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雷锋锐意进取、团结协作创新精神的时代价值
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中集体主义思想的具体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锐意进取、团结协作更具现实意义。雷锋“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的集体主义思想所体现的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积极进取和敬职敬业是雷锋精神的一大特点,只要他活着他总会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对自己的工作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管是干什么,他都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朝气,充分发挥生命的创造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最好,他的一生是为他人谋福利的一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中提升生命价值的一生。雷锋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需求,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人类在征服自然、超越自我、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团结协作成为人类战胜自然、不断进步的重要法宝。
(一)团结协作精神是人类自然的和社会的需求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人类的团结互助合作精神。人类最初的团结互助协作精神是从人的最原始的需要中产生的,人乃万物之灵,但却不是万能之物,单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产生合力。因此,为了战胜困难,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一致,互助合作,这样才能产生战胜一切的力量。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社会的运行需要维护,其中包含了对社会的总体负责,也包含了对社会个人负责。“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人与人之间需要联合起来,互相帮助,才能保证社会的社会性质,单独的个人不能构成社会,也不能形成作为社会的基本要求。
团结互助是社会赋予每个成员的基本要求,是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团结合作就是“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也就是一个组织结成真正的联盟的条件。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思想也是要人们结成一个共同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合作,使整个社会真正实现团结互助合作,维护集体利益。团结互助合作的最高境界就是集体主义,也是人类最进步、最道德、最高尚的关系,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在总结自己的人生道路时,曾经讲过这样的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应自觉树立远大目标和搏击万里长空的凌云之志,做一个有抱负、有作为、品德高尚的人,同时又要做一个具有管理、科研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能人。
(二)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之上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与人关系越来越紧密,团结互助合作的方式和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社会的团结互助合作是简单的、朴素的相互合作,而现代社会的团结互助合作则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及其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社会生产组织也发生了变化,在一个社会生产组织体系中分工合作的团结互助合作关系,以及整个社会系统内社会分工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合作关系。这种现代社会中的互助合作关系,以分工和商品市场为纽带,在确认每个个体自身价值和利益的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合作关系,和传统社会的团结互助合作关系有着不同的意义,它给社会全体成员带来的是社会整体的福利和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善于与人合作的品质。美国学者朱克曼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自1901年诺贝尔奖颁发75年来的286位获奖者中,三分之二的科学家是与人合作而获奖的。他又以25年为一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人合作而获奖者,第一个25年为41%,第二个25年上升为65%,第三个25年竟达到79%。这有力地说明,科技越发展,一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越需要具备与人合作共处的良好品质。没有互相关心、支持与合作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荣获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由此看来,合作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发展与生存的重要方式。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或社会调查等工作中往往要组成团队协调工作。在结成团队的过程中,人们将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凝练成团队精神。
(三)团结协作精神历来是我国的历史传统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着文明与和谐的历史,传承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即是“爱人”的道德学说。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荀子曾说过一句名言:“涂之人可以为禹。”[3]即每一个凡人,其实都可以成为伟大的禹。这些思想为中华民族奠定了相互友爱、团结协作的理论基础。
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辟的论述流传至今。如《周易·系辞上》所说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4]。荀况的“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5]。孙武的“上下同欲者胜”[6]。刘基的“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以及“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行不义必自毙”等等都反映出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把团结互助作为一种美德来宣扬,把损人利己当作一种恶行来反对。这些精辟的论述充分体现出“团结就是力量”的智慧和思想。
孙中山先生提出:“人类进化之主动力,在于互助,不在于竞争。”[7]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只要共产党人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被我们战胜的。”[8]而对于协作,毛泽东也曾形象地比喻:“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要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9]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没有团结、没有协作是很难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不讲友爱、不讲互相帮助是很难产生和谐和生机的。
人们所熟知的我国古代折筷子的故事中,折射出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人类最初的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认识。一根筷子很容易被人折断,一把筷子就不容易被人折断。这里就有一个道理,如果不齐心合力,就会像一根筷子一样很容易被人折断,如果齐心合力,就像一把筷子一样,不容易被人折断。只要做事都能齐心协力,就能把事情做成功。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要联合起来才能强大,折筷子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团结互助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二、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团结协作精神的至高境界
团结协作作为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基本内容是强调在追求共同理想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形成各行各业的核心价值,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出团结协作精神的意义,最终汇集成为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团结是协作的前提,协作是团结的目标,团结协作作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对我们今天关于团结协作的理解有很大启发。
(一)团结协作精神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
团结互助合作精神,这种人类社会本质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人们认识,并进一步发展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团结互助合作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雷锋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反映。从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它与团结协作精神的关系。
社会主义一词最早见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一些著作中,它由“社会的”一词衍生而来,体现着一种集体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集体主义思想,在西方可以上溯到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的《理想国》,在中国可以上溯到《礼记·礼运》。对社会主义思想最明确的描述在中国是《礼记·礼运》,在西方是托马斯·莫尔(1478-1535年)的《乌托邦》。
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相对立的概念,马克思在论述人的本质、人性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马克思这里所讲的人是抽象的人,并非具体的个人,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群体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哲学理论基础。集体主义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斯大林,1934年7月,他在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中说:“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并强调“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给这种个人利益以最充分的满足”[11]。社会主义社会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社会集体利益,一切言行以符合无产阶级及其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集体主义成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内容。
团结就是力量,说明了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协作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集体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这是我们从雷锋的日记中反复看到的人应该团结的道理。
(二)团结互助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原则不否定个人利益
