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凤翥鹏翔·任人唯亲亦唯才 芈家雄霸冲云霄

一个人无法撑起一个政治集团,也无法挑起一片江山。无论这个人多么优秀,如果没有人帮助他,都是无济于事。从古至今,每一个名垂青史的国君身边都有一群能臣,或是骁勇善战,或是满腹经纶。如同众星捧月一般,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所以这位国君才更加贤明,更加受人敬仰。

虽然大秦国名义上的国君是秦昭襄王嬴稷,但实际上,秦国的朝政把持在宣太后芈月手中。在她的身边,聚集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臣子,他们各有所长,文韬武略,样样都是高手。

当年芈月从楚国嫁到秦国时,曾带来了一些人,这些人中有几个成了后来大秦国朝政中的骨干成员,比如魏冉和向寿。芈月掌政后,他们渐渐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外戚集团,为大秦国的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发动对楚国的致命打击,都离不开这个集团,尽管楚国是他们的母国。

魏冉是芈月的同母异父弟弟,嬴稷之所以能够顺利即位,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魏冉。早在嬴驷在位的时候,魏冉就已经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他在秦国建功立业,为秦国的宏图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魏冉成为秦国的国相之前,还有一段小故事。芈月是个任人唯贤的人,她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从不在乎这个人出身好坏,甚至国籍民族也可以忽略不计,只要他是有才华并一心向秦的。秦昭襄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赵人楼缓(曾仕于赵武灵王、秦昭襄王,活动时间跨度有四十多年,多次损害赵国,政治上主张与秦、楚联合)到秦国,芈月非常欣赏他。楼缓是著名的纵横家,为人深沉果敢,又伶牙俐齿。此前,他在赵国为官,对赵国可谓了如指掌。他的到来,不仅带来了谋略与才华,更带来了很多赵国的国家机密。秦昭襄王九年(公元前298年),芈月提拔他当了秦国的国相。

虽然对秦国来说,楼缓是一个重要的能人贤臣,但一切人与事都是有着两面性的。在赵人看来,楼缓则是一个大卖国贼。他在秦国为相,显然对赵国极为不利。秦昭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95年),赵国赶紧派了仇液(一说为机郝,又一说为仇赫)到秦国去游说,让他们罢黜楼缓,由魏冉担任丞相。

临行前,仇液的门客宋公告诉他:“如果秦王不肯听您的话,楼缓一定会怨恨您。您不如先去找楼缓,告诉他‘我奉命前来,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在劝说秦王的时候,我会有所保留的,只要完成任务就行了。’这样一来,如果事情成功了,魏冉就会感激您;如果没有成功,楼缓也会感激您。”

说话是有学问的,仇液听了这番话不禁豁然开朗。这样一来,他便谁都不用得罪了,成功与否,都会有人感激他。

来到秦国后,仇液果然先去了楼缓处。

仇液与楼缓虽然此时各为其主,但也算是故人相见。对于仇液的到来,楼缓有些惊讶,又有些担心。他不知道赵国派仇液来这里做什么,但无论做什么,都极有可能是和自己有关的。现在他成了秦国的红人,官居高位,难免会让母国憎恶。

仇液看出了楼缓的担心,便笑着说:“我此行的目的,想必你也猜到了。赵王对你的所作所为非常生气,特意派我前来说服秦王,让他不要再任用你。”

一听仇液如此说,楼缓又是生气,又是害怕,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

仇液看着楼缓的脸色变化,继续说道:“不过你放心吧,我不会尽力去劝说的。本来,我是不想来做这个说客的,但是王命不可违,我也没有办法。见了秦王之后,我只和他传达一下赵王的意思,然后就离开,绝不多说。”

楼缓一听大受感动,刚刚的担忧与害怕完全消失了。

在朝堂上,仇液见到了秦王嬴稷和宣太后芈月。就像仇液和楼缓约定的那样,仇液轻描淡写地向秦王和太后建议了更换国相楼缓为魏冉之事,然后就不再说话了。

嬴稷本以为这是个牙尖嘴利的说客,一定会滔滔不绝地讲一堆大道理来劝说自己以魏冉为相,没想到他说完一句之后,等了半天都没有下文,不禁有些奇怪。单凭这样苍白的一句话,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的。见仇液久久都没有再说话,嬴稷才缓缓开口道:“我秦国之事,自有我秦国自己做主。楼缓是个难得的人才,任相国是最合适的人选。”

