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层层玄机,迈过一道门又是一道坎02

至此,本案真相大白。胡成无罪被释放,冯安以诬告罪受鞭笞之刑,妇人和王五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费祎祉断案如神,没有冤枉一人,令众人叹服。

诗扇供出元凶的青州情色案

山东青州府有个名叫范小山的生意人,以贩卖毛笔为业,常年在外经商。四月间的一个夜晚,范小山的妻子贺氏独自在家,结果被强盗杀害。由于案发的当夜下过雨,人们在泥水中发现了一把题诗的折扇,上面标注有“王晟送给吴蜚卿”的字样。

吴蜚卿是范小山的邻居,平常行为不轨,邻居们都怀疑是他杀害了贺氏。县衙把吴蜚卿抓去审讯,吴蜚卿执意不承认,受到严刑拷打,被定了杀人罪。吴蜚卿嘱咐妻子倾家**产去救济穷困孤寡的人家,而自己准备买毒药自尽。但就在夜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对他说:“你千万不要死,往日‘外边凶’如今‘里边吉’了”。他感到很奇怪,就打消了死的念头。

青州知府周元亮在审理吴蜚卿的案子时,感到其中非常可疑,当即传范小山来讯问,范小山说有诗扇为证。周先生打量扇子后,问:“王晟是谁?”范小山回答:“不认识。”周元亮下令,解除吴蜚卿的死囚枷锁,同时气愤地对范小山说:“你是想错杀一个无辜的人吗?”

于是,周元亮传讯南门外某旅店主人,问道:“你的店铺墙上有日照县李秀的题诗,你知道是什么时候题写的吗?”店主人回答:“去年学政大人来青州府时,日照县三位秀才酒醉后题写的。”周元亮于是又派人拘捕李秀。

几天后,李秀到堂,周元亮问:“你身为秀才,为什么要杀人?”李秀一听,连忙磕头否认。周元亮就把题诗的折扇扔到李秀面前,质问道:“明明是你作的诗,为什么假托王晟之名?”李秀细看了扇子后说:“诗是我作的,看笔迹却像是沂州王佐的。”于是又派人去传讯王佐。

王佐到堂后,说:“这是青州的铁商张成求我写的,而王晟是他的表哥。”周元亮却喝道:“杀人凶犯就在这里!”随即命人把张成带到公堂,一经审问,张成果然招供认罪。

原来,张成见到范小山的妻子贺氏貌美,心生邪念,如果假冒吴蜚卿的名字,人们都会相信是他干的,所以就假造了一把吴蜚卿的折扇,嫁祸于吴蜚卿。结果他逼迫贺氏成奸落空,在贺氏持刀反抗的情急之下杀了贺氏,丢下扇子逃跑了。

冤狱平反后,周元亮笑着说:“这桩冤案是最容易查清的。贺氏被杀是在四月上旬,当夜又是阴雨天,哪里用得着扇子呢?我见那个店铺墙上的题诗和扇子上的诗风格相似,所以从李秀顺藤摸瓜,就找到了真正的凶手。”众人无不钦佩。吴蜚卿忽然想起梦中神人所说的“里边吉”正是一个“周”字,顿时恍然大悟。

才子徐渭发狂杀妻案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他自幼聪颖过人,十多岁时就仿效扬雄的《解嘲》作《释毁》,长大后以同里季本为师,在当时非常有名气。

总督胡宗宪将他招到幕府管理文书。一次,胡宗宪得到一只白鹿,打算献给朝廷,令徐渭草拟奏章,并将其他门客所拟奏章一同寄给相处友好的学士,选择优秀的上奏。学士将徐渭所拟奏章上奏皇帝,世宗非常高兴,更加宠爱胡宗宪,胡宗宪因此更加看重徐渭。

徐文长常常与朋友在市井饮酒,总督府有急事找不到他,便深夜开着大门等待。有人报告胡宗宪,说徐秀才正喝得大醉,放声叫嚷,胡宗宪反而加以称赞。当时胡宗宪权重威严,文武将吏参见时都不敢抬头,而徐文长戴着破旧的黑头巾、穿一身白布衣,直闯入门,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后来胡宗宪因严嵩一事牵连被捕入狱,死于狱中,他原先的幕僚也有好几人受到牵连。徐文长生性偏激,连年应试未中,精神上很不愉快,此时他对胡宗宪被牵连入狱而死深感痛心,更担忧自己受到迫害,以至于发狂。他写了一篇文辞愤激的《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流血如迸,医治数月才痊愈。后又用椎击肾囊,也未死。如此反复发作、反复自杀有九次之多。嘉靖四十五年,徐文长在又一次狂病发作中,因怀疑继妻张氏不贞,将她杀死,因此被关入监牢。

