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雷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高尚情怀的当代启示
雷锋一心向党、热爱祖国,向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立场和政治信念以及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虽然我们与雷锋生活的时代已有很大不同,但雷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怀与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学习雷锋同志,发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像雷锋那样,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听党的话,坚信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
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推进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我国的发展犹如巨龙冲天一样迅猛,被世界认为是发展的奇迹。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发展方针,就要像雷锋一样热爱党,积极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在社会主义阶段,我们必须要大力提倡雷锋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崇高信仰。雷锋爱党的高尚情怀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推进党的建设以及教育全党等方面,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的,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我们要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一)以雷锋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
雷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具体表现在他对党的深厚的情感认同上,“雷锋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的坚定政治信念。它是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灵魂所在”。在20世纪60年代,雷锋精神表现为鼓舞人们向往美好生活而付出的献身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积极忘我的工作热情,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新阶段,雷锋精神的弘扬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关系到是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是否具有为实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拼搏奋斗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雷锋精神与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获得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不至于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精神迷失的现象,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稳定持续地向前发展。
雷锋精神集中代表和反映了雷锋同志崇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把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集体、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个人服从集体,奉献集体。雷锋为公为民、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是我们民族精神中奉献的最切实诠释,更是它永恒价值和时代内涵的体现。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微乎其微,但是当有了前行的榜样,千万个无私汇集起来,就成为一个社会的强有力后盾和支撑;一个人的担当也许微不足道,但当有了肩膀,千万双手将共同撑起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蓝天。
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这是雷锋精神持久活力的根本原因。“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雷锋精神所蕴含的对党的爱和忠诚,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有助于教育人民树立对党的坚定信仰和衷心热爱,有利于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雷锋精神的伟大之处在于对共产党的先进性与领导性的充分认识。“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为了党,愿洒尽热血,永不变心”。正是凭借这种爱憎强烈的赤胆与阶级分明的忠心,凭借“一辈子跟党走”的誓言,雷锋成为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的楷模,确保了雷锋精神感化群众自觉认同、坚定追随、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决定了雷锋精神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先锋模范和感化教育作用,教育人民坚定信念,热爱中国共产党。
(二)雷锋精神在党的建设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在党和人民关心哺育下产生的雷锋精神,体现了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我们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以及制度建设之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时期学雷锋有利于党的先进性的保持和执政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创新机制体制,倡导廉洁奉公的党性原则,有利于提高每个党员的政治素质,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其政策措施,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反映人民的意志。我们要在党的思想建设之中,加强对雷锋精神的弘扬,使雷锋热爱党的高尚情怀深入人心,使人们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并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因此,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氛围。
弘扬雷锋精神,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在党长期执政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全体党员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增强自觉抵制各种名利**和腐败的能力以遏制不正之风。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带头扬清风、树正气,提高党的威信与威望,遏制见利忘义、损人利己、造假欺诈等各种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以党风建设影响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推动全党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所以,我们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到党的制度建设之中,弘扬雷锋精神,用雷锋精神要求共产党员,不断提升党组织自身的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以雷锋精神教育全党,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是什么能让雷锋精神如此强大,是什么能让雷锋精神永垂不朽。江泽民同志指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这种精神正是新时期党建所需要的精神。雷锋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以雷锋精神教育全党,把爱民亲民之情升华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把清正廉洁的品质上升到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要求。
一心向党也是时代的需要,我们要相信党,真的拥护党,就要真的爱党,真的为党做事。同时也要努力成为合格的党员,而不是成为社会中的败类和渣滓,被社会所唾弃、指责最终被抛弃。共产党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许多优秀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早就告诉了我们:人生在世,要干事业第一,干事业要以苦为乐;人生在世,要奉献第一,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在世,要他人第一,对同志要助人为乐;人生在世,要学习第一,对待物质生活要知足常乐。要达到四句话的境界,当前就要过好三道关即权、钱、色;三个圈即个人小圈圈、集体的圆圈圈、国家的大圈圈。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要人们对名利地位看得淡一点,做一个有党性原则的党员。
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痛心地对国民党的将军们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以及廉洁换得的民心。”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联合国总部下半旗致哀,所有联合国成员国的国旗全部叠成小方块放进了抽屉。有些国家不理解,责问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1945年10月24日举行升旗仪式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家第二元首去世下半旗的,为何要给周恩来这么高的礼遇?瓦尔德海姆说:“这是联合国秘书处的决定,原因有二:一、中国是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富不计其数,可是,她的总理在国际银行里没有自己一分钱存款;二、中国是一个大国,有10亿人口,她的总理为了人民的事业,居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第二元首,如能做到其中的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照样为他下半旗。”说得在场的人连连点头。由此可见,把清正廉洁的品质上升到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要求,清正廉洁才是我党长久发展、赢得尊重和敬仰的关键。
