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体验

医生杜明云云

来自:贫民窟主-土(我是土系GTER)医生杜明的评论 ★★★★☆

《没有人是干净的》

这是一个令人压抑的故事。从头到尾,我们看不到一个所谓“干净”的人存在,不管是肉体还是精神。也许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环境。

剥皮是那么轻松自在,剥掉的又岂止仅仅是那黏糊糊的皮肤,却是一层披在每个人身上的伪装。人死得又是那么从容:醚的刺激,然后毫无知觉地死去,毫无痛楚。也许这可以解释成麻木——麻木于生,麻木于死。看了小汗的小说,我才知道,人可以这么没有人性;看了小汗的小说,我才知道,人可以这么孤独。当杜明杀了王连举,当杜明杀了赵颖,当杜明间接杀了宋洋……一切好像都可以那么从容地应对,不带有任何罪恶感,而且还显得很天经地义。或许只有可怜的师姐可以给人以这个世界的安慰。但是,人之初,性本恶,我们又何必去归咎于人与生俱来的原罪呢?不是假的,它确实让我想到了《沉默的羔羊》。

我看小说中的每一个片段都试图去抽象出具体的场景,于是,我感受到了天台的阳光、宿舍楼的黑暗、标本室的阴冷、医院的破败、后山的腐朽、焚化炉的飞扬。然后我确定,没有什么是干净的,包括人在内,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定律。

《哥哥》

说实话,《哥哥》带给我的冲击远没有前一篇那么强烈,或许它给人带来的不应该是震撼而应该是反思吧。

小汗将焦点放在一个文明异常落后的农村是很合适的,在这里,任何异于传统的思想都会受到禁锢,但正因为如此,这些思想才更有自己发展的空间。越异于常规的理念人们越会拼了命地去尝试,比如婚外情,比如师生性关系,而看似更符合当地的封建也更易为人们所接受,比如牛头马面,比如九天玄女。于是它们滋生,它们繁衍。除了这些,人们眼里只有冷漠与嘲讽。然后,更多的悲剧被演绎着。

文中数次描写到**,我想这不单单为了勾起读者读书的欲望与性幻想。那是一种**,一种导向毁灭的**。于是在“我”的指引下,杜兰与张立君毁灭了。“齐小红一动不动地躺在**,任凭自己的**暴露在阳光下。”“看见齐小红已经脱掉上衣,如冰雕一般的**一起一伏……我不再说话,只是慢慢俯下身……”于是在“我”的行为下,齐小红毁灭了。“胖女人坐在地上听到杜兰的话,突然把自己领口一扯,露出大半个**。”直指毁灭深渊。“妈”哺育了七年的兄弟最终反目成仇,于是“我”杀了弟弟,理所当然地,一个家庭毁灭了。就连最初的手术也是**切除不慎而产生的毁灭性战栗。一切罪恶都有源泉,一切源泉却又都是因被**而产生的奢极欲望。很不幸。

“我站在那里,看着弟弟在水面上挣扎。

哥哥,我已经没有了烦恼,没有了你……”

一开始没有读懂开篇的两句话,有点失望。直到最后才意识到,原来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兄弟俩的融合。”“我把自己的名字与你的灵魂留在这山上,带走的却是你的名字与我的灵魂……”表象与内心的反差对于每个人都存在着,没有人会真正地了解别人,也没有人会真正地了解自己。我们只可能无限趋近于某一极端,而那一点,我们却永远无法触及。

树下的被泥土掩盖的盒子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腐烂的倒影。里面的东西无一不让人毛骨悚然,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一般**漾在心中挥之不去。精神与肉体的分裂往往会使一个人苦不堪言,而像杜明这么自如的,我想那是凌驾在分裂以上的超脱,因为一切都幻化得太虚无而不再真实了。

《哥哥》的精神体系是庞大的,但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第一篇的阴郁气氛。

《手语》

小汗总是让杜明把所有人都屠杀掉,然后自己干枯地活着。这样生存需要勇气,但勇气往往对应的是痛苦。

小汗这次是在说故事了。没有之前的那么喧闹,这次的故事是平淡的。情感纠葛与生理冲动编织出来的只能是糜烂的生活。无声的世界是美好的,没有嘈杂,只有静谧。手舞足蹈来诠释内心的思潮,风动,人动,心动。

人总是在不断地证明自己,如文中老大的四处砍杀,师姐的高声尖叫,小女孩的费力发声。只是证明自己的方式太多太多,稍一不慎便让自己的命运走向灭亡。老大的死是悲壮的,背后背着无限的苦闷与伤痛。他最后的话让我想起革命影片里烈士最后的党费问题,同样都是那么假,同样却又那么真;师姐的死很突兀,但大量的精神药剂却暴露了她空洞的心,一切都是虚幻的,因为一切只存在于飘渺的精神世界。或许只有那个失聪的小女孩才是圣洁的,因为她的不完美。

晶的世界直到她死的那一刻都是双重的,从她眼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晶的全部,同时也映射出兰的灵魂。于是我发现,原来晶和兰是一体的,只是散落在不同的时空罢了。

“世事无常,只有自己开心才是最正确的。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评价对错的永远是别人,而承受结果的永远只会是自己。”

