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的生物圈建造工作始于星舰联盟成立之前,这场星球级别的生物圈试验开始于“亚细亚”星舰,一号舰“欧罗巴”星舰反而是很迟才开始建造生物圈的。小华站在忙碌的研究员中间,走进满是各种生物样本的实验室,实验总是失败多成功少,很多生物样本都带着或多或少的畸形和变异。据他所知,五千年前祖先们节衣缩食,倾全兄弟会之力也只建造出一艘用小行星改造成的大型生物实验室,这艘实验飞船的内部代号早已不为人知,它的绰号却让后世子孙耳熟能详—“莉莉丝号”母舰,全星舰联盟生物圈的生命之母。

在实验室里,小华看见巨大的屏幕上不停跳动着“亚细亚”星舰的各项遥感数据:“陆地面积百分之一、岩浆海洋面积百分之九十九、地表平均温度一千八百二十六摄氏度、大气压力二十一兆帕、氧气含量零……”祖先们为了应付星际流浪中常遇到的流星之类的物体撞击,制造了巨大的星舰,它的大气层远比任何飞船的外壳都要可靠,能把飞船撞击成零件状态的流星都会在大气层中烧成灰烬。但那时的星舰竟然是这样一个炎热的地狱,让小华忍不住担心祖先们如何生存。

小华走到会议室大门前,穿过大门的幻影,里面正在进行人造生物选型会议,会议室的大屏幕上显示着地球远古时期的生物圈演变:地球诞生之初,大地也是像“亚细亚”星舰一样炎热,在地球慢慢冷却后,出现了原始海洋和陆地,从毫无生机的海洋里诞生了以铁为食的简单细菌,再到光合作用的蓝藻,它们逐步改造着原始大气和海洋的环境,慢慢诞生了更为复杂的生命。

一名瘦小的女学者唰唰几下,把整个生物演变过程打满红叉,她的观点很明显:我们没时间耗上几亿年等“亚细亚”星舰冷却,没时间等上几亿年让那些蓝藻慢腾腾地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建造生物圈的工期必须尽可能短,为此必须针对性地制造能迅速改变环境的人造生物。

第一批被制造出来的是Tr-1族噬热硅基细菌,它以硅原子代替碳原子组成生命的基石,DNA链中的碳变成了硅,氨基酸中的碳也替换成硅,这样的生命形态也许在远古地球中曾经存在过,但其新陈代谢的产物是固态的二氧化硅而不是气态的二氧化碳,无法在自然界中循环利用,最后败给了碳基生命体而迅速灭绝;但在最高科学院的强力干预下,在“亚细亚”星舰连二氧化硅都能融化的高温下,这种细菌刚投入星舰表面就迅速繁殖生长,钻进岩浆深处不断分解熔岩。滚烫的岩浆像一锅沸腾的粥,形成了充满硅基生命的黏稠海洋,翻滚着、释放着大地深处的高热,一串串火山山脉迅速形成,以每天数十座的速度不停喷发,刺激着陆地不断形成。大量的热量释放到大气层中,最后消散在冰冷的太空中,让星舰迅速冷却。

制造人造细菌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给它寻找食物。那时的星舰不像现在这样阳光明媚,细菌的生命循环只能建立在比深海更黑暗的世界中,“亚细亚”星舰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过要建造生物圈,好在这个没有氧气的世界里,有大量的硫、铁等元素以游离态存在,足够人造细菌像地球时代的深海细菌那样以矿物质为食,获得生命循环所需的能量。

小华没有时间看完整个视频,毕竟这是长达五千年的视频记录,只能按下快进键跳过一些片段。最高科学院的智慧让人叹为观止,硅基细菌虽然也会变异、繁衍,但支起生命大厦的硅基结构是它们绕不过去的槛儿,当大地温度降到一千摄氏度以下后,没有足够的温度再让硅基键维持活性,硅基键强大的键能把自己彻底锁死在无法动弹的失活状态。时至今日,“亚细亚”星舰的岩层和土壤深处,这种几乎变成化石的硅基原始细菌仍然随处可见,成了岩层的一部分。

第二种投入大地的仍然是极端噬热的细菌Tr-2族,它的作用与Tr-1族相同,只是不再是纯粹的硅基生命体,而是分子链为硅碳交替相错的复合体。作为生物专业的学生,小华知道键能的不同会导致分子空间结构的天差地别,直接破坏DNA和蛋白质的分子构型和生命活性,不是简单地把碳基生命中的碳替换成硅就能完事的,它的设计者得有像神一样从零开始设计一种生命体的才华才行。

