货人员按单将商品交付给提货或承运人员,办清交接,划清责任,然后包装、发运,最后还要清理场地。
相关链接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物流仓储中心的库存管理
1.入库作业处理
入库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接收省计算中心的入库单、进行优先级别排列以及将入库信息返回省计算中心。具体就是用叉车将装卸月台上的入库图书托盘运至入库暂存区,操作人员利用RF生成编目、库位号、重量等入库信息数据,然后根据此数据判断是否为即进即出类型,是即进即出的转作出库处理;否则,人工拆包进行RF手持设备(一种物流设备)逐册扫描,并扫描所装箱对应条码后经输送线、多路向连续垂直升运机按楼层、库区均匀分配到相应缓存线,进行人工扫描上架并将RF所得信息返回系统,整个入库作业结束。
库位管理则是系统将整个库区柔性划分为不同区域。最理想的状态是一个库位只有一个品种,但由于受到仓库容量的限制,现在实际上一个库位存放了一至多个品种的图书。库位从物理概念上划分,三件以上放在大储位区,三件以下放在小储位区,大储位区面积相对较小。出货时要先在小储位区拣选,如数量不足再到大储位区找货。系统会自动查找并打印出待调整的货位,每天早上有专人负责进行货位调整。
2.出库作业处理
出库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接收省计算中心的出库单、制作计划单、扫描输入清单数据、并包处理、复核处理及单据打印。其中,计划单的制作要分解为任务单、优化包件及作业路线、根据任务及人员情况安排工作。制作好的配发计划单按照多种方式(一书多店、一店多书、多店多书)输入RF手持设备中。操作人员根据自己RF手持设备上所显示的任务单进行拣取,并逐本扫描核实后,将配完图书放到输送线上。系统根据整体需要进行并包处理后,送至复核打包处进行复核、打包,然后按作业单优先级别对某笔作业优先处理,或通过手工处理后进行路向分配、出库,并将出库信息数据返回系统,整个作业结束。
3.退书作业处理
在通常情况下,委托销售的图书退货率都不会低于30%,即便是畅销书也会有20%~30%的退货比例。可以将退货视为进货的逆向物流,经过简单的物理整理,然后按照进货流程来完成。这个退货区域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接收省计算中心的退书入库单,根据优先级别作业后再将退书入库信息返回省计算中心,即由操作员通过RF数据库中信息判断退书路向(主要路向是退回出版社和重新入库)后进行作业,所有退货图书都会由电脑自动记录其品种、数量等信息并将此信息返回到系统数据库。
4.空箱交换与分配调度
在整个系统运行中,空箱的合理运作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其他环节的运作效率,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个环节的操作细节,制定出一个合理、详尽的空箱运作流程,使每个箱体都通过其自身条码信息受控于整个系统。空箱的运作环节分为两个组成部分:空箱供给和空箱存储。
(1)空箱供给
当流水线运行过程中发现空箱短缺后可向系统提出空箱申请指令,而系统便会及时响应,将储存段空箱经自动释放装置供给流水线,按需分配到各楼层相应线段进行实时补给。
(2)空箱存储
当流水线运行过程中发现空箱有过盈时可向系统提出空箱储存指令,系统可根据区域实时需求量把多余的空箱经空箱叠放装置放入空箱存储段,在进入缓存段前将条码无效空箱剔除到收容段,进行人工更换条码,以保证系统能正常运行。
实践训练
一、实训项目
调查出版集团、发行集团或出版社的仓库选址。
二、实训内容
1.选择当地出版集团或出版社,调查其仓库的选址和内部布局,分析其选址是否合理。
2.制作调查报告的PPT。
三、实训形式
1.以小组为单位,5~8人为一组,分小组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调查,完成分析报告PPT。
2.各小组派代表轮流上台演示分析报告,各小组进行交流,相互提问并解答问题。
四、注意事项
1.调查前期在收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
2.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合作。
3.调查过程中要注意文明调查。
五、评价标准
“出版集团、发行集团或出版社的仓库选址调查”实训项目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