在狱中,徐文长身带枷锁,满身虮虱,冬天雪积床头,冷得发抖,连朋友送来的食物也被抢走。后来他的许多朋友为解救他而四处活动,才使待遇有所改善。其中援助最为有力的,先是礼部侍郎诸大绶,后是翰林编修张元忭,他们都是徐文长的至交,又都是状元出身,颇有声望。在这些朋友的解救下,徐文长坐了7年牢,终于借万历皇帝即位大赦之机获释。这是1573年的事,徐文长已经53岁了。

徐渭天生才智过人,诗文超过同辈。擅长草书,善于画花草竹石。他曾经对自己说:“我书法第一,诗其次,文章又其次,绘画再其次。”晚年乡居的日子里,徐文长越发厌恶富贵者与礼法之士,所交游的大都是过去的朋友和追随他的门生。据说有人来访,徐文长不愿见,便手推柴门大呼:“徐渭不在!”他一生不治产业,钱财随手散尽,此时只得靠卖字画度日。但手头稍为宽裕,便不肯再作。倒是一班门生和晚辈的朋友,或骗或抢,常常得到他的杰作。徐文长似乎特别嗜蟹,许多题画诗记载了朋友们用活蟹来换他画蟹的经过。最后几年,徐文长身患多种疾病,画也不能常作,生活更为贫苦。《徐文长文集》中有《卖貂》《卖磬》《卖画》《卖书》诸诗,显示出这位大文学家、艺术家凄凉的晚境。1593年,徐文长去世,享年73岁。

民国内阁总理唐绍仪被刺之谜

唐绍仪刚接任总理时,勤于公务,注重办事效率,令政府呈现出一派新气象。袁世凯独揽大权的习惯,使他对唐绍仪推行的责任内阁制极为不满,两人的积怨日益加深。蒋介石上台后,唐绍仪以党国元老自居,担任一些闲职,对政治几乎是不闻不问。

唐绍仪平时在家中以欣赏古玩自娱自乐,当时他可能万万想不到以后的杀身之祸也与此有直接关联。

1938年9月下旬,日本驻中国特务机关长土肥原来上海,有意向与唐绍仪秘密接洽合作计划,劝其再做总统。军统首领戴笠将有关唐的情报转呈蒋介石过目,同时命令手下加紧监视。唐绍仪的女婿诸昌年劝唐脱离日方包围,移居香港。戴笠参照蒋介石的意思,叫杜月笙从香港写信给他,劝他赴港居住,但他迟迟没有行动。不久,戴笠发出了刺杀令。戴笠得知唐绍仪平时喜欢收藏古玩,最喜欢历代瓷器。几天之后,军统安排的内线谢志磐带着军统人员,身着便装,冒充古董商人,直抵唐宅。待唐绍仪从楼上下来后,谢志磐赶忙上前呈上几个装有古玩的锦绣盒子。唐绍仪拿出放大镜,对几件古玩仔细观看,连声称赞。谢志磐随便报了价,随后几位神秘的古董商人便走了。他们发现了唐绍仪对古董的痴迷,对特别珍贵的物件甚至要屏退仆役,关紧房门,不让外人窥见。于是一个周密的暗杀方案定下了。

几天后谢志磐与另外三人又来到唐寓所。特务赵理君假扮古董商,后随军统杀手王兴国、李阿大提着一个大皮箱。箱内装的是一只南宋御制大花瓶,一把宝剑,还有其他的古玩数件,那只南宋大花瓶内有一把锋利的小钢斧。

赵理君先抽出那把宝剑,走到唐绍仪面前,称这把剑是戚继光抗倭时所用,价值连城。唐绍仪接过宝剑仔细查看,认为这把剑是假的。当唐绍仪转身鉴赏其他古玩时,赵理君迅速从南宋花瓶内取出小钢斧,绕到唐的背后,照着其头颅猛然砍下,随后赵理君等众人撤离。

唐绍仪的伤势极重,到达广慈医院时已奄奄一息。当天下午4时,唐绍仪终告不治。第二天,上海各报纷纷登出消息:“唐绍仪被刺殒命!”

