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文经济特征
一、沿海港口区位优势明显
以大连为龙头,营口和庄河为两翼的辽南沿海经济区,面临黄海和渤海,海岸线狭长,呈斜“V”字形分布,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区是整个东北地区的对外“窗口”和海上通道,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尤其是大连和营口,沿海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是国内重要的主枢纽港,同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船舶往来。
1.大连港
大连港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中国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港口接近国际海上运输主航道,深水资源等建港条件十分优越,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它的核心港区陆域面积约18 km2,主要分布在大港、黑嘴子、甘井子、大连湾、鲇鱼湾、大窑湾等港区。大连港拥有现代化生产性泊位196个,港口通过能力达到2.4×108t,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近800×104标箱,初步形成了大窑湾集装箱码头、30×104t原油码头、30×104t矿石码头、汽车专用码头和长兴岛公共港区等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港口集群,具备了与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公共基础设施。大连港已经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超过50家国内外大型航运企业建立了港航运输或经贸合作关系,拥有基本覆盖全球各主要港口的国际集装箱航线80条。2010年,大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108t,居全国第6、世界第8。
2.营口港
营口港是距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腹地最便捷的出海口,其突出的区位优势,大型化、信息化、深水化、现代化的港口功能,使营口港与大连港一起组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双核心”。营口港现辖营口、鲅鱼圈和仙人岛三个港区,陆域面积20多平方千米,共有包括集装箱、滚装汽车、煤炭、粮食、矿石、大件设备、成品油及**化工品和原油8个专用码头在内的61个生产泊位,最大泊位为20×104t级矿石码头和30×104t级原油码头,集装箱码头可停靠第五代集装箱船。营口港已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140多个港口建立了航运业务关系。2010年,吞吐量已突破2×108t,成为中国东北第二大港、中国第十大港。
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大连
由于大连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建港条件优良、临港工业基础雄厚以及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完善的现代服务功能,其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不断提高,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将大连建设成为集运输物流、国际商贸、国际生产加工服务、金融财务、信息人才交流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航运中心。
1.国际运输与物流服务中心
运输和物流服务是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功能。辽南地区沿海及东北地区已形成较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东北地区的铁路网密度位居全国第一。哈大铁路是东北铁路网的主轴。高速公路网络已经覆盖大部分城市。大连港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是欧亚“陆桥”运输的理想中转港。烟大轮渡是国内跨度最长的跨海铁路轮渡。大连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客货吞吐量最大、国际国内航线和航班数量最多的机场。以大口径为主的输油管道网络在全国率先建成,大庆至大连输油管道连接东北腹地众多的石化企业。总体上看,已经初步形成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民用航空、管道运输、海上运输相配套,贯通东北腹地,连接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面向东北亚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
依托发达的交通体系,大连的物流业非常发达。大连大孤山半岛国际物流园区及大连保税港区是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的核心功能区。大连将整个大孤山半岛辟建为国际物流园区,依托大窑湾地区集装箱码头、汽车码头、油品码头、矿石码头、北良港等专业化港口,构建以大连保税物流园区为中心,以油品物流中心、散矿物流中心,大连国际粮油食品物流中心,汽车物流园区为节点的国际物流园区网络,加快形成大连航运中心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为航运中心的建设奠定基础。在沈大高速公路后盐出口的两侧,建立甘井子陆港物流中心区。根据需要和可能向南关岭、周水子、革镇堡现有仓储拓展,另外还有大连北部产业物流集聚区——大连长兴岛工业园区、大连湾南部沿岸(老港区)物流园区——大连物流主体区等物流集聚和发达的地方。
2.国际商品贸易与服务中心
商品贸易及其相应的服务是对国际航运中心最直接的功能支撑。贸易引起的物流集散是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带的对外贸易窗口和重要口岸城市的大连,理应成为国际商品贸易及其相应服务的中心。国家对大连保税物流园区实施“区港联动”,通过大连保税区和大连港区在形态、资源上的整合、集成,促进货物在境内外的快速集拼、快速流动、快速集运,带动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的集聚和辐射,使“区”和“港”的资源在保税区物流园区项目运作中真正达到优化组合,强化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商品贸易功能。
3.国际生产与加工服务中心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生产与加工功能主要指临港产业(大型石化产业基地、船舶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粮食深加工基地)。大连现已初步形成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外向型经济格局,拥有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具备发展临港产业的优良自然条件、坚实工业基础、发达支持系统、高等人才支持等条件,是理想的投资区域。鉴于世界加工中心已经开始向东北亚地区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转移,大连的这些优势对于吸引各大公司的生产和加工中心有着极大吸引力。大连可以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整合上下游生产企业,拉长产业链,集中产业布局,重点打造石化、造船、机械制造等产业基地。
4.国际金融与财务服务中心
航运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金融业的发展能解决航运和港口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其在航运投资、融资、结算和海上保险中的作用。大连市的金融业是大连对内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具体体现。金融业可以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直接的金融支持。发达的金融业还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可以使企业资源逐渐向区域金融中心聚集。大连金融业应逐步形成融资服务、结算服务和保险服务3个中心。融资服务中心为航运中心提供多样化的投融资渠道,形成国家投资、引进外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格局;结算服务中心为外汇交易提供便利,促进国际结算顺利进行;保险服务中心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有利于国际航运企业的经济核算和经营管理,减少航运事故的发生。
5.国际信息交换与人才交流中心
当今世界,所有的国际运输、物流、贸易、生产等经济活动,均须依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的支撑。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信息中心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航运信息的发布。世界著名航运中心都设有咨询机构,以提供权威性的航运信息。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也必须建立起航运信息中心的地位,应有权威的咨询机构、航运信息库、权威性信息类航运出版物,并发布一系列的运价指数。其次,国际航运信息交换的平台。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应的技术环境。因此,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须建立一个标准化、系统化、多接口的国际信息交换平台和服务系统。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不仅需要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一大批熟悉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业务的交通运输方面的人才。建设国际航运人才交流中心也是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的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