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儿女们的忘剧

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楚吗王项羽率大军北击田横。汉王刘邦乘机联络各路诸侯聚兵55万人,攻占了项羽的根据地彭城。

刘邦占领彭城后,自恃兵多将广,便不把项羽放在心上,天夭跟将领们“置酒高会”.还把楚宫中的宝货和美人据为己有。却不料项羽听到彭城失陷的消息后,让随军的大将继续和田横作战,自己却率三万精兵偷偷杀了回来。双方兵力虽然悬殊,但汉军是各处征调来的,基本是乌合之众,再加上麻痹轻敌.而项羽统率的八千子弟兵,却个个勇猛情悍。双方刚 接触,汉军就死伤累累.四处溃散了。彭城境内有效 (gu谷)水、洒水两条河流,汉军被楚军-1入河中,淹死十余万人。其余的汉军奔向南山。楚军跟踪追击,又把汉军赶入灵璧以东的滩(sui虽)水。这一仗,汉军死伤达二十余万人,滩水中挤满了汉军的尸体,河水竟阻塞不流。

刘邦率领百余名亲兵,逃过滩水。一大队楚军在后面追赶。幸好突然刮起了西北风一刹时天昏地暗,树倒屋诉(che撤),飞沙走石。楚军个个睁不开眼睛.有的伏到凹处避风,有的竟四外逃散。等大风过去再聚拢来,己找不到刘邦等人的踪影。追兵只好再到别处去找。

这边刘邦带着剩下的几十个人,仓皇逃走,路过沛县。沛县是刘邦的老家,亲人还在家中,刘邦想顺便把父亲和妻子接走.不料到家一看,家人全都不在.不知是出去避难还是被敌人掳去。刘邦只好继续西行。

当时刘邦乘坐的是一辆马车,参乘(古代乘车,御者在中间.主人坐在左边,右边还坐一个人。是为了维持平衡,防止车子倾斜的,这个人就是“参乘”,又叫“车右”)是滕公夏侯婴,其余几十人则骑着马在车后追随。正走着,夏侯婴突见路边有一个约十岁的小女孩,领着一个七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在龋龋(ju举)走着。等走近了一看.原来是汉王的儿子刘盈和他的姐姐。夏侯婴赶忙下车,把两个孩子抱到车上。刘邦无意中找到一双儿女,也很高兴。问他们爷爷和妈妈哪里去了。他们说:听说彭城打仗,审食其叔叔带领他们全家出来避难。途中走散,也不知爷爷和妈妈到什么地方去了。

夏侯婴把两个孩子安段在车后一行人继续前进。正走着,、忽见后面尘土大起;想是楚兵追来了。刘邦忙令御者打马飞奔。楚军逐渐追近。刘邦急了,嫌马车跑得慢,认为是载人太多的缘故,竟将刘盈姐弟推下车去。夏侯婴一见急忙跳下车将两个孩子抱起,又放回车上.就这样刘邦接连推了三次,夏侯婴抱回三次。刘邦怒斥夏侯婴:

协只顾他们,让大家一齐丧命吗?”

夏侯婴回答说:

“这是大王的亲骨肉,怎能遗弃?"

刘邦气得拔出剑来,想杀夏侯婴.想想现在正是倚靠他的时候,只好再把剑放进鞘中。就这样又跑了一程,终于逃脱敌人的追逐.这两个孩子也才得以保全。

事后刘邦想想,觉得有些对不住孩子,便于当年册立七岁的刘盈为太子,封女儿为鲁元公主。

那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刘邦的妻子吕雄(zhi质)‘在避难中跟刘盈姐弟失散,却碰上了楚军。楚军掳他们回营.项羽便把他们留在营中,作为人质。

嗣后楚汉两方,继续作战。两年后,双方在广武相持.楚军粮食不足,项羽便想了个办法,派人把刘太公带来,在军中置蛆(割肉用的砧(zhen针)板),让太公俯在上面,然后派人传话给刘邦:

“如果汉王不退兵,我就把太公烹了。”

刘邦让使者回报项羽:

“我和项羽曾经共事怀王,约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他的父亲。既然他要烹他的父亲,希望分给我一杯肉羹!”

刘邦这种无赖的腔调,把项羽的肚子都要气破了,项羽下令将刘太公杀掉.经他的叔叔,暗中跟刘邦勾结的项伯说情,刘太公才幸免一死.