唐绍仪遇刺后,国民党中的一些老将认为没有掌握唐绍仪失节确证而将其杀害,有很多意见。于是蒋介石下令付治丧费5000元,并将唐绍仪生平事迹存付国史馆,以平息风波。

两座包公墓迷雾重重

包公名包拯,字希仁,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在宋仁宗时期,曾任州、县官,后升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开封知府、御史中丞、枢密副使。包拯为官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敢于与权贵作斗争,深得群众的尊敬和赞扬,百姓爱称其为“包青天”。1062年,包公去世,终年64岁。

在河南省巩义市西南的“巩县宋陵”中有一座陪葬墓,被世人所熟知,它就是陪葬在真宗陵旁边的一座高约5米的圆形冢墓——包公墓。这是人们关于包公墓原来最普遍的看法。

然而,后来考古学家们在合肥市东大兴乡双圩村的黄泥坎发掘出又一个包公墓。

合肥包公墓共发掘出包公及其夫人董氏墓、长子夫妇墓、次子夫妇墓、孙子包永年墓。淝水岸边出土的墓志铭确凿地记述了包公的生平,补充和修正了一些史实,也确切证实了此墓为包氏族墓。包公为什么有两座墓葬?合肥包公墓和巩县包公墓究竟谁真谁假?

在合肥包公墓正式考古发掘之前,我们普遍认为巩县包公墓是“真”墓,不仅因为它有很高的封土和墓碑,而且地方史志均有记载。明代嘉靖三十四年修订的《巩县志》中记载,包公墓在“巩县西宋陵”中。清代顺治以后各时期版《河南通志》皆以此为基础记载。可见,巩县包公墓在明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但人们不禁要问:巩县包公墓究竟修于何时?为什么要建这个包公墓?里面到底埋葬着什么?它和合肥包公墓是什么关系?这一系列问题,至今尚难以回答。

合肥包公墓出土的材料也给历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据出土的墓志铭记载,包公本人是“皇舅”,这是鲜为人知的。另外,在墓地中轴线的西南部,有一个较大的封土堆,高约4米,底径10米,整个外形略大于包拯夫妇迁葬墓。从这个封土堆的地表再往下深挖3米,都是生土,可知这个土堆是典型的“疑冢”。包公墓为什么设此“疑冢”?它是什么时代修建的?又是一个未解之谜。

康有为离奇之死千古谜

说起康有为,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历史事件,在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里称康有为是“先进的中国人”。时至今日,还有众多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康有为的思想和学术。

今天我们看到的康有为墓是1985年青岛市人民政府重建的,但是还留有当年康圣人的墓碑,上面写着“弟子刘海粟年90岁”字样。而这块碑文上也写得很清楚,当时康有为的两个儿子都在上海,康有为的葬礼都是由康有为的弟子吕正文和一个称作赵公的先生主持操办的。从当年康有为治丧委员会的一份名单里可以看出,这个碑文的撰写者也在这份名单之中,所以我们要找到康圣人死因之谜,这个碑文所记载的康有为之死的过程应该是比较真实可信的。

1923年,康有为结束了其长达20年的海外漂泊流亡的生活后第二次来到青岛,可以说是落叶归根。也许因为有海外生活经历,所以他对美食有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和追求。康有为会时不时地光顾青岛有名的饭店,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美食爱好和享受竟然会让他命丧黄泉。

1927年3月的某一天晚上,康有为来到了当年青岛中山路附近的一家叫英记酒楼的粤菜馆吃饭。饭后他意犹未尽,又喝了一杯橙汁……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海鲜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一些营养物质,而橙汁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如果这两样东西同时吃进去,会将身体里原本没有毒性的砷转化成对人体有害的砷。鲁菜和粤菜都是以制作海产品著称于世的,所以康有为去吃鲁菜和粤菜,这样食物中毒的解释就非常合理了。

康有为在青岛离奇地死亡,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康有为是被人下毒致死的。

康有为的女儿康同壁说康是国民党特务下毒致死,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个说法的真实性。还有的认为康有为是慈禧太后生前派出杀手杀害的。据说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赏银十万两出京刺杀康有为,其中有一个叫做巫仿的杀手跟随康有为二十多年一直寻找刺杀的机会,终于在青岛得逞了。另外,也有认为是日本人下的毒,但是这个说法也是毫无证据。

