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题材的发掘和提炼,实际上已经接触到艺术构思的一个重要环节——艺术概括和典型化的问题了。

怎样写短篇小说?我看,问题不在铺开稿纸写作的本身,难度最大、花功夫最多的,还是提炼生活和进行艺术构思。

我们的文艺作品,应当追求革命的思想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力求既有高度的思想性,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既正确深刻,又生动感人。艺术构思就是寻求和争取实现这种结合,把作者在生活中感受的、相信的、深邃的思想和真实、独特的形象统一起来。

艺术构思的任务是多方面的,要安排情节、表现人物、选择场面等。但是,在经过发掘提炼、捕捉住题材的思想内涵之后,最中心的还是处理好性格和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要为人物找到和安排好最能表现其思想性格的环境,写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一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上为他画像、拍照,但常常只有那么一个角度,能够最鲜明地把人的内在精神和性格特征凸显出来。短篇小说的构思,就是要找到那个最理想的角度。我们也常犯这样的毛病:只着眼于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而忽视了在这个过程中人物思想感情的经历。结果,在艺术构思上就必然忽略了思想性格的特定性,不新颖;只从正面去描绘,不精巧;贪多求全,不单纯,小说也就冗长、一般化了。记得有一次,一位老作家和我们谈话,他说:我们过去受社会条件的限制,不能直接投身于工农兵斗争生活,生活积累少,就逼着我们讲究艺术构思,把仅有的一点生活经验写得精美些。而你们,生活多了,尽着用,构思上就不讲究了。话虽说得委婉,批评却是中肯的。我们在深入生活上常常表现出不够老老实实;而在写作上又往往太老实了,总离不开生活的自然形态,总习惯用那些放在哪里都合适的东西,不敢加工创造,不敢虚构和想象,不敢追求特殊、新奇和精巧。须知,在文艺创作上,那些一般化的、放在哪里都合适的东西,是放在哪里也不合适的。

塑造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家的形象,要描写他们的崇高思想品质,要描写他们的光辉思想和优良作风,更要写出他们怎样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从群众中汲取思想和智慧,在历史的关头,高瞻远瞩地确定方针路线,决定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和人民的命运。

我进行短篇小说《路标》的艺术构思时,曾想描写毛泽东同志在一个决定历史命运的重要时刻的伟大形象,写出这个“高”来,哪怕勾画一点侧影也好。翻开革命历史,在多少次关于党和军队生死存亡的关头,都是毛泽东同志为革命指明了方向、撒下了光辉的路标啊!

《路标》的艺术构思,是这一组小说中最困难、最费力的一篇。我没有把毛泽东同志置于小说情节的中心,而是安排了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在草地途中和毛泽东同志偶然相遇。以小红军战士为贯穿全篇的人物,借以作为观察、描绘毛泽东同志形象的角度和引线。写了小战士向毛泽东同志问“路线”,毛泽东同志为他写路线,毛泽东同志和他讨论路线,以至他和毛泽东同志一起参与制订路线。这样,在描写一个小红军这段生活、思想历程的同时,他的形象,他的眼睛,也像摄影机的镜头一样,引着读者看见了特定环境中的毛泽东同志,看见了毛泽东同志和战士的关系,看见了毛泽东同志在这历史关键时刻的一点思想风貌。人物出来了,“路标”也就插在那里了。

当然,这只是一次粗浅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