当年八月,刘邦和项羽讲和,项羽将太公和吕雄放回。然而当项羽率军东返的时候,刘邦却不則三和约,在后边追摄,终于该下一战,项羽自杀,刘邦拥有天下,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刘邦动作粗野,喜欢骂人,这可能跟他的亭长出身有关。秦朝时候,十里设一个亭,由亭长来主持,也就相当于后来的乡长吧!亭长管老百姓,来不来就要责骂训斥,有时还会抡起拳头打人。后来他作了领兵的主帅,再后来又当了皇帝,但老毛病没改。他讨厌文人,客人中如果有戴儒冠的,他就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往帽子里撒尿。跟人说话,来不来就破口大骂。他还喜欢对客人箕踞而坐。那时人们坐在席上。箕踞是把两条腿伸开,象一个簸箕的样子,这是极不礼貌的姿态。可他并不以为然.有一次,丽則食其去见他,他正在箕踞而坐,让两女子给他洗脚,他就那个样子接见哪生。 丽則生也不客气,对他长揖不拜,说:

“足下是想助秦来攻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攻秦呢?”

刘邦骂他说:

“你这混蛋儒生,天下受秦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才联合起来伐秦.你怎么还说助秦攻诸侯呢!"

丽則生说:

“如果是想大家联合,举义兵来伐秦,你就不该这样对长者不礼貌!”

刘邦一听知道哪生有点来头,这才不再洗脚,站起来整整衣冠,清哪生上坐,赔礼道歉,然后向哪生请教.

插叙这一段,是想说明汉开国皇帝有这么个不良习惯。有一次,刘邦还差点为这个送了命。而这件盯,却又与他的大女儿价元公主有关。

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鲁元公主已达及就(ji)之年(十五岁),刘邦把他嫁给了老朋友张耳的儿子张敖。那时张耳已死,张敖袭爵赵王。有一次,刘邦跟匈奴冒顿单于打仗,被围在白登七天,幸而突围逃出,班师时路过邯郸。赵王张敖以子婿之礼拜见他。刘邦遭受挫折,心情不顺,接见张敖时又摆出箕踞的姿势,还把张敖骂了一顿。在他来说,也许不是有意的,只是旧习难改,借机出口气罢了。张敖是他的女婿,还不觉怎样,倒是赵相贯高和大臣赵午等人忍受不了,觉得皇帝这么侮辱赵王,赵国的群臣也太难堪了。贯高等人聚在一起商议,认为赵王过分懦弱。贯高去见赵王,说:

“方今天下豪杰并起,谁有能耐就作皇帝。而大王对皇帝执礼那样恭敬,皇帝却如此无礼,不如趁机杀了他。”

张敖一听,吓得把手指放进嘴里,竟咬出血来。他说:

“公言错了!想先王亡国(指张耳一度被逐),是靠皇上才得以复国的。我等得有今天,全是皇上的赐予,子孙都感念皇上的恩德。请公千万别再说这样的话.”

贯高不再说什么。但他跟赵午等人,总觉得皇帝无缘无故把赵王臭骂一顿,太伤赵国的尊严。赵王不肯背德,宁愿受辱,但作为赵国的大臣,却难以咽下这口气。他们商量,决定不告诉赵王,瞅机会杀了皇帝。如果计谋败露,他们自己承当,而不连累赵王。

第二年冬天,刘邦带兵出征,路过柏人县。柏人县地属赵国。贯高等人事先在释馆厕所中埋伏了刺客,等皇帝住下后上厕所的时候刺杀他。偏偏刘邦觉得这个县名不吉利,“柏人者,迫于人也,”于是不在柏人住宿而继续往前走了。贯高的计划便落了空。

但这件事做得不机密,让贯高的一个仇人知道了,便向皇帝上书揭发。高祖下诏将赵王张敖和贯高、赵午等参予计谋的人一齐逮捕,押往京师。赵午等十几个人都自杀了。贯高却骂他们说:“谁让公等做这件事的?现在大王也被捕了,而大王对这件事并不知情。如果公等都死,谁去证明大王不反?”