听嬴稷的意思,应该是不接受仇液的建议了。楼缓终于松了一口气。

嬴稷虽然对仇液的表现感到惶惑,但是芈月却猜到了其中的缘由,一定是仇液怕得罪楼缓,所以才不进行辩驳。有时候,沉默是最好的武器,尽管仇液没有再多说什么,但是芈月已经在心里接受了这个建议。其一,魏冉是自己的亲弟弟,与楼缓相比,她的确更相信魏冉,如果让魏冉担任国相,更利于培养起一批属于自己的势力集团。其二,楼缓是赵人,虽然她对他的忠心与才能毫不怀疑,但是在赵国看来却是巨大的危机,既然赵国已经派使者前来劝说,如果不答应赵国,必然会和赵国结仇。此时政权还不是很稳固,正需要列国的支持,如果在此时失了人心,对以后的发展必然有害无利。

然而,就在芈月刚要开口说的时候,却被嬴稷抢了先。一听嬴稷的话,她不禁暗自摇头。等嬴稷说完,她才开口说道:“其实赵王的担忧我们也明白。至于是否更换国相一事,我们还需要再考虑考虑。”

芈月的这一番话让刚刚松了一口气的楼缓一下子脊背发凉。所谓“考虑考虑”,十有八九就是接受了。

仇液一听,不禁大喜,这样一来,他不仅没有得罪楼缓,反而成功地完成了使命,对赵国来说可是大功一件。不过,聪明的仇液没有表现出任何高兴的样子来,只是识趣地告辞离开了。

回到内宫,嬴稷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要那么说。芈月将自己的理由告诉了嬴稷,并提醒他:“身为一国之君,要懂得察言观色。你看在朝堂之上,仇液说赵王推荐魏冉为相时,楼缓似乎根本没在乎。从他的表情上,我就知道仇液在见我们之前一定见过楼缓了。所以,仇液作为一个说客却只说了一句话,其实比他喋喋不休说个不停更有说服力。”

嬴稷一听恍然大悟,对母亲也更加佩服。其实,在他的帝王路上,这只是一个开始,在以后的岁月中,他会从母亲芈月身上学会许许多多的帝王之道,母亲的言传身教给了他莫大的影响。

过了一段时间,秦国果然罢免了楼缓的相位,任魏冉为相。

秦国的军队被人称为“虎狼之师”,他们的战斗能力是异常惊人的。不过,无论多么优秀的军队,也必须有一个优秀的统领才能发挥出军队的优势。在与楚国的斗争中,魏冉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前,他曾因为自己特殊的身份而饱受冷遇,由于自己的关系,母亲也多次受辱。所以,他憎恨魏国,同时也憎恨楚国。从小到大,那份隐痛一直深深地埋在他的心底,没有人知道,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会有着那样不堪回首的童年。母亲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他曾发誓,此生一定要为母亲报仇,但是多年来始终没有机会。后来听说楚威后已经病殁,他心中的仇结才有了小小的舒展。但是还有那么一些结,在他心中彻底打死了,再也解不开。他憎恨楚王室,恨不得将其夷为平地。

秦昭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92年),魏冉终于有了进攻楚国的机会。他率领秦军杀入楚国,一举夺取了楚国的宛、叶两座城池。

毕竟楚国是魏冉的母国,为了避免楚国派人找他来兴师问罪,魏冉假装称病,请了整整一年的病假。芈月理解原因,丞相的职位便暂时由客卿寿烛担任。一年后,魏冉已经避过了风头,便继续担任丞相之职。

魏冉能征善战,又颇具谋略,受封的第四年,魏国背离秦国,单独与齐国交好。这正是进攻魏国的一个大好机会,国仇家恨加在一起,他立即请求出击魏国,在给他们个教训的同时也可以扩大秦国的版图。芈月虽然担心弟弟的安危,但还是答应了。她知道,对男人来说,战场是最好的建功立业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秦国要想统一天下,就必须将其他诸侯国逐个攻灭。虽然现在的力量还不够,但总要一步一步来,日积月累,才能得到天下全部的土地。