弘扬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既是对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的要求,也是对整个阶级及其政党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守则,是讲正气的集中体现。在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仍要求我党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葆青春。所以,我们必须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学习他无比高尚的爱党情怀和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人民群众才愿意跟党走,共产党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朝向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前进。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所谓爱国主义,即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既是热爱我们一直以来生生不息、繁衍中华民族的这片热土,也是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因为,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几千年,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外来势力的侵略和压迫,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继承爱国主义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传统,使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雷锋精神凝结了伟大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当忘记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以雷锋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一)以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兴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但它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却是相同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思想感情上是感恩反哺精神,在行为实践上是服务人民回报社会,这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团结奋进,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而走向强大、走向光明的精神动力和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振兴民族精神。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因为爱国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产生对祖国的深切责任感,从而凝聚出最大、最广泛的全民族的力量。在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下,能够唤起全民族的共同意志,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能够使全民族复兴腾飞的伟大事业,必须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基础,激发并鼓舞各族人民的爱国责任感,万众一心,投身并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此,爱国主义的内在动力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和腾飞,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我们要以爱国主义振兴民族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社会建设热情,激励全国人民共同朝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前进。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和政府一再重申“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一家”的政治主张,形成了包括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其前提和性质就是爱国主义,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进祖国统一,根本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项最基本的国民教育,用社会主义制度和精神文明,激励并鼓舞人民的决心和斗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所以,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人们爱祖国、爱人民、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表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保障。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旺,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时代价值。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取决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整体国民素质的高低、全民族的精神和凝聚力的状况。所以,新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仅要在全民族提倡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高度来教育人民。
(二)以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的艰难险阻依然能够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从困境和挫折中一次次战胜困难,求得生存和发展,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爱国主义传统的支撑。在这个过程中,爱国主义传统凝聚了中华民族,激励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勇往直前,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历来是团结和鼓舞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争取国家繁荣和发展的一面伟大旗帜。我们要自觉坚持和维护爱国主义传统,维护民族尊严,维护祖国的荣誉,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2]1989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坦率地表明了自己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的原则立场:“我知道你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3]邓小平在对待主权问题时始终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来思考,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不屈服于压力,要求中国人民应该树立以祖国为本位、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观。因此,在现阶段,我们要把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祖国,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在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维护国家利益,团结一致,努力奋斗,使我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爱国主义除了对自己祖国的感情外,还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这也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民族自尊心是“一个民族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容许外人歧视、凌辱本国和本民族的尊严、荣誉,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感情”。为了民族尊严和民族气节,多少民族志士为之奋斗,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既对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骄傲。我们更加需要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坚决反对任何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言行,以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4]这是邓小平结合历史与现实,对当代爱国主义基本特征及其内涵的一个重要概括。
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打开,我们既看到了当今世界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催促我们更要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奋发图强去振兴祖国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嫌弃自己的祖国。我们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又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邓小平一再强调自强、自尊精神,他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5]没有民族自尊心,就不会有民族自信心。民族自信心是一个民族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各种困难的能力,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坚定的信念。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这个民族具有自强、自尊、自信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弘扬与培育这种民族精神,社会主体的价值取向仍然呼唤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的雷锋精神,我们也要像雷锋那样,把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无限热爱转化为坚定的信念,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在坚定的民族自信心的鼓舞和激励下,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只有这样,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才能达到完美的统一,我们的人生也才更有意义。
(三)以雷锋精神弘扬民族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爱国主义一直是我国人民所崇尚的。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6]“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7]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可敬可叹的爱国主义人物和事迹,这一切都是引领我们走向民族光明未来的厚重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用雷锋精神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共同为维护和促进祖国的统一、安定和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和相互交往,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趋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仰也出现了危机。有的人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所谓“民主”、“自由”;有的人甚至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出卖灵魂,丧失人格,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需要亿万人民为之团结奋斗、为之献身的事业。如果没有全国各民族人民极大的劳动热情和献身精神,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不可能取得胜利。实践证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8]。我们必须发扬雷锋精神,提倡雷锋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
