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美学的主导倾向

20世纪各种哲学、社会思潮具有鲜明的反传统色彩。而20世纪西方美学的反传统倾向,则集中体现在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的反叛。黑格尔美学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高峰,也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整个西方传统美学的集大成。所以反黑格尔,实质上就是反整个传统。而现当代西方美学的基本方向就是反黑格尔、逐步脱离黑格尔影响的方向。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M·怀特说得好:“几乎20世纪的每一种重要的哲学运动都是以攻击那位思想庞杂而声名赫赫的19世纪的德国教授开始的”,“我心里指的是黑格尔”[1]。美学的情况亦大体相同。

黑格尔美学首先是一种理性主义美学。他的三大卷《美学讲演录》整个儿地奠基在“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中心定义和基本构架上,[2]是理性决定感性、派生感性并与感性融化统一,才创造出美的艺术来,所以理性是灵魂。需要说明的是,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就其实质而言,是人本主义的理性主义,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人本主义理性主义的体系化与精致化。黑格尔把社会的人(或人类社会)作为理念发展的最后、最高阶段,即绝对精神阶段,认为现实的人是思维(理性)与自然在更高阶段的统一,是理性的实现或现实的理性。这恰恰表明黑格尔同先驱者们一样,对人无比崇尚,对人的理性充满着信心。这是一种以颠倒形式表现出来的根深蒂固的人本主义倾向。

黑格尔美学又是一种“形而上”的即思辨的美学。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由黑格尔美学的理性主义性质决定的。综观黑格尔三大卷《美学》,他的基本思维逻辑、构造体系的方式与理论阐述的程序,鲜明地体现了思辨哲学的特点。他不是从观察、描述感性的艺术或审美经验出发上升到理性的观念、逻辑,而是从“美的理念”出发,来演绎出全部的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具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只是作为他进行美的理念发展的逻辑推演的例证和材料,只是作为他“理念感性显现”的先验理论框架中的充填物;有时为了求得理论推演的自身完整(大大小小许多三段式拼接成套),而不惜歪曲、背离经验事实;整个理论推演是极其抽象、晦涩、枯燥的,充满思辨色彩;而且为了追求“大而全”和包罗万象,不得不使美学体系枝蔓横生,过于庞杂。

20世纪西方美学恰好同黑格尔美学的上述两个基本方向背道而驰。我们认为,20世纪欧美美学的全部发展同哲学相似,可以概括为现代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两大思潮的流变更迭。[3]然而,20世纪现代人本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是非理性主义或反理性主义,这无疑是对黑格尔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传统人本主义美学的反动。另外,现代科学主义美学无论是审美经验的描述,还是语言和逻辑的分析,都是建立在实证主义和主观经验主义基础上的,都是从具体特殊的审美经验或事实出发来进行理论推演和一般概括的,这是从另一侧面对黑格尔的思辨美学的反动。李斯托威尔曾对“近代科学美学的创立者”费希纳开创的实验美学评价道:“这是一种‘从下而上’(von unten)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他用这一方法来代替旧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即‘从上而下’(von oben)的哲学方法。”[4]我们以为这一评价完全适用于现代科学主义的美学思潮。而科学主义美学“从下而上”的方法,正是对黑格尔“从上而下”的“形而上学”美学方法的革命。而且,严格说来,这不仅是方法的变革,而且也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革。20世纪西方美学正是从这两个方向反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美学,发展出现代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大思潮来的。

下面,我们试图对20世纪西方美学这两大主潮及所属各流派的发展演变和来龙去脉,从总体上作一简要的历史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20世纪西方美学的基本走向进行探讨。

[1] 怀特:《分析的时代》,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 参见朱立元:《评黑格尔美学体系的构架》,载《学术月刊》1984年第2期。

[3] 在对现代西方美学发展趋向的基本概括上,我们不同意李泽厚、朱狄二位先生的意见。李泽厚先生认为,“如果说,19世纪末的快乐说是美英资产阶级美学的新阶段的开始,那么今天的种种理论则是它的发展或完成。其中也可以说两派,一派着重所谓经验内容,一派着重表现形式……在英美,前一派如贝尔·弗莱较重形式,在当代则有朗格等人予以继续发展;后一派如瑞恰兹、杜威等人,着重所谓经验本身的内容关系,门罗等人可说循此方向,甚至在心理学的美学中,格式塔派与弗洛伊德也可说是以不同的面貌表现了这两种不同倾向。它们又日益在符号美学的名目下接近和合流”(《李泽厚:美学论集》,471页)。这是按重内容与重形式作为划分现代美学思潮的主要尺度。这种分法未能揭示出现代美学同传统美学的根本差异,因传统美学亦可作如是划分;同时未顾及现代美学的复杂基础。当然李先生此文撰写于1964年,当时两大哲学、美学思潮的动向还未如今日展现得那么清楚,所以用传统的内容形式二分法来区分美学思潮是不奇怪的。朱狄先生则说:“整个20世纪,西方对美学的思考就是以加深经验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这两种类型的区别来进行的。这样,这两种最基本的类型就被划分为‘科学美学’和‘分析美学’。”(朱狄:《当代西方美学》,4页,人民出版社,1984)我们以为这样概括,恐更失之偏颇。因为就基本倾向而言,科学美学与分析美学都可归入科学主义美学思潮的范畴,这样,人本主义美学这另一大潮流就整个儿地被忽略了。

[4] 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31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