贯高和张敖被校尉们押往长安,下廷尉(掌刑狱的衙门)审问。贯高一口咬定是他和赵午等人干的,赵王绝不知情。役吏拷打他,用铁刺刺他,以至于身上竟没有再下刺的地方,贯高也总是不改口。

吕后对皇帝说:

“赵王是骑马,冲着公主,他也干不出这样的事来。”

刘邦却怒冲冲地说:

“假如让张敖据有天下,他岂在乎少了你的女儿!”不听吕后的劝,让廷尉继续审问。

但廷尉把一切酷刑用尽,贯高还是那句话:“赵王不知道!”廷尉实在问不出别的,只好去报告皇帝。刘邦听说倒挺赞赏贯高的硬骨头。他问朝臣:

“谁跟贯高认识?凭私人交情问问他吧!”

中大夫泄公说:

“贯高和臣是同一邑的人,以前有过交情。他这个人讲义气,重信诺,让臣去问问他。”

刘邦答应了.泄公来到廷尉,那时贯高由于体无完肤,已不能站立行走,役吏们用竹编的抬轿把他抬出来,跟泄公见面.泄公见他被折磨成这个样子,也不觉惨然。但贯高却神色自若,跟泄公谈起家常,和老朋友重逢一样,谈得十分亲热。谈了一阵,泄公问他:

“我知道兄是信人,那么请你告诉我,赵王到底知不知道柏人的事?”

贯高回答说:

“人谁不爱他的父母妻子?如今我三族都将论死,难道爱赵王还超过我的亲人吗?不过赵王的确不曾反,都是钱等因皇上谩骂赵王,心中怀忿才做出来的。”接着他把上次皇帝过赵时辱骂赵王的事说了。泄公回去向皇帝报告。刘邦当然知道自己的毛病,没想到随便骂人竟差一点惹出杀身之祸,也不免有些惭愧.于是将张敖赦免,贬为宣平侯。同时,将贯高也赦免了。

泄公去告诉贯高说已将赵王放了。贯高还不大相信,一再询问。泄公说:

“圣上不但赦了赵王,对足下的义气也挺满意,让我来放你出去。”

贯高神色黯然地说:

“我虽然一身已无完肤,而忍痛不死,就是为了证明赵王不反啊!如今赵王出狱,我的责任已经尽到,虽死也无恨了。而且作为臣子的,已经有了篡轼君主的罪名,又有什么脸面再去效力皇上呢!即使是皇上不杀我,我于心也有愧呀!”说着双手扼住自己的喉管,等泄公前去抢救时,贯高已自杀身亡了。

泄公去回奏皇帝,刘邦也不禁叹息。想不到自己这喜欢骂人的毛病,竟险些让年轻轻的女儿鲁元公主作了寡妇。

下面再讲太子刘盈的故事.

刘邦不喜欢大儿子刘盈,给他两个字的评语,“仁弱”。他自己出身一个区区的亭长,凭三尺剑扫**群雄,纵横天下,终于当上皇帝。他喜欢的是豪迈英挺,太子“仁弱”的性格不合他的意,所以他总想把太子换换。

他看中的是他的小儿子,赵王如意。

刘邦作了皇帝之后,自然也要像历代的帝王一样,弄些年轻美丽的少女在身边,封为姬妾。史书说他“姬妾数百”,可见数目是不少的。其中有一位戚夫人,生得分外漂亮,十分当皇帝的意,因此皇帝外出巡幸的时候,常常带着她。

吕锥是刘邦的结发妻子,战争年代,跟着刘邦吃了不少苦,如今作了皇后,享尽荣华富贵,倒也心满意足.但她也和皇帝一样,都已是半百的年纪,人老珠黄,皇帝对她虽然尊崇,却很少有爱恋之意,而只钟情于那些年轻貌美的妃姬。吕后看在眼里,恨在心中。尤其对那常常陪着皇帝外出的戚夫人,更是恨之入骨。想当初她也曾多次陪随皇帝,但那是千军万马之中’,经受着火与血的磨难,甚至于还曾在项羽的营中作了两年俘虏。而如今功成业就,陪随皇帝巡幸的人不用再担惊受怕,变成了游山玩水的享受。那戚夫人又仗着什么凭空获得这样的福分呢?这太不公平了!

而刘邦看中的那个儿子赵王如意,恰恰是戚夫人生的.