魏国虽然不是什么富裕国家,但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魏国处在秦国的东部,同时也处于各诸侯国的中间部位,对于秦国的统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魏冉对行军打仗非常在行,又加上秦国的军队骁勇善战,所以很快就打了胜仗,攻占了魏国的河内地区,并夺取了大小城邑共六十余座。魏国慌忙求和,生怕这样下去连都城都会被秦国攻占了。他们献出了河东方圆四百里的土地,请求秦国收兵。

按照秦国的国力,就算是灭掉魏国也是绰绰有余的,但是他们不能这么做,因为一旦灭掉魏国,诸侯国之间盛传的“秦国威胁论”便成立了,势必会遭到天下诸国的围攻。所以,魏冉见好就收,带着战利品班师回朝。

魏冉战功显赫,不仅是与芈月有着血缘关系的弟弟,同时也是一员得力的股肱重臣。司马迁评价魏冉说:“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司马光也赞叹道:“穰侯援立昭王,除其灾害;荐白起为将,南取鄢、郢,东属地于齐,使天下诸侯稽首而事秦,秦益强大者,穰侯之功也。”

除了魏冉这个长弟,芈月还有一个次弟芈戎。

芈戎和魏冉一样,也是个骁勇善战之人。秦昭襄王八年(公元前299年),楚怀王因为惧怕齐国与韩国和魏国的联军,并向齐国屈服,违背了与秦国的盟约。芈月和嬴稷商议,是时候给楚国点颜色看看了。所以,他们准备派人去攻打楚国,教训一下这个反复无常的国家。

这时候,芈戎站了出来。

对他来说,楚国是一个承载着伤痛与屈辱的地方,而秦国则给了他再生。回想当年,楚国的天地那般博大,竟然没有他一处容身之所,楚怀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王位屡屡迫害他,如果不是逃到东周,只怕这颗头颅早就不在项上了。

临行前,芈月和嬴稷一起为他设宴饯行。芈月本不同意他出战的,但是芈戎执意坚持。

在芈戎看来,这一场战争不仅仅关乎着秦国的命运,更是为自己报仇雪耻的一次难得良机。他目光如炬,坚定地告诉芈月:“姐姐,我一定会打赢这场仗,如不胜利,绝不归还!”

芈月虽在乎战况,但更在乎的是这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亲弟弟。虽然在楚国她还有一些亲人,但是那些人与她已经没有任何感情可言。在秦国,虽然有一些誓死跟随的忠臣良将,但毕竟不是亲人。芈戎是她一奶同胞的亲弟弟,她对这个弟弟的感情,甚至比对魏冉还要深。她与芈戎曾经分开多年,正是因为有过一份失而复得的深情,所以才更害怕失去。如果芈戎在战场上有什么闪失,她简直不敢想象。所以,她一再叮嘱芈戎:“胜败乃兵家常事,无论战况如何,都一定要安全地回来。”

对楚怀王的仇恨,在芈戎心中爆发出了强大的力量。每次开战,他都身先士卒,勇敢地杀入敌军之中。一来二去,楚军中都知道秦军里的那个将军是个不要命的主儿,一听说是芈戎率领的部队,还没开战就都吓得体如筛糠,甚至有很多人做了逃兵。

芈戎率领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杀得楚军方寸大乱。第一次胜利后,芈戎兴奋不已,趁着这股锐气,他一直攻下去,直到拿下了楚国的新城等八座城池。

前线的捷报频频传来,芈月喜不自胜。想到自己有两个如此勇敢的弟弟,她不禁分外骄傲。嬴稷也为这个消息开心不已,他立即发下一道诏令,将新得的新城赏赐给芈戎,芈戎的称号也随之从“华阳君”变成了“新城君”。

楚国已经受到了重创,如果再攻打下去,只怕会引起诸国的反对与攻讦。芈月和嬴稷商议,要想控制楚国,就必须抓住他们致命的把柄,而这个把柄,就是楚怀王。所以,后来芈月干脆囚禁了楚怀王,国仇家恨一起狠狠地报了回去(后文详述)。