1927年3月31日凌晨5点30分,康有为在其卧室与世长辞,享年70岁。康有为撒手人寰,却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千古未解之谜。

徐志摩遗珍下落起纠葛

徐志摩一生的感情生活和两位女士是分不开的,一位是与之发生淡淡纯情的林徽因,另一位是曾经的娇妻陆小曼。就连徐志摩的死也和这两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时由于陆小曼在上海的挥霍无度,数次催促徐志摩回上海,两人一见面就吵架,徐志摩负气出走;为了赶上林徽因在北京作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演讲”,他搭乘一架邮政机飞往北京,后因大雾影响飞行坠机,徐志摩不幸遇难。

1925年3月,徐志摩曾把一个小提箱交给著名作家凌叔华,并说,如果哪一天自己不幸去世,望凌叔华给他写一个传记,并说箱子里装的就是写传记的素材。

那么箱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从凌叔华写给胡适的一封信里得到这样的信息:箱里的东西不能给陆小曼看,箱子里有徐志摩的日记外加陆小曼的两本日记。徐志摩的日记里有当年和林徽因的恋情,陆小曼的日记内容却以骂林徽因的居多,令凌叔华着实为难。

徐志摩死后留有一个箱子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都对箱子里的东西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尤其是这两位女士,陆小曼因为想写有关徐志摩的日记集,所以急需得到第一手资料;而林徽因不想让徐志摩的日记公开,所以她比陆小曼更想得到这个箱子。

林徽因知道凭自己之力始终无法得到箱子,她便请胡适做中间人。胡适以要为徐志摩整理出书为借口向凌叔华索要箱子,凌叔华想到自己也是受亡人所托,不能随便将故人的东西转赠他人,她便把徐志摩日记中一些涉及林徽因的部分私藏起来,其余部分交给了胡适,并要求胡适把这些东西转交给陆小曼,但是胡适并没有照办,而是把箱子直接交给了林徽因。

林徽因如愿得到箱子,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徐志摩的日记只有半册,她便把此事告诉胡适,胡适写信告诉凌叔华,希望她把其余部分也交给他。另外,胡适还答应给凌叔华有关徐志摩日记的副本。在胡适的一再要求下,凌叔华最终还是把这些资料给了胡适。

凌叔华最后得知自己上当受骗,就写信给胡适:“我因听说你把箱子已给林徽因,很是着急。里面有小曼的日记,是非很多。但是已经这样,就不必再说了。”

但是徐志摩留给后人的这个箱子以及箱子里的日记最终花落谁家,却无从知晓。

惊动朝野的军阀盗墓大案

清东陵是我国古代陵墓建筑的精品,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位处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群山环抱,流水环绕。传说当年顺治帝来此处打猎,看到周围灵韵十足的山水美景,赞叹不已,当即传旨说“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

清东陵是一座有五百八十多座单体建筑组成的庞大古建筑群,装修豪华,设计精美,葬有顺治帝、康熙帝、乾隆帝、咸丰帝、同治帝五位帝王,还埋葬了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慈禧的陵寝。

慈禧陵装修华贵,所有石雕全部采用“凤上龙下”的花纹。慈禧的心腹太监李莲英亲眼见证了慈禧入殓,晚年他在《爱月轩笔记》中回忆,慈禧棺材中铺了厚达一尺的金丝串珠锦褥和珍珠,然后才放入尸身。慈禧头部放置荷叶,青翠透亮。脚下有粉红碧玺莲花、翡翠西瓜、翡翠甜瓜、翡翠白菜。这些花果皆用宝石天然纹理雕成,真实生动。左手侧放置玉石莲花一支,黑玉石荸荠一个;右手侧放置缠蟠桃的玉雕红珊瑚树一株。头部戴珍珠凤冠,凤冠上缀有鸡蛋大的珍珠。身着金丝串珠彩绣袍褂,身上盖着珍珠堆制成大朵清东陵石牌坊牡丹花的衾被。棺材里放着两百多个宝石制成的桃子、李子、杏子等果实,还倒进去四升珍珠、两千二百块宝石填充缝隙。

皇家陵墓自古以来就是盗墓贼垂涎的对象。1928年7月,规模庞大的清东陵被盗。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被炸开,棺木中瑰丽的奇珍异宝被洗劫一空。

