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特征
一、地形与地貌
辽宁省地势大致为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侧,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辽东、辽西两侧为平均海拔800 m和500 m的山地丘陵;中部为北高南低的辽河平原;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
地理特征按形态成因原则可以将辽宁省的地貌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大地貌单元的形成原因,结合气候条件和新构造运动及现代营力作用的一致性,将全省地貌划分为侵蚀构造地貌,构造侵蚀地貌,剥蚀构造地貌,构造剥蚀地貌,剥蚀地貌,火山堆积地貌,山前剥蚀堆积地貌,断坳堆积地貌和侵蚀、剥蚀堆积地貌9大类,之下再分为22个小类(表2.1、图2-1)。
表2.1 辽宁省地貌分类系统
续表
资料来源:辽宁省计划经济委员会.辽宁国土资源地图集[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7,有改动。
图2-1 辽宁省地貌类型图
资料来源:辽宁省计划经济委员会.辽宁国土资源地图集[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7,有改动;转引自:尹德涛.辽宁省志·地理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
(一)侵蚀构造地貌
侵蚀构造地貌可以分为以下4种形态成因类型。
第一,侵蚀隆起中低山。海拔高度为800~1 100 m,地面坡度30°~40°,多由侵入岩和混合岩组成,山地总体上呈锯齿状,分布于辽东山地东北部的新宾、清原、西丰境内。
第二,侵蚀隆起低山。海拔高度为300~700 m,地面坡度20°~35°,由混合岩类、变粒岩、片麻岩组成,山势呈尖顶状或圆顶状,分布于辽东山地北部。
第三,侵蚀断褶中低山。海拔高度为800~1 300 m,地面坡度>40°,由石英砂岩、安山岩、凝灰岩组成,呈尖顶状,分布于侵蚀隆起低山的南部。
第四,侵蚀断褶低山。海拔高度为300~600 m,地面坡度20°~40°,由灰岩、安山岩、混合岩、细粉砂岩、凝灰岩组成,呈尖顶状和圆顶状,分布于侵蚀断褶中低山的外围和辽东半岛南部的瓦房店市,辽东半岛南端也有零星分布。
(二)构造侵蚀地貌
构造侵蚀地貌可以分为两种形态成因类型。
第一,断块侵蚀中低山。海拔高度为800~1 300 m,地面坡度>40°,由变质岩、花岗岩组成,呈尖顶状,纵贯鞍山-凤城一线以南到瓦房店的辽东半岛中部地区。
第二,断块侵蚀低山。海拔高度为300~700 m,地面坡度为20°~40°,由花岗岩、石英岩、石英闪长岩、浅变粒混合岩、大理岩组成,呈尖顶状或圆顶状,分布于辽东山地东南部和辽东半岛东北部。
(三)剥蚀构造地貌
剥蚀构造地貌可以分为两种形态成因类型。
第一,剥蚀隆褶中低山。海拔高度为800~1 000 m,地面坡度>40°,由白云岩、变质岩、火山碎屑岩组成,呈尖顶状,分布于辽西山地的西部。
第二,剥蚀隆褶低山。海拔高度为300~800 m,地面坡度30°~40°,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