《尚书大传》说:“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历史上这一类的事太多了.刘邦喜欢戚夫人,就觉得戚夫人生的刘如意也格外可爱―比他的任何一个儿子都当他的意.再加上戚夫人在他面前白天黑夜地嘀咕,要皇帝立如意为太子.刘邦既嫌太子刘盈“仁弱”,就觉得小小的如意竟各方面都像自己。于是就存下了废长立幼的念头。

废立太子是大事,刘邦想先听听大臣们的意见.许多大臣不同意,惹得刘邦的野蛮脾气又发作了,“你等都不同意,我就非换不可!”君臣在朝堂上僵住了.御史大夫周昌不怕皇帝发火,大声争辩.他有个口吃的毛病,越焦急越说不出话来。刘邦问他:

“为什么说太子不能换?”

“臣、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刘邦见周昌结结巴巴、面红耳赤的样子,不由笑了。这件事就暂时搁置下来。散朝之后,在殿东厢窃听的吕后找到周昌,跪下谢他,说:

“不是公力争,太子险些被废了.”

吕后生了一子一女,女儿是鲁元公主,差一点作了寡妇;儿子就是刘盈,如今又碰到了被废的危险。 吕后知道,周昌的力争只能暂时维持局面,危险依然存在。就和她娘家哥哥建成侯吕泽商量。吕泽建议去找张良。因为张良是刘邦的谋士,刘邦对他可说是言听计从. 吕后便托吕泽去向张良问计。

“公是皇上的谋臣,如今皇上要更立太子,足下怎么还能高枕而卧呢?”吕泽见到张良后开门见山地说.

“不错,”张良回答.“当初皇上在困急的时候,我有幸曾经出过几次主意。但如今天下安定,皇上以自己的爱恶要易太子,这是皇家骨肉之间的事情.朝堂上大臣们虽然谏过,皇上不听則我又有什么办法!”

“这些我都不管,我只是向你问计1"

张良沉吟着说:

“恐怕口舌之争是难以奏效的了。我知道有四位有学问的老人,人称‘四皓’。皇上几次派人征召他们。他们不肯答应,原因就是皇上喜欢侮骂人,他们不愿受辱,所以避匿于山中。如果你能找到这四个人,卑辞厚礼,请他们出来作太子的侍臣。让皇上看见,必定大为惊奇,说不定太子的位子可以保住。”

“这四人是谁呢?”

“他们都把真名隐去了,对人只称外号,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他们隐居在长安东南约二百里的商山。你派人到那儿打听‘商山四皓’,便能够找到。”

吕泽回去以后,跟吕后核计好了,让太子亲笔写了书信,诉说目前的困境,请“四皓”帮助解脱。还派了能说会道的使者,带了不少礼物,找到商山.“四皓”看了太子的信,非常同情他,答应下山。到长安后就住在建成侯吕泽府中,作了太子的客人。

后来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刘邦正好有病,想让太子带兵出征。“商山四皓"说:

“太子带兵出征,有了功也不能再增加地位,但如果失败,正好作了被废的借口。”

“那怎么力、呢?”吕泽问。

“四皓”便教给吕泽一套话,让吕泽传达给吕后,用这套话去说服皇帝。召后听从了,她到刘邦的病榻前,先间候了皇帝的病,然后间:

“听说陛下要派太子去征讨英布,可有此事吗?”

“是呀,寡人有疾,只好让盈儿代劳了.”

吕后硬咽着说:

“想那英布,乃是天下有名的猛将,善于用兵,盈儿怎是他的敌手!何况朝中的众将,都是陛下起事时的元勋,让盈儿这样的孩子去指挥他们,无异是让一只羊来指挥狼群,谁肯听他的呢!让英布知道是盈儿挂帅,他非鼓行而西不可。”

“那怎么办呢?"刘邦点点头,问。

“依臣妾看,还是陛下亲征吧!陛下虽然御体欠安,但勉强乘车,卧着指挥,众将也不敢不尽力。陛下虽然吃了苦,但也是为了妻子儿女啊!”说着流下泪来。

这段话既说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刘邦只好振作起精神说:

“我也知道没出息的小子难以依靠,还是老子自己去吧!”

刘邦御驾亲征,终将英布打败。刘邦凯旋回京,大摆庆功宴席,太子刘盈侍坐。刘邦见太子身后站着四个老人,须发斑白,似乎都在八十岁以上。便奇怪地问:

“这四个老儿是谁?”

“四皓”分别行礼回答:

“臣东园公。”

“臣角里先生。”

“臣绮里季。”

“臣夏黄公。”

刘邦一听,惊讶得张开大嘴,原来这就是則商山四皓”啊!他问:

“联寻求公等好几年了,公等避逃不见,如今怎么却从我儿游呢?”