从《沉默的羔羊》到《医生杜明》

石破天惊

这是一个人格分裂者的故事,小说里没有滨江学院的宁静,也没有大学校园的恬淡!阴森森的医学院发生了一些让人惊异的故事,带着手术刀一般的冰冷和麻醉剂一般的阴郁。这里的爱情,却充满了恐怖、死亡,在这里不动声色地演绎着!也许是缘于作者小汗曾做过麻醉师的原因,小说文字自然、干净、平实,却可以自然地被包裹上一种冷静而诡异的气氛,常态中的变态,使整部小说都带有冷静、冷酷或神秘的气质。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干净的。”——这句散落在风中的对白,成为整篇小说抑郁的基调和预示结局的谶语。

在作者清纯的笔触下,有冰冷的杀气;在**气回肠的爱情中,有世俗的平庸;丑恶的平庸,或者干净得如若隔世,好像只有那未曾得到的、死去的、未知的或者所知太晚的才是一方净土。

看着看着就想起了自己的学校生活,想起了自己在学校里最要好的女生,想起和她一起在阳光灿烂的秋天一起田野漫步的情景。

我喜欢这种写作风格,蒙太奇手法。

只看第一章就吸引住我了。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身边的东西不会珍惜,而过了若干年后,再回想起她(它),才会觉得那才是自己最宝贵的,然而一切都已无法回头了。

《医生杜明》是少数不以故事取胜的恐怖小说。因为小说的故事并不复杂,也许很多人在看完前几节后,就会对主人公杜明产生怀疑,后面的情节发展也似乎印证了读者这种朦胧的猜测。但为什么,它还是像一块磁石般吸引我们读下去,让我们沉浸在杜明灰暗的世界里,体会那可怕而疯狂,但又像湖水一般平静的思想?

在这部不长的小说里,暴力、性、情感、青春和怀旧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小说用现实和回忆交错的结构方式,营造出一个近乎梦幻的情境,全篇几乎都是杜明式的梦呓般的叙述。这种极其内化的写作方法,让读者就像走进一座迷宫,这座迷宫不是故事,而是杜明波动的情绪。它仿佛一块巨石般被慢慢吊起,然后移到读者的头顶,现在,就等着它什么时候掉下来,阅读的快感和期待也由此而生。

《医生杜明》的开篇,几乎找不到任何恐怖小说的痕迹,它读起来更像一部有点颓废的情感小说,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在这座情感迷宫里发现越来越多的恐怖元素,但它是朦胧的,隐隐约约的,你觉得肯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却又说不上来,这时,你只能被杜明纯净的眼神和他与师姐之间苦涩的情感牵着走。然而到了杜明在解剖楼杀赵颖这一段,作者就像跟读者开了个玩笑,一下子毫无预兆地把他们推入到最可怕的境地。尤其是处理赵颖尸体那一段,绝对是对读者内心承受能力的巨大挑战,因为它写得太真实、太冷静了,冷静到让人发紫。

读完《医生杜明》,我想每个人的感受都是复杂的。杜明和张倩都是迷惘的人,甚至是可怜的。尤其是张倩这个人物,如果做个比喻的话,我觉得《沉默的羔羊》中史达琳童年时所要竭力救助的那只羔羊可以做她的象征。这个女人就像一个孩子,她努力寻找着世界上纯净的东西,但现实却让她一次又一次陷入更为肮脏的境地。这时候,杜明成为她唯一的精神支柱,甚至已经成了一种信仰。可是当她发现杜明为她杀了王连举后,她心中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于是她选择了自杀。没有人是干净的,小说的主题也由此得到了深化。而杜明,他跟张倩一样,备受情感的煎熬,也为世间的肮脏感到极度不安,但他跟张倩不同,他不会像张倩那样选择自我毁灭,他要做的,竟是用更为肮脏的手段去消灭这些肮脏,于是,恐怖产生了。杜明的世界观已经发生了变异,其实那段阳台对话,他跟师姐张倩的精神洁癖早已注定了他们各自的命运。

小汗的文字正如小说中的杜明那样,在纯静的外表下含有一种摄人心魄的邪气。《医生杜明》始终贯穿着柔柔的叙事风格,小汗成功地把柔情和血腥这两样原本冲突的要素揉合起来,显示出高超的叙事手法,从而让《医生杜明》具有独特的风格魅力。

恐怖有多少种,恐怖小说就有多少种。每一种恐怖都会诞生精品。我们有理由相信,《医生杜明》不仅是小汗的精品,也是心理恐怖小说的精品,更期待孙周导演的电影版《医生杜明》,能够打破目前国产恐怖片的低层次,创造出中国恐怖类型电影的经典之作。

青春是什么?

青春?青春就是可以生活在干净的阳光下,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吧。

人没有选择生的权力,这是我们永恒的悲哀。无法自己选择死的人是更大的悲哀,可是为什么自己选择死亡却还要给别人留下悲哀。

生活是个暴君,只有逆来顺受才能快乐,我们都是不快乐的人啊。

世事无常,只有自己开心才是最正确的。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评价对错的永远是别人,而承受结果的永远只会是自己。

杜明,

我已经不干净了,

你为什么还喜欢我?

因为以前有个人告诉过我: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干净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