小华想起了那名主持会议的女学者,她只怕就是传闻中的韩丹教授,最高科学院生命研究所的主心骨、设计人造生命体的天才。

在温度降低到五百摄氏度以下后,Tr-2族细菌也因为温度降低而迅速失活,它的碳链不像纯硅基那样结实。第三种投入大地的Tr-3族细菌是纯粹的碳基生命体,它以Tr-2族细菌为食,吞噬碳元素,把无用的硅残骸排泄在细胞膜之外,这仍然是为了降温而生的细菌,随着温度进一步降低之后又失去活性,成为更新的Tr-4族细菌的食粮。Tr-4族细菌的繁盛在“亚细亚”星舰形成了一个大高峰,它几乎吃光了整个星舰地壳浅层的全部碳元素,甚至就连原始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都逃不过它的饕餮之口。

失去二氧化碳之类的温室气体后,原本就在下降的星舰气温更是呈现出断崖式下降,大气压强也迅速从可怕的二十一兆帕下降到十兆帕以下,尽管仍不适合人类生存,但让憧憬着重回祖先们的地球时代生活模式的人们看到了一些希望。

这时的“亚细亚”星舰第一次刮起“暴风雪”。那是失去温室气体的“厚毯”之后,极度冰冷的大气层顶端跟灼热的大地表面形成的温差推动形成的剧烈空气对流,Tr-4族细菌菌毯被刮向天空,厚厚的菌毯在一些风力不能及的山谷中堆积到上百米的厚度,在狂风肆虐的平原上则被刮到大气层顶端,整个世界都是灰蒙蒙的飞絮。

Tr-4族细菌的菌毯黏糊糊的,其实它一点儿水分都没有,那些黏稠的物质是它分泌出来的线性烷烃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油脂状**,用于提供生命化学反应所需的液态环境。实际上Tr-3族、Tr-2族细菌也是这样生存的,更古老的Tr-1族则生存在更加耐高温的硅烷烃环境中。

被Tr-4族细菌抽走碳元素的二氧化碳终于释放出珍贵的氧气,而甲烷被抽走碳元素后,剩下的则是氢元素。剧烈的空气对流形成的闪电一次次点燃氢和氧,“亚细亚”星舰的天空剧烈地爆炸、燃烧着,天上的大火烧透整个苍穹,火光照亮大地,人们第一次在“亚细亚”的大气层中检测到水蒸气。

没有人比生物专业出身的小华更能体会到建造生物圈的压力,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一旦其中一个步骤出错,整个生物圈的制造就将停顿在一个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异化状态中,没有机会再重来,而祖先们付出无数代价才建造出的两艘星舰之一的“亚细亚”也将彻底报废,那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细菌是很容易变异的,一旦它发生某种意料之外的变异,导致无法在下一个阶段启动时全部消亡,则会对未来的生物圈产生致命的影响。为了掌控Tr-4的变异情况,数不清的学者冒着大气层的狂风骇浪和电闪雷鸣,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驾驶飞船冲进“亚细亚”星舰,设法获取第一手的检测数据,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永远长眠在了这片大地。

下雨了,小华站在埋葬了遇难科研飞船的厚厚菌毯上,看着3D幻象的雨穿透自己的手掌,这是五千多年前“亚细亚”星舰上的第一场雨。雨滴带着腾腾的蒸汽,像苍穹破裂般倾泻在灰色菌毯覆盖的大地上。Tr-4族细菌一直工作在无水的环境,它的细胞膜没有防水结构,水对它来说就是剧毒,雨水轻易地溶解了它的细胞膜,瓦解了它细胞质内的所有生物结构,厚厚的菌毯在雨水之下迅速消融。Tr-4族细菌的末日终于降临。

雨越下越大。雨水倾泻在大地上,带走大地上残留的高温,变成水蒸气重返天空,在大气层高处散发了热量之后又变回雨水重归大地,使得星舰的散热进一步加快。温度和气压同步降低,大地的温度很快就不足以使落在地上的雨水全部蒸发,倾盆而下的雨水在先前地壳活动中撕开的裂缝里形成河流,左冲右撞,带着腾腾蒸汽,裹挟着Tr-4的残骸形成的大量腐殖质,翻滚着奔向低洼地带,汇聚成原始海洋。

星舰不像传说中的地球故乡那样有太阳照耀。在人造太阳发明出来之前,它的天空永远都是黑色的,但此时“亚细亚”星舰的天空一片刺目的亮白,无数闪电交织成焚天巨网,照亮了天空那翻腾的积雨云。云中的雨滴来不及落到地上就已经互相聚集成团,严格来说那已经不是云层了,而是被强烈的大气对流硬托在空中的高温液态水,它们在空中互相聚集,形成天上的河流、湖泊,甚至海洋,像灰水晶般的巨龙疯狂地扭动飞舞,直到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它越来越沉重的重量,才狠狠地倾泻在大地上。

越来越大的雨,已经无法用雨来形容了,这是天上的江河湖海直接砸落大地,穿过雷电天网,从天而降,砸得山峦垮塌、大地碎裂,整个世界都在闪电和洪水的席卷之中。小华只觉得仅有一句古话可以形容眼前的景象:天地玄黄,宇宙洪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