四人回答说:

“陛下轻漫文士,又喜欢骂人.臣等义不受辱,所以才惧而逃匿。后来听说太子的为人,仁孝、恭敬、爱重士人,天下人莫不愿为太子效死,故老臣等才愿奉侍太子殿下。”

刘邦摇摇头,再一次为自己的好骂人感到遗憾。酒宴散了,“四皓”随在太子的身后瞒珊走去。刘邦身边只剩下戚夫人一人。刘邦指着“四皓”的背影对戚夫人说:

“这四人是天下民望,人人尊重。如今他们来辅佐太子,太子的位子就难以撼动了。”

戚夫人不由哭了起来。刘邦说:

“你为我跳个‘楚舞’吧,我为你唱‘楚歌’助舞。”于是皇帝唱起来:

鸿鸽高飞,

一举千里。

羽翩已就,

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

当可奈何!

虽有增缴,

向安所施!

这歌的意思是,鸿鹊的羽翼已经养成了,可以一飞千里,虽有网罗,也无能为力啦:

皇帝终于没能更换太子。

早在两年以前,刘邦虽然起意想立赵王为太子,但不知能否成功,曾为如意的将来预作打算。刘如意封为赵王,接替他姐夫张敖的爵位。那时赵相贯高虽然由于愚妄,若下了大祸,但他最终舍身救主的精神还是可取的。刘邦便想找一个能真心保护如意的人,让他作赵王的国相。他间符玺御史赵尧,有谁是皇后、太子和群臣都敬畏的人;赵尧向他推荐御史大夫周昌。刘邦想起周昌既然敢于在朝堂上“期期’,地保太子,那么把赵王托给他也一定会尽心维护。于是便任命周昌为赵相,陪护赵王就国,那年赵王只有十岁―那是高祖十年的事。

高祖十二年,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崩于长乐宫,卒年五十三岁。

皇帝死了,十七岁的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尊母亲吕后为皇太后。

吕后早盼着这一天啦!她立刻下令,将戚夫人的头发剪了,穿上赤土染的囚服,押在永巷(监禁宫人的处所)里让她春米。又派人去宣召赵王如意。

使者到了邯郸,宣读了太后颁的诏书。赵相周昌对使者说:

“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召赵王回去一同诛死,因此我不敢遣赵王回京.而且赵王正在生病,也无法奉诏。”

使者回复了吕后。 吕后便又想了个办法,她找了个借口,把周昌召回长安。等周昌来到之后,才另派人去召赵王。十二岁的如意,哪里知道这位嫡母的用心,反而以为又有了和母亲戚夫人见面的机会,便高高兴兴地随着使者上路。

这边惠帝听说母亲派人去召赵王,不禁大吃一惊。他虽然经受过废立的波折,但他也明白这都是父皇和戚夫人的主意,跟小弟弟如意无关,他还是非常喜欢他这个伶俐的小弟弟的。听说赵王将到,他自己亲身到长安城外的霸上去迎接。然后带回自己的宫中,跟他同吃同住。 吕太后虽然屡次想杀如意,都没能成功。

惠帝身体不好,想加强锻炼,所以常常早起到御苑练习射箭。惠帝元年十二月,一个很冷的天气。惠帝起来穿好箭服,拿起弓箭。往常射箭他都把赵王带着,还特制了小弓小箭让弟弟练习。可是今天外边太冷了,又见如意睡得正酣,就不忍心叫醒他,独自到御苑去了。等他练完箭的时候,天已亮了。想起弟弟,急急忙忙回宫,等到寝室里一看,小王子直挺挺地躺在那里,面色青紫,七窍流血,分明是被毒死的。他喝问内侍,内侍吞吞吐吐地告诉他太后宫中来了两个太监,给赵王灌了药酒。惠帝听了大叫一声,仰面跌倒。

惠帝病了,太后来看他。他带搭不理,对母亲十分冷淡。太后知道是为赵王的事情,索性就再刺激他一下.过了两天,惠帝已经痊愈,便有太后宫中的一名太监来宣他,要他去看一件东西。他跟太监去了,到了一处厕所,只见厕所地上摆着一个怪物,血肉模糊。他很奇怪,不知母后要他来看这个干什么,便问太监:

“这是何物?”