毛泽东曾经提出的“两个务必”,其基本思想就是要求全党能够永远保持革命精神,永远忠诚于中华民族、忠诚于中国人民的事业,使革命热情与革命意志长盛不衰。雷锋用一生践行了“两个务必”的精神。正是因为历史上有无数像雷锋那样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们,我们的祖国才有今天,我们才能享受这美好的生活。如今,世界竞争如此剧烈,国际局势动**不安,我们更应当使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像雷锋那样,深刻领会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去。
三、坚决拥护改革开放,全身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够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指南。但是,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效仿,只能依靠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摆脱各种旧观念、旧习惯的影响,冲破各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束缚,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敢于战胜面临的各种困难,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和总结,奋力探索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和新方法。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决拥护改革开放,时刻学习雷锋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以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一)把雷锋精神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当中
时代在变,思想观念在变,但是好的精神应该被继承并发扬下去。只有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地舍弃糟粕,取其精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才能够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壮大,才能支持中华民族永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经济效益的状况。我们承认,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竞争经济,当然也是道德经济,但它的趋利性显然使道德的约束力逐步下降。房价、油价、生活成本等等的提高增大了群众的生活压力,在巨大的压力下,人性的自私性很容易暴露出来,往往在利益面前模糊了道德的底线。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必须认识到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雷锋精神”恰好体现了人性无私的一面,学习雷锋精神对当今社会有不容小觑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曾经思考过,雷锋精神与市场经济的一些原则是否充满了矛盾,二者的结合点是什么,搞市场经济,继续弘扬雷锋精神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这就更加需要雷锋精神。雷锋并不是神人,他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我们需要的是向他学习,像他那样时刻准备帮助他人,脚踏实地地做事情。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摆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只是金钱的交易,更有我们无私奉献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包含在其中,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得更好,更优质地发挥其优势,让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自觉维护市场秩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百姓的幸福。
(二)以雷锋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同时也要求“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9]。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依然需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需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精神,需要扶老携幼、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精神,需要克己奉公、顾全大局、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的精神。这一切都是雷锋精神所具有的丰富内涵,雷锋精神在现今这个时代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巨变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的年代,很多人变得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越来越腐蚀着他们的心灵。不是我们的社会上没有了需要帮助的人,而是太多人产生了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反而丢失了最质朴的助人之心。此时此刻,雷锋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看到,仍有很多人正在践行着雷锋精神,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都是一个个活雷锋。2011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阿里木,8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起向善的涟漪。这颁奖词正是道出了这个卖羊肉串的普通人心中的大爱。还有那“微尘”,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当今社会更需要雷锋精神来塑造人们的精神面貌,来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营造积极向上、时刻关心爱护他人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马克思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10]由此可见,只有把学习雷锋精神落到实处,使人们掌握并践行,才能实现学习雷锋精神的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雷锋精神,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崇高的精神作为引领。在人们满足于物质享受的过程中,更期待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会想到雷锋;当社会风气不好的时候,当缺少诚信的时候,我们会想到雷锋;当人们需要相互理解的时候,当人们痛恨腐败现象的时候,我们也会想到雷锋。建设和谐社会,雷锋就是我们的榜样。其实,人们仍在深深地怀念着雷锋,仍然把雷锋精神当作一种崇高的信仰和追求。
雷锋精神给我们的启示同时也是给我们的要求。首先是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情,其次才是努力贯彻落实雷锋同志的伟大精神。我们要认真研究雷锋精神,结合当今时代的中国国情,做一个新时代的雷锋。今天我们发扬雷锋精神既要发扬时代精神,更要弘扬继承传统文化,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帮助人们树立坚定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坚定社会主义,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入侵,抵制西化。我们应多举办一些传播雷锋精神等核心精神的活动,让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发现雷锋精神的价值意义,从而自觉地在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把雷锋精神与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树立远大理想目标,把个人的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国家的需要中去。马克思曾鲜明地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1]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抓住雷锋精神的实质,把雷锋精神同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用雷锋精神去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自古以来,理想信念、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都被放在一个相对稳定且重要的地位,从这个意义来说,雷锋精神代表的这种人生信念以及生活态度既是个人的,也是普遍的,雷锋精神可以成为时代性、公众性的精神寄托。这就需要我们有信仰,有追求,执着地去追求人生的价值,努力奋斗,奉献社会,热爱生活。雷锋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努力,追求上进,从未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如今飞速前进的社会中,更需要我们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信仰,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始终像雷锋那样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像雷锋那样在学习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以钉子般的挤劲和钻劲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像雷锋那样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
雷锋以他短暂的一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展现,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学习雷锋,就要有信仰和追求,学习雷锋精神,就要将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雷锋精神不是教条,却时时鞭策我们去爱社会主义、帮助他人,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雷锋精神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使之变成一种习惯。雷锋将自己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我们即使没能做到那样,也应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奉献社会,尽自己的力量促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雷锋随时随地在每一件小事上都在表达着自己的感恩之心,注意用每一件小事唤起人们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可见,雷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这颗心是多么的忠贞和诚挚。他时时为群众做好事,处处想着集体,节衣缩食,帮助困难群众,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体现了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信仰。处在新世纪新阶段转型期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的不懈奋斗。我们要像雷锋那样,践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同上书,330页。
[4] 同上书,3页。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江泽民文选》第2卷,2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 《江泽民文选》第3卷,40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 《毛泽东文集》第7卷,2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3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