只有在集体的合作中,才能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只有在集体的协作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2]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点,就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并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充分注意发挥个人的才能,满足个人的必需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要求,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当然,强调集体主义并不否认在个人与集体之间存在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一定的矛盾。集体主义原则也不排斥个人合法的利益,而是依法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因此,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符合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
集体主义反映着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整体利益,是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共产主义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形式,集体主义的最高原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集体主义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的优秀品质和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牺牲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是一种集体主义,团结互助合作精神的最高境界就是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三)团结互助精神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反映
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社会形态,使传统的农业社会处于长期封闭的小农经济状态,束缚了人的视野,一定程度上孕育了自私狭隘的性格。中国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政治制度构架,忽视了个人利益的诉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可能产生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作为体现广大劳动人民整体利益的政治形式,它的一切措施,归根到底总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的。因此,个人的正当利益从根本上说,是同社会整体利益相一致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是能够在发展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得到满足的,并且,也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
集体主义也是一种道德原则,与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是一致的,与资本主义社会所推崇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相对立,是社会主义制度下道德规范的重要特征。集体主义当中所讲的“集体”,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人民和社会,并不特指某个单位和社会团体。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因而,从根本上说,也是符合每个社会成员个人的最大利益的。
集体主义继承了历史上最先进的道德思想,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原则。
总之,团结互助合作精神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需求。马克思主义的团结互助合作思想是人类社会团结互助精神的最高境界。雷锋的集体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团结互助合作精神是一致的。
三、增强团队意识,发扬雷锋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
团队精神是一个社会组织内部的团结互助合作精神的体现。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团队精神强调的是个人的主动性,集体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共性,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一个组织没有团队精神将成一盘散沙,一个民族没有集体主义也将无所作为。团队精神是现代社会中集体主义精神的延续和继承,核心内容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在弘扬雷锋的团结协作精神中,要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发扬团队精神。
(一)爱党爱国、热爱集体是团队精神的基础
雷锋的团结协作精神源于他对党和国家、对集体的热爱和忠诚。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我决心永远和群众牢牢地站在一起,为人类最美好幸福的生活而斗争。”没有对党和国家、对人民和集体的热爱与忠诚,绝不会有为集体利益牺牲一切的信念和勇气。这种对集体和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正是社会主义团结协作精神的价值基础,是集体主义的表现,更是对党和国家、人民和集体无比热爱的表现。
团结协作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股力量蕴藏在炎黄子孙的血脉里。为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共同拼搏,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定的生活。在改革和国家建设的新时期,华夏儿女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战胜困难、应对挑战,为了祖国昌盛的共同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无数个水滴汇聚成大海,它的力量是无比的强大。在任何一次危难险急的关键时刻,在任何一次自然灾害的抗争中,社会主义的团结协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展现,无不彰显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全国一盘棋”的社会主义团结协作精神的无穷力量。近年来,面对国际国内的灾难和难关,全国人民始终团结协力、众志成城,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冰雪精神就是团结协作传统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在灾难面前,我们的民族充分地展示出强大的集体主义力量,强大的社会责任感正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展现。团结协作精神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之所在,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都无法企及的。正是依靠团结协作的精神力量,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
(二)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是创新与奉献
雷锋的那份钻劲和韧劲时刻让我们懂得雷锋的爱岗敬业精神,鼓励人们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相应的岗位上不断践行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3]这是江泽民同志总结20世纪世界各国政党,特别是共产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同样,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团队精神的灵魂。创新是劳动的基本形式,在不同领域成为一种集体性行为。
创新是一种观念,创新更是一种意识。它要求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及时进行分析预测,掌握工作主动权,在探索事物的特点规律中把握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求突破。创新是一种素质,创新更是一种追求。它与高昂的精神状态、高尚的精神境界直接相联系。没有强烈的进取心、事业心,缺乏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不可能去创新实践,更谈不上发挥创新能力。创新是团队精神的灵魂,是团队得以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是团队价值观的内核。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创新的队伍,就没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团队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依据。
爱岗敬业是个体为国家和集体服务的基本要求,同样,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又离不开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为集体利益贡献自己一滴水的力量,是建立在爱党爱国、热爱集体的情感基础之上的。同样,为集体利益牺牲和奉献,在自己本职岗位上努力地工作,做到爱岗敬业,才能真正地将集体主义精神落在实处。敬业,只有基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比的热爱,对祖国的繁荣和富强有着不懈的追求,才能立足岗位,奋发图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团结协作,坚持集体主义,就是要提倡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为了人民利益殚精竭虑,乃至献出生命。对每个公民来说,为他人为社会做好身边力所能及的事,也就意味着在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雷锋的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精神是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
发扬雷锋的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实做起,从脚下做起,这就要从自己工作做起,让我们体会到团结的内涵,更深刻地理解“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消失;一粒沙,只有投向大地,才能凝聚力量;一个人,只有依托集体,才能实现价值。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歌曾经激励和鼓舞亿万人民团结一致,知难而上。战争年代,没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强团结,就不可能战胜艰难困苦,取得革命的胜利;和平时期,没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团结协作可以长盛不衰,一个民族团结协作可以生生不息,一个集体团结协作可以创造奇迹,一个家庭团结协作可以和睦美满。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发扬雷锋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凝聚各方力量,上下同心,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美好家园。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学习雷锋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们更应从人类的需求、人的本质出发,探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其道德价值观念发展的必然需求,认识锐意进取团结协作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需求,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精神的最高境界。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孟子·公孙丑上》。
[3] 《荀子译注:性恶第二十三》。
[4] 《周易》,张涛主评,267页,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5] 《荀子·议兵》。
[6] 《孙子·谋攻》。
[7] 《孙中山全集》第2卷,42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
[8] 《毛泽东文集》第3卷,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 《毛泽东文集》第6卷,3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 《斯大林文集》,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9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 《江泽民文选》第3卷,53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