“人好(zhi治。it就是猪)。”

惠帝第一次听到这个名称,仔细再看,发现这正是一个人的身躯,但两手两足都没有了,只剩下躯干和头部,五官已分不清,,满头竟全是血淋淋的窟窿。那人并没死.筋肉不时还**一下,看了越发令人毛骨惊然.

“这是谁?”惠帝颤声问。

“戚夫人。”太监低声回答。

惠帝一听大哭起来,他想到这位父亲的爱姬,生前花容月貌,如今竟被母亲作践到如此地步,母亲的心也太毒了,手也太狠了.他让那太监去告诉太后:“这不是人作的事!联是太后的儿子,日后有什么脸面来治理天下,那就一切由太后作主吧!”

太监把惠帝扶进后宫,去回报太后。太后听了把牙一咬,说了句:“好吧,随他去!”

惠帝这一病病了将近一年。这个期间,国政便由太后管理。太后乘机大封她娘家的子侄,不少人封王封侯,就连他的妹妹吕你(xm须)也封为临光侯。

第二年惠帝病好了,但他心灰意冷,看到朝廷已为母亲和诸吕操纵,他也不去管,只是“日饮为**乐,不听政。”他用这种自暴自弃的态度来作践自己,也可以说是慢性自杀吧!

惠帝二年十月,齐王刘肥来朝。高祖刘邦年轻作亭长的时候,曾有外室,生下了刘肥。所以刘肥的年龄比惠帝还大,是惠帝的大哥.刘邦登基以后,找到刘肥母子,封刘肥为齐王。惠帝很尊重哥哥,带他来拜见母亲。太后便设宴招待这个庶出的儿子。在安排座位的时候,太后坐在上面。惠帝认为宫中应以兄弟齿列为序,用不着讲君臣之礼,就让齐王坐在他上首。太后看了很不高兴,竟然让宫女放一杯毒酒在齐王面前,想毒死他。太后请齐王饮酒,祝他身体健康。齐王赶忙站起来。这时惠帝也站起来陪饮,却端起了齐王面前的酒杯。太后一看亲生儿子要喝毒酒,赶忙一巴掌把惠帝手里的酒杯打掉。齐王见了很奇怪,就不敢再饮,假装饮酒过量,辞谢出宫。回去以后,把这件事告诉陪他进京的齐王府长史.长史说这是太后要害他.让皇帝拦住了。齐王很害怕。长史给他出主意,让他把齐的一个郡―城阳郡赠给鲁元公主作汤沐邑。也就是说,以后城阳郡的税收就归鲁元公主了。太后这才高兴了.准许齐王回国。

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太后作主,册立皇后。史书上记载,“四年,冬,十月,立皇后张氏。后,弟姊鲁元公主女也,太后欲为重亲,故以配帝。”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皇后跟皇帝是什么关系?第二,皇后年龄多大?

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解释,史书上说得明白,“后,帝姊鲁元公主女也”,既然是姐姐的女儿,那就应该跟皇帝叫舅舅。外甥女嫁给舅舅,是“太后欲为重亲”的缘故。“重亲”就是亲上加亲,于是便不管人们讥讽为“人伦之变”了。

第二个问题需要算一算,公元前205年,刘盈跟姐姐看元公主一起逃难,那年刘盈七岁,鲁元多大?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滕公夏侯婴保护这对姐弟,将他们三次抱上车,估计鲁元的岁数也大不了。鲁元的丈夫前赵王张敖挨刘邦骂那年是公元前200年。离逃难那年只有五年,可能鲁元刚刚及异就嫁给张敖了。而到公主嫁女的公元前191年,中间只差了九年。也就是说,小皇后嫁给二十岁的惠帝的时候,顶多只有九岁。

太后让九岁的小外孙女作皇后,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这小女孩把皇后的位子占住,不让别家的女儿作皇后,反正小皇后总会一天天长大的―想不到皇家也招“童养媳”。

然而没等小皇后长大,惠帝就死了.那是公元前188年,那年他24岁.

太后为了亲上加亲,给刘邦的另两个儿子也都娶了她娘家吕氏的闺女。刘友原封淮阳王,赵王如意死了之后,太后改封刘友为赵王,把吕家一个女儿嫁给他作赵王妃.