在与楚国的争斗中,芈戎立了大功,他的名气也在秦国迅速传播开来。

芈戎虽然不在芈月的随嫁团之列,但也是因为芈月嫁到秦国才投奔而来的。在这个外戚集团里,芈戎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芈月的随嫁团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向寿。

向寿是芈月的娘家亲戚,当年陪芈月出嫁时,向寿还只是一个孩子。之所以把这么小的孩子也作为陪嫁,是因为楚怀王担心他长大以后会威胁到自己的王位,所以趁着他还没有长大,就赶紧把他远远地打发走了。

楚怀王却不知,他嫁出去的这一支队伍,多年以后竟会给楚国带来巨大的灾难,他更不知,那一场盛大的婚礼,竟潜伏着他多年以后的葬礼。

幼年的向寿天真而活泼,那时的他还不懂得何为权术,更不明白为什么楚怀王会让他与芈月一起离开楚宫。直到渐渐长大,他才懂得了熊槐的“良苦用心”。有些事情其实不懂得最好,一旦懂得了,就会被痛苦与悲愤所折磨。当向寿终于懂得了熊槐的安排,对熊槐,甚至是楚国的愤怒也滔滔而来。

芈月嫁到秦国后没多久就生下了嬴稷。向寿只比嬴稷大了几岁而已,在孩子之间,这几岁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两个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非常投机。向寿如同长兄一般无时无刻不在关怀着嬴稷,嬴稷想要什么,向寿总会想办法为他得到。多年来,这份关怀与爱护形成了一种习惯,所以长大后的嬴稷最信任的人便是向寿,对他而言,向寿是长兄,是朋友,更是一个难得的知己。

后来,嬴驷去世,嬴**即位,嬴稷理所当然地成为魏纾的眼中钉。那时候很多人对嬴稷避之犹恐不及,生怕因为和他走得太近而受到牵连,唯独向寿依然对他呵护有加,不仅没有像别人一样远离他,反而和他走得更近,经常安抚他、劝慰他。这一份真情,一直深深地埋在嬴稷心里。在燕国的那几年,他也经常收到向寿的书信。那些字字铿锵的书信给了他莫大的鼓舞,让他在那片苦寒之地学会了如何坚强地活下去。

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朋友。因为患难之交,嬴稷对向寿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深刻感情。所以后来就算他成了秦王,和向寿依然亲密无间,有什么好吃的总要和向寿一起分享,和向寿同乘一辆车驾,甚至特许向寿可以和他穿同样的衣服(君王命服应该是除外的)。

嬴**在位的时候,曾派向寿和甘茂一起出使魏国,说服魏王和秦国一起讨伐韩国。趁着那次机会,向寿特意北上去了一次燕国,看望许久不见的嬴稷。但是,甘茂并不赞同向寿的做法,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花公费办私事。为此,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不欢而散,两人一个回国复命,一个北上燕国。甘茂回去后就向秦王狠狠地参了向寿一本,也因为这件事,向寿与甘茂结下了仇怨。

向寿没有理会甘茂的愤怒,毅然前往燕国。离开秦国时,嬴稷还是少年模样,而这一次相见,向寿几乎认不出来他了,昔日的小小少年已经长成了一个壮硕的青年。

若论辈分,向寿是嬴稷的长辈,但两个人一起长大,几乎没有什么长辈与晚辈之分,如同亲兄弟一般。兄弟俩一见面感慨万千,互相诉说了许许多多分别以来的事情。那时嬴稷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只怕都要在燕国度过了,他对于向寿的到来感动不已。当然,他也心存了那万分之一的希望,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回到秦国,成为秦国的君王。

没想到,仅仅在向寿探望他的第二年,嬴稷那万分之一的希望就成为现实。从他戴上王冠的那一刻起他就发誓,一定要重用向寿,这样一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这样一个忠肝义胆的好兄弟,如果不信任他,还能信任谁呢?

