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回发展壮大

叱退刘璟,李景隆亲率众将驰至城下,下令猛攻。他受到昨晚马厩被烧的启发,令军士冒死负薪柴于城门下,用火攻烧城门。但北平城城门洞深,墙体宽厚,里边早被守军用长石屯住,是以也未能奏效。

眼见一天又要过去,李大将军正在沮丧之际,有军士来报:“攻打彰义门的官军都督瞿能丶瞿良材父子率五千骁勇善战的勇士取得了突破,已攻进彰义门的瓮城,请求大军增援。”

李景隆听后先是不信,后又心中嫉妒,片刻后道:“让他们务必坚持,大军一会就到。”

然而这个“一会”时间太长了点,二刻过去,李大将军仍在关注这边的战事,没有发兵的意思。

待那边第二次来催,李大将军才派遣援军,但为时已晚,在燕军集中火炮丶弓弩等猛击之下,瞿能父子的手下伤亡大半,被赶了出来,彰义门迅速又被燕军用巨石封死。

功败垂成让李大将军亦垂头丧气,见天色已晚,便收兵回营。

这夜李大将军也没睡好,连续有军士来报:官军营寨多处火起,燕军小股勇士不断地出城偷袭,使李大将军大发哑巴恨,发誓明天一定踏平北平城。

后半夜起了大风,气温骤降,让多出江南,且准备不足的官军叫苦不迭。待天色大亮,李景隆赌气似地又亲率大军来到城下,望见北平城的异象时大吃一惊。

原来昨夜寒流来袭,北平军民乘时挑来大量河水浇在城墙迎敌面,凝成坚冰,给城墙镀上一层厚厚的冰甲,使人无法攀登。自此之后,北平的攻守战陷入胶着相持状态,几十万官军一个多月未能越雷池一步。

回说燕军主力兵围大宁,却并不急于攻城。燕王真正的想法就如刘璟分析的那样,不仅取大宁之地,还要争取宁王朱权的加盟,他觊觎宁王的卫队,勇敢善战,骁勇骠悍的朵颜三卫骑兵很久了。

他派了很多和宁王属下及朵颜三卫有关系的将士,多带金银珠宝,许以重利潜入城内设法和他们取得联络,自己则亲笔修书约见宁王。

而宁王见信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他还是大宁最高的指挥者,兄弟相见,谁敢阻拦?

宁王朱权在诸王中称得上文武全才,深得太祖的喜爱,并委以重任,其护卫部队号称十万甲兵。

他与燕王感情深厚,常有书信往来,这次削藩也受到了牵连,建文帝怕他与燕王私通,下旨令他和辽王朱植离藩进京改封,被他拒绝,不久朝廷就下旨削夺了他对三卫的节制权。

但名义上还是宁王,还是大宁最高的长官,于是约定在大宁城宁王府相见。

次日上午,燕王轻骑便装,仅带两个护卫就进了大宁城。兄弟俩见面执手问候,均自泪下,相携至王府密室长淡,他们有太多话说。

当晚燕王宿在宁王府,朱权还邀请朵颜三卫的主要将领和其它护卫军中的长官拜见燕王,其实他们大都是燕王的旧识。

当年燕王奉命两次北征,大宁属将多曾接受过燕王的指挥,对他的军事才能早已倾服,且昨夜燕王派来的人已和他们取得了联系,早已彼此心照不宣。

又过了一日,燕王提出回营,宁王自然亲自相送他出城。到了郊外两兄弟正在作饯别仪式时,奇变陡生,朵颜三卫强拥宁王向燕军阵营而去。

守城的官军正被这一幕惊呆时,燕军大将张玉朱能等已率伏兵杀到。原官军都指挥使房宽等即下马投降,仅都指挥朱鉴率部抵抗,力战不支死于乱军之中,大宁遂破。

战斗很快结束,朵颜三卫和绝大部分大宁守军归降燕王,宁王及其家属也都带着珠宝细软等贵重物品随大军回师北平。

燕王下令安抚城内百姓,对燕军约法三章,同时派人至松亭关报信,招降当地守军。

而在松亭关的官军主将刘真丶徐理丶陈文等得知军情后慌忙来援,军抵乱石黄崖。陈文和徐理原是降燕的陈亨部下,对燕王的雄才大略早有了解,都有归降之意。

当夜两人共击刘真部,于是可怜的老将刘真第二次单骑狼狈逃去,从辽东渡海回南京在帝前诉苦去了!

