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分论

第五章 辽东地区

第一节 区域概况

一、区位特征

辽东地区包括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共辖11区、3个县级市、8县(其中有6个满族自治县)(图5-1、表5.1、表5.2)。2009年,土地面积39 233 km2,占全省26.69%;人口620.90×104,占全省14.59%;地区生产总值1 994.55×108元,占全省13.11%。

图5-1 辽东地区的地理区位图

表5.1 辽东地区所辖行政区数量

资料来源: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表5.2 辽东地区所辖县区名称

资料来源: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辽东地区属于辽东半岛丘陵区,以千山山脉为骨干,东部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隔江相望,西、北、南部以抚顺、丹东、本溪、岫岩满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划为界线。

二、地理概况

1.自然地理

辽东地区是辽宁省地势最高的地区,是辽东山地丘陵区的主体,高大的花岗岩山体连绵起伏,有数十座海拔1 000 m以上的山峰,大多位于本溪、桓仁、新宾、清源、凤城、宽甸各县的交界地带。新宾县东南与吉林省交界处的钢山,海拔1 346.7 m,为辽宁省最高峰。桓仁县与宽甸县交界处有花脖子山(1 336.1 m)、八面威山(1 288.9 m)、果子岭(1 205.8 m),桓仁县与新宾县交界处有老秃顶子(1 325 m),桓仁县有牛毛大山(1 320 m),桓仁、本溪、新宾三县交界处有草帽顶子(1 260 m)、南大顶子(1 245 m)、摩天岭(1 205 m),本溪县与凤城县交界处有和尚帽子(1 234 m),本溪县有韭菜顶子(1 254 m)。山间盆地多为城镇所在地。

辽东地区的平原有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两大类:冲积平原分布于山地之间的河流两岸;海积平原分布于东沟县南部沿海地带。火山台地主要分布在宽甸县黄椅山、青椅山、大川头一带,海拔200~300 m,是第四纪玄武岩台地,有明显的火山锥和几百米直径的火山口。海蚀台地分布于东沟县大孤山、海洋红一带,海拔40~120 m,有海蚀洞。辽东地区还有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性地貌。

本区的气候大部分属于暖温带季风性落叶阔叶林气候,其偏北的地区属于中温带季风性针叶、阔叶混交林气候。辽东地区年平均风速1.5~3.2 m/s,南部沿海大于北部山区,深山区风速最小。春季风速最大,夏季最小,各地盛行风向不同。影响辽东地区的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冷害、暴雨、霜冻、冰雹、伏旱、大风。低温冷害对辽东山区的农业生产影响较大,能使农作物减产,危害程度最大的是水稻,其次是高粱,最后是大豆、玉米。暴雨能引起洪水和泥石流、山体崩塌等灾害。

辽东地区河流分属5个水系,南部的大洋河水系和东南部的鸭绿江水系注入黄海,西北部的注入大辽河(浑河、太子河)水系,北部属于辽河水系的清河、柴河、汎河等注入渤海辽东湾,清原东部的柳河(又称辉发河)属松花江水系。

辽东地区典型的植被有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有人造红松林、暖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灌丛植被、草甸植被、沼泽植被。辽东地区的土壤有暗棕壤、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盐土、水稻土。

2.经济交通

本区单位面积总产值略高于辽西和辽北,与辽中南尚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单位土地面积农业产值在全省是最低的。造成这种地位的原因是该区多山地丘陵,不利于发展农业。单位土地面积工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产值都是处于一个中等偏下的水平,与辽中南差距很大,该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表5.3)。

表5.3 2008辽东地区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辽东地区(未含岫岩县数据)的经济发展水平处在全省的平均水平偏下。其中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在全省比重略低,约有12%。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与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比较接近,都在14%左右,而人均生产总值则略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本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在全省的地位也没有处于强势。2008年该区总人口占全省的14.64%,该区的人口密度在全省也是最低的。

该区铁路分布未形成四通八达的铁路网,铁路多为分支,由于丹东特殊的边境位置,丹东修建有跨国铁路通向朝鲜,莫斯科—北京—平壤的国际联运列车途经丹东出入国境,建设中的东北东部铁路,将使丹东成为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口和物流集散地。辽宁省的铁路以沈阳为核心呈放射状分布,其中的沈丹线就是辽东地区主要的铁路线路。该区仅有丹东民航机场,该机场可起降大型客机,与北京、上海、深圳、三亚等城市通航。丹东港是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天然不冻良港,同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个港口开辟了散杂货、集装箱和客运航线。辽东地区的公路比较发达,有着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且路网建设仍在不断的完善中,弥补了铁路线路的不足。

3.主要城市

抚顺市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4年采煤量达 900×104t,占当时东北地区采煤总量60%~70%。并利用油页岩发展了人造石油工业,建有 3座炼油厂。在煤炭工业基础上,又发展了电力、黑色冶金(特种钢)、有色冶金(炼铝)及电瓷、水泥工业等。重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3/4。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业部门结构有了很大变化:炼油、发电、炼钢、炼铝、电瓷等工业得到发展,又新建了辽宁电厂、新抚钢厂等大中型企业。原来以油页岩为原料的炼油工业,现已改用原油炼制,其产值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12%上升为1986年的36.3%;同期煤炭工业则由1949年的44%下降至6.2%。 随着煤炭资源枯竭,抚顺市实现了从煤炭工业向石油工业的成功转型。近年来,石油工业总产值已居全市各工业部门之首,抚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加工基地之一。

丹东市已形成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金属矿开采及冶炼压延加工业、纺织服装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其中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代表的机械加工制造业名列全省第三位,黄海客车、曙光车桥、化纤等产品在国内外有较高声誉。

本溪市煤、铁资源丰富,开发历史久,以生产优质炼焦煤、低磷铁、钢材驰名全国,冶金工业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占1/2。其他主要工业部门有纺织、机械、化工等。市区四面环山,太子河东西横贯,街道略呈放射状分布。本溪钢铁公司、行政区、商业区集中在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