可是刘友不爱这位王妃,惹得王妃发火,跑到长安去向太后进谗,说:“赵王说过,‘姓吕的凭什么资格封王?等太后百岁以后,看我一个一个收拾他们!’”太后一听当然发怒,立刻把刘友从邯郸召来,禁闭于京中的赵王府邸,派士兵看守,还不给他饭吃。有的赵府官员偷偷给赵王送点食物,让士兵发现,立即处死.刘友终于饿死了。太后不许以王礼葬他,而把他埋在了长安城郊的乱葬岗上。

赵王刘友死了,太后把刘邦的另一个儿子梁王刘恢改封赵王.太后给刘恢娶的是吕王吕产的女儿。而吕产是太后的哥哥建成侯吕泽的儿子,是太后的侄儿。这样一来刘恢夫妻就又差了一辈。

刘恢由梁迁赵,心中不乐,因为梁大赵小,而且他在梁住惯了,不喜欢搬家。偏偏这位王妃倚仗她父亲吕产太傅的身份,不把赵王看在眼里;而且她还随带了不少心腹,作了赵王府的官属,赵王刘恢处处受王妃监视,行动竟不自由。赵王有个爱姬,王妃也把她毒死了。赵王不胜悲忿,终于自杀.

刘邦有三个儿子先后封为赵王.他们是刘如意、刘友、刘恢,却又都一个一个地死于非命,这不算是一种巧合吧!

惠帝六年,齐王刘肥病逝,至此,刘邦的儿子除惠帝外,还剩下两个,一个是代王刘恒,一个是淮南王刘长。

惠帝死后,张皇后没有儿子。太后收养了别人的孩子.假托是张后生的,继承帝位。而把那孩子的母亲杀掉。

太后找来这个小皇帝还是个娃娃.你想,皇后那年也不过十三、四岁,给她找来个大儿子也说不过去。皇帝年幼,吕太后还跟以前一样临朝称制。所以史书上就称这一年为“高后元年”。

高后八年,吕太后死了。大臣们联合起来,诛杀诸吕,迎立代王刘恒即皇帝位,他便是文帝。

至于淮南王刘长,却还有一段颇为曲折的出身历史。

当初,刘邦把女儿鲁元公主,下嫁给赵王张敖。高帝七年,刘邦过赵时,虽然骂了张敖,张敖还是巴结岳父,献一个美人给他侍寝,聊以解除皇帝的旅途寂寞。不料这美人伴寝之后,竟然怀有身孕。这件事刘邦并不知道。

后来贯高事发,许多人连坐入狱.这美人也受牵连,囚禁于河内狱中。那时美人已生了一个儿子。美人的舅舅赵兼因为这孩子是皇帝的骨血,想找皇帝替美人求情。他辗转托人找到了辟阳侯审食其。审食其答应帮忙,把这孩子的事告诉了吕后。 吕后为戚夫人的事就够恼火的了,如今又出来个赵美人,她生气还气不过来,哪有心思去管!这件事便压下了。美人等来等去没有消息,还以为皇帝无情,有意不管她呢,在狱中忿而自杀。留下个小孩子,只好由河内的府吏来处理。

河内府吏听美人说这是皇帝的儿子,不敢怠慢,便抱着这孩子进京,把孩子送给皇上。刘邦听府吏说了这孩子和他母亲的情况,想起前事,也不胜后悔.他不知道吕后曾经压下美人求救的事,就把这孩子交由吕后抚养,给他起个名字叫刘长。又派人去到河内,把美人葬于真定。后来又封刘长为淮南王.

刘长小时候长得膀大腰粗,十分强壮,吕后和惠帝都很喜欢他。所以尽管那些年,朝中、宫中风波迭起,刘长却得以无恙。他有一个乳母,随他入宫,知道他母亲的事.等他长大之后,便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告诉他。他以为是审食其不肯救他的母亲,心里怨恨,时时想杀审食其替母亲报仇。

刘长在宫中,由于他年龄小,身世苦,王子们都同情他.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还常常照顾他的衣食。所以他跟刘恒的感情很好。他长大后尚武有力,未央宫院子里那只铜鼎,他能双手举起。宫人们夸他赛过楚霸王,他也便引以为豪,在宫中没人敢惹。

后来他到淮南(九江)就国。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他从淮南来朝。文帝以为,高祖的几个儿子,只剩下他和刘长两个了,所以对他格外亲热。汉朝规定,诸王每年来朝见天子,只见四次面。第一次是亲王刚到的时候,进宫见皇帝,见见面吃顿饭就辞出,这叫“小见”。到了正月初一,所有亲王和皇帝团聚在一起祝贺新年,举行盛宴,这叫“法见”。过三夭后,再为亲王置酒,赏赐金钱财物。再过两天,则是最后一次“小见”,是亲王向皇帝辞行了。所以史书说:亲王“凡留长安,不过二十日。”