至此,大宁所属兴州丶营州诸卫共二十余个卫所尽数降燕,而此时的燕军人数,已由北平的不到十万人,猛增到近三十万,可谓发展壮大矣。

燕王高兴地道:“吾攻大宁,得边骑助战,大事济矣!”自此,冲锋陷阵多赖朵颜三卫骑兵。

后世有史家认为:“成祖取天下,自克大宁始。”

十月九曰,燕王率众回师,途中至会州停军休整。决意仿太祖推行的五军都督制,将大军整编,建为五军。

并重新任命提升了一批降将的地位,除大将张玉(中军都督)朱能(左军)外其余都督之位皆让降将担任,可见他用心之良苦,令降将们无不感恩戴德,心思报效。

次日,大军跨过松亭关开始回师的消息传至北平,自是有人欢笑有人愁,城内的无不信心大振,而对于城外的官军来说则不啻于增加了一块心病!前有坚城难破,后将有大军来攻,一时间大都情绪低落。

见此,李大将军忙升帐,召集主要将官,自我打气道:“燕王虽然收编了大宁不少降卒,也不过三十万人,再除去镇守各城的军队,能投入战场上的兵力绝不超过二十万。而我方能投入作战的大军绝不低于四十万之众,二比一,优势完全在我,又什么可担心的?决战之日即是尔等加官进爵之时。”

话说出来,无形中自己的胆子大了不少,既然无以选择,他李大将军就得以优势兵力在战场上打破燕王不败的神话。

然而接下来燕王的举动却让双方都捉摸不透,本来数日的路程,竞十好几天也没走完。

憋足气要在战场上跟燕王一决雌雄的李景隆却因久候不至而着急上火,他这几天就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寝食不安,嘴唇起泡,眼睛熬得象兔子一样通红,气泄了不少!

不仅官军猜不透燕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燕军内部的大多数将领亦不明就里,但他们大家都对燕王有着无比的信心,是以军心不乱。

其实燕王心里真正盘算的是不仅仅如何解北平之围,而更多的则是如何击溃几十万朝廷大军,之所以如此缓慢推进,是有三个目的的:

一是使官军昼夜为备,疲惫不安,并借北平地区严寒的天气使他们在旷野中冻伤减员;

二是进一步休整,让将士们储存体力;

三是顺便攻略沿途重镇,扫清并收编零散官军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力量。

十一月初四晚,燕军主力抵达白河以东的孤山脚下,安营扎寨。

此去白河仅数里之遥,而白河以西便是李景隆重点设防阻挡燕军的大本营郑坝村,官军在这里设了九座大寨,李大将军的帅帐就安在这里。

这时各路探马纷纷来报:“白河秋讯水大,目前仍居高位,且通路之桥皆被官军破坏,不能通行。另外,己方大军左后侧有一支官军的骑兵在活动,人数约莫万人上下。”

燕王亲往白河岸边观察地形,见横亘在眼前的白河水深河宽,亦无一座桥梁,大军如何得过?河水虽已结冰,但冰层太薄,难从徙涉,急切间哪里能找几千条大船去。

这时的他心急如焚,只能向上天祈祷再降寒流,使河水速冻成厚冰,以使大军渡过河去。

也许他的诚心真感动了上苍,是夜北风大作,气温骤降,冰层加厚到足以承载千军万马的厚度(笔者对这段正史上的‘神助’描写,宁愿相信是天象巧合)。

燕军无不大喜,天色刚亮就开始有条不紊地沿冰过河,至午时已过了绝大部分。

再说跟在燕军左后侧的那一万官军骑兵的将领名叫陈晖,是李景隆的心腹爱将,他见燕军如有神助地在冰面上渡河,震惊之余,亦准备待其大队过后,尾随而击,建立奇功。

眼见午时已过,河这边只有约莫万人的部队刚踏上冰面之际,陈晖觉得机会来了,便领着万骑冲了下来。

谁知他们刚一冲到河边,就听一声唿哨后伏兵四起,燕军猛将薛禄率两万多人杀到,而前面的燕军又折了回来。

中了埋伏的官军惊慌失措之下战力大减,胜负之数毫无悬念,除陈晖仅带数十人拼命突围外,余者要么投降要么被杀。

大军渡过河后,燕王即命埋锅造饭,待将士们吃饱喝足后,燕王亲率大军向李景隆大本营猛冲而来,一刻间连破官军三座大寨。

缓过神来的官军在许多有经验的将领调度之下集结起来,开始发起反攻,于是在这封封雪野之上几十万人参加的大战拉开了大幕。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们常把战场比作地狱,在这里没有人尊重生命,既便是最仁慈的君子也会想法设法拼尽力气去杀死对手。

战斗一开始燕王朱棣就身先士卒,率一队骑兵冲锋陷阵,**战马数次受创倒毙,仍换过再冲不退一步,让全体燕军大受鼓舞,奋力上前拼杀,罕有后退者。

而官军这边虽仗着人数上的优势,开始还能应对,但由于李大将军是赵括式的人物,只会纸上谈兵。

战场的残酷早把他吓得六神无主,更别论临场指挥得当了,致使官军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几个时辰后已开始渐渐不支败象已现,在别人的提醒下李景隆忙令鸣金收兵。但人家答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