事件发生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多方面调查,种种证据都指向了军阀孙殿英。据说在炮击发生前,军阀孙殿英的部队对清东陵附近进行了封锁。孙殿英盗墓之说越传越烈,因此他有了“东陵大盗”的恶名。

孙殿英是被蒋介石的队伍收编的十二军军长,驻守清东陵。清东陵的守陵官员推测,孙殿英是监守自盗。然而推测终究是推测,当时孙殿英的部队戒严,把清东陵围得如铁桶一般,没人知道陵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东陵被盗一个月后,北京著名的古玩集散地琉璃厂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这位客人携带着一批罕见珍宝进入了琉璃厂最大的古玩店铺“遵古斋”。珍宝最终以十万元的高价被“遵古斋”收购。北平警备司令部洞察了这次秘密交易,对双方进行抓捕。审讯过后,发现出卖珍宝的神秘客人正是孙殿英麾下的师长。

事件报道后,在社会上掀起强烈风波,纷纷要求严惩孙殿英。孙殿英则大声喊冤,说之前清东陵炮击是为了缴费,而这些珍宝是缴获的战利品。然而随后的一件事,让他百口莫辩。

在驶往青岛的一艘轮船上,青岛警察厅抓获了两名逃兵,这两名逃兵身上竟然藏着36颗珍珠。经审讯,两人承认是孙殿英的部下,其中一人亲口承认参加了清东陵盗墓行动。由此,孙殿英盗墓之事几乎可以确认,可是,这样一件惊天大案最后却不了了之。

中国南海沉宝案:万件珍宝流入外国人手

据一本收藏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档案馆里的古航海日志记载:1752年,一只名为“歌德马尔森”号的中国商船触礁沉没。当年,这只从广州出发的商船满载着瓷器和黄金,准备驶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200多年过后,英国职业海上打捞者迈克·哈彻发现了这个秘密,从“歌德马尔森”号打捞上来了青花瓷器23万多件、金锭120多块。1986年,哈彻将这笔宝藏交给了荷兰嘉士德拍卖行。从此,“南海沉宝无数”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批又一批的寻宝人前来盗捞中国的水下宝藏。

1999年,哈彻在南海又找到了一只载有100多万件康熙年间四大官窑瓷器的清代沉船“泰星”号。为了便于运输和抬高价格,他竟然敲碎了60多万件成色普通的瓷器,将剩下的35万多件运往德国拍卖。

据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统计,在中国的茫茫海域下“沉睡”着2000~3000只古船,其中以宋元时期的船只居多。沉船中还有一些英国东印度公司和瑞典等的外国沉船。这些船满载的中国陶瓷、丝绸、金银珠宝等宝藏随船体下沉被大洋淹没,其数量难以估量。几乎就在考古学者深入海底的同时,逐利而来的各色人等也瞄准了发财机会。

在苏富比拍卖行,一件中国元代青花瓷罐曾拍出了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如此巨大的商业利益,引诱着越来越多的“哈彻”加入到沉船打捞的队伍。他们不惜血本,利用各种手段在各个海域搜寻水下文物。

曾参加过“越战”的美国老兵费尔·格雷科就借与菲律宾政府合作,盗捞了数万件中国古董。为了“开发”南海宝藏,格雷科从当地渔民的讲述中搜集沉船信息。从1997年到2002年,格雷科先后在南海发现了16只沉船,捞起了约2.3万件古董。他将这些文物运回美国,又将古董卖给了私人收藏家。

德国工程师蒂尔曼·沃特法也把目光集中在了南海最重要的海底宝藏上。1998年,他在“黑石”号船打捞到了几万件保存完好的陶瓷制品。在接下来的3年里,他先后捞起6万件唐代文物,包括陶瓷酒壶、茶碗以及刻有浮雕的金银餐具等。据考证,“黑石”号上的长沙窑瓷器品种相当丰富,青花瓷也是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

比利时人吕克·海曼斯在2004年勘察出了一只来自10世纪的中国沉船,他指挥潜水队,把将近25万件珍宝逐一打捞上来。其中最令人称奇的是精美的瓷器上其纹饰还清晰可见,完好无缺。

除了国际盗捞者,国内也有许多文物贩子盯着南海的宝藏,从而使地下文物遭到严重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