不过,人没有绝对的善恶,坏人有时候会办好事,好人有时候也会办坏事。在一些影视、小说作品中,向寿往往是一个忠肝义胆又直率勇敢的将军形象,不过,真实的向寿却有着狭隘的一面。因为此前他与甘茂结了仇,这个疙瘩就一直结在他心里,总想找机会报复甘茂。嬴**在位的时候,他一直没有机会报仇,这一次嬴稷成了秦王,机会终于来了。他向嬴稷说了很多关于甘茂的坏话,以至于嬴稷大发雷霆,甚至扬言要杀掉甘茂。

甘茂在宫中与别人相处还算不错,嬴**在位时,他也很受重用。有一个和甘茂交情不错的宫人得知了秦王要杀甘茂的消息,赶紧跑到甘茂家打算告诉他。

很不巧的是,甘茂不在家中。宫人一听着急了,赶紧跑出去找。跑了很长的路,他终于看到了甘茂,并急急忙忙把秦王要杀他的消息告诉了他。

甘茂一听非常惊惧,自知向寿比他得宠得多,如果前去辩解,嬴稷也未必会听得进去,甚至很有可能认为他欲盖弥彰,直接把他杀掉。为了安全起见,他只好马上逃离秦国。想到能与秦国抗衡的,只有齐国和楚国。楚怀王昏聩无能,他当然不会愚蠢到明珠暗投,而是决定投奔齐国。

他赶紧谢过了那名宫人,也没来得及回家就直接逃亡到齐国去了。

甘茂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他的离开对秦国来说是一个损失。当芈月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她狠狠地批评了嬴稷和向寿,教训他们不该逼走甘茂:“现在秦国正是用人之际,你们竟然因为私人仇怨而逼走贤臣,简直是胡闹!你们还是小孩子吗?竟然做出这么荒唐的事!”

嬴稷和向寿自知做了错事,低着头一声不吭,默默地听太后教训。直到芈月骂完,嬴稷才大着胆子说:“这件事是我的错,现在我就派人去把甘茂找回来。”

“只怕甘茂已经不肯回来了!”芈月愤恨地说。

嬴稷果真派了人去齐国,请求甘茂回到秦国来。

甘茂一到齐国,立即受到了优厚的待遇。齐王早就听说甘茂是个难得的人才,没想到秦王竟然不知道珍惜,还差点把他杀了。

到齐国没几天,嬴稷派的使者也来到了齐国,他们非常诚恳地请求甘茂回去,说秦王知道是自己听信了谗言才会误会于他。然而,好不容易逃离了火坑的甘茂又怎么肯回去呢?更何况,他怎么知道秦王会不会是故意把他骗回去,然后马上杀掉呢?所以,甘茂说什么都不肯答应,使者只好回去复命。

嬴稷对自己鲁莽的言行后悔不迭。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曾多次想挽回这次过失,把甘茂请回来,但都被甘茂拒绝了。后来甘茂曾替齐国出使楚国,嬴稷以为遇到了好机会,便赶紧向楚国索要甘茂。他觉得,就算是绑架,也要把甘茂绑回来。然而让他意外的是,一向惧怕秦国的楚怀王竟然拒绝了他的要求。其实,无论多么昏聩的人,他终究是有原则的,楚怀王毕竟还是一国之君,怎么可能把齐国派来的使者绑了当成礼物送给别国呢?古人有云: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何况,楚国与齐国还是友好邻邦,更不可能做出伤害来使的卑鄙事。

有一些错误是永远都无法挽回的。无论做什么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抱着“做错了还可以重来”的心理。有些人、有些事,如果你当时没有珍惜,错过了就将是一辈子的遗憾。

虽然向寿有一些狭隘,但是在战场上,他也像芈戎那样是一员猛将。历史上著名的伊阙之战中,就有向寿的身影。伊阙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94年到前293年之间,是由白起率领的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逐个歼灭韩国、魏国及东周联军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向寿所领导的攻取武始(今河北省武安市南)的这场战争便属于伊阙之战的一部分。他率领军队配合主将白起攻打韩国,并很快攻克了武始。

魏冉、芈戎和向寿紧紧地团结在芈月身边,这三个人形成了强大的力量,构成了一个震慑天下的外戚集团。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单凭芈月一个人是无法撑起这片江山的。他们文韬武略,各有所长,为秦国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更为大秦国后来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