然而刘长不乐意走,他觉得九江没有长安热闹,他要多住些日子。文帝便也由他。京中有淮南王府,但刘长却常常住在宫里。皇帝出去打猎,他就跟皇帝同车,一口一个“哥哥”地叫着,毫不讲究什么君臣之礼,文帝也不怪罪。

有一天,刘长带着随从魏敬,去到辟阳侯审食其府中,要替他母亲报仇。审食其跟皇家关系密切。他是高祖的同乡,曾作过高祖的舍人。彭城之战中,他保着刘太公和吕后避难,一同作了项羽的俘虏。由于这种关系,后来很受吕后的信任,封为辟阳侯,并作过左垂相。文帝接位后,因他年龄已大,免去相职,让他闲住在家中。却不料刘长竟找他来算二十多年前的旧帐了。而且刘长并不容他申辩,一见面,从袖里掏出铁锥朝审食其就打。把审食其打倒后再令魏敬用刀杀死。接着乘马跑到宫门口,肉袒请罪。文帝只好以他“其志为亲”作理由,将他赦免,放他归国。

中郎将袁盎对文帝说:

“诸王骄奢过盛,必然要生后患,陛下对淮南王应该有所抑制.”

文帝点点头,表示同意,但却不采取任何措施。所以刘长归国后,越发没有顾忌,他出入的仪仗队,竟跟天子的一样多。他还在淮南另外颁布一套法令,把朝廷派去的官员驱逐回去,请皇帝准他自己任命国相和二千石。汉代的官阶不论品位,而是以多少“石”来表示级别。如“二千石”的月棒是谷120你(一解十斗),像州、郡的太守、王府的内史、中尉等重要官员都属于这一级,事实上刘长已把淮南变成了他的独立王国.对这种非分的要求,文帝竟然也“曲意从之”,不加拒绝。

然而刘长却越来越跋息,他随意杀人,竟把关内侯这类享有朝廷封爵的人也杀了。文帝看他闹得太不像话,只好下诏责备他。刘长不服,上书的言辞很不恭逊。文帝又让薄太后的弟弟薄昭以舅舅的身份写信劝告,反把刘长惹火了,派人去和闽越、匈奴等外族勾结,还偷偷将四十车兵器藏到长安以北的谷口,他想造反了。

由于刘长过分张狂,他的那些秘密勾当终于被人发觉,上报朝廷。文帝派使者召他进京.那时他的造反准备工作还没作好,只得先到长安,看看风声再说。不料一到长安,就被捉入廷尉,文帝派尽相张苍、代理御史大夫冯敬和宗正(专管王族事务的衙门)、廷尉的官员一同审问。在事实面前,刘长不得不承认。张一苍等人拟定的处分是弃市(在闹市杀死)。

文帝人诏,赦免了刘长的死罪,废去王位.流徙到蜀郡的邓少。

中郎将袁盎再次谏说:

“陛下平素宠溺淮南王,不给他请严师管教.不给他选贤良的国相,而一味骄纵他.以至于到了这一步。淮南王性情刚烈.如今这样摧折他,怕他难以承受.如果途中再有风露疾病,拌然卒去,陛下便有杀弟之名了。”

文帝说:

“我是有意让他吃点苦,知道悔改,我就放他回来。”

对刘长的流徙是用的县传的办法.就是把犯人装进轴车.贴上封条,一县一县往下传送。不料正如袁盎所预计,刘长愤而不食。而各县的官员怕惹出是非,竟不曾发封查看。直到经过雍县。雍县县令发封一瞧,淮南王刘长早已死在轴车里了。

“联不听公言。终于失去了淮南王!”下诏以列侯礼葬淮南王于雍县.为他设三十户守墓,而把沿途不曾发封的县令一律弃市。

后来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

一尺布。

尚可缝;

一斗粟,

尚可春;

兄弟二人不扫容。

史朽说:“帝闻而病之〔心中不安)”。因为虽说淮南王刘氏之死是他咎由自取,但正如袁盎说的,皇帝也负有不加教导.一味骄纵的责任。

这就是汉高祖刘邦儿女们的最后一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