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两弹”对接

此前,发射中队指导员郗祁生已经带领临时组成的弹头调温组最先到达50号发射场,提前进行设备加电。气象站站长赵兰慧第二批进入,他们一到就架起观测仪器,密切监视着天气要素。发射中队中队长赖西清带领一、二分队第三批进入。

齐司令从狗熊车驾驶室下来,未顾得上拍掉身上的沙土,劈头就问赵兰慧,现在风速多少?

赵兰慧大声回答:“风速20米∕秒,气温–14℃,能见度35米。”

“后续趋势呢?”

“越来越好,一小时前的风速是24米∕秒。”

1966年10月26日17时整,导弹吊装开始。一分队长区广南站到导弹运输车的上风头,16名操作手呈扇形分别站在运输车两侧。区广南使尽全身力气,下达了“连接拉绳”口令。

四名操作手在导弹头部和尾部拴上四根绳子,检查牢固后,双手紧紧地握住拳,对着区广南连晃三下。区广南用小红旗和哨子指挥起重机司机李玉琢缓缓起吊,当导弹吊离运输车时,一阵大风吹来,把导弹吹得不停地摆动。

一声哨响,一个旗语,一个“停”字,区广南让李玉琢停止起吊,将导弹依旧放下来。他跑到赖西清跟前大声说:“风太大,人手不够,需要把场地所有人都叫来帮忙。”

赖西清命令莫慈均把二分队的12人带过来,现场的齐啸天、穆秋胜等领导,也上来帮忙。区广南再次下达“起吊”口令,李玉琢稳稳地操作起重机,只见导弹在众人扶持下缓缓上升,当上升到20厘米时,区广南指挥三班操作手推出导弹运输车,迅速将起竖托架车推至弹体下方。扶弹人员依次站在托架车两侧,李玉琢用最低速度挡,一毫米一毫米地让导弹平放到起竖托架车上。

从13号出发载有核弹头的专用公路运输车,在一部政委贺志奇的带领下,于17时54分到达50号发射场。随后,聂荣臻、平爱章、钱学森、黎觉星在侯智真的陪同下,也进入发射场。

聂荣臻、平爱章走下车后,齐啸天顶着大风,上前敬礼报告:“聂副主席,导弹和核弹头平安运抵发射阵地,下步将进行导弹和原子弹对接。请指示!东风基地司令员齐啸天。”

聂荣臻指示说:“按程序进行。”说完,紧紧地握住齐啸天的手说,“你们辛苦了!”

随后,齐啸天和平爱章、钱学森、黎觉星一一握手。当他和伸出左手的黎觉星握手时,黎觉星故意扳起脸说:“我对侯政委有意见。”齐啸天一愣,问他有什么意见。

“你看!”黎觉星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原子弹头,“我的宝贝已经到了发射场,我这个娘家人却迟迟还不露面。”

齐啸天附在黎觉星耳边说:“实话对你说吧,你们来得还太早了。原来我安排的是在导弹和原子弹头对接完毕后,才让你们到现场的。”

侯智真也凑过来说:“这次任务两个环节危险性最大:一是导弹和原子弹对接,二是加注以后。为确保首长安全,特地把你们进场时间安排晚一点。”

齐啸天在黎觉星耳旁小声说:“我们无所谓,但钱学森是大科学家,聂老总是国家领导人,万一有闪失,你我能担当得起吗?对接时,还得让首长到掩体去,包括你。”说完,齐啸天走到平爱章跟前说:“马上就要进行弹头对接,您去请聂老总暂时离开一下吧。”

“好吧,我试试看。”平爱章知道靶场规定,答应得很痛快。他走到聂荣臻跟前,把基地领导的意思作了汇报。

聂荣臻沉思了片刻,对钱学森、黎觉星等人说:“我和黎觉星、齐啸天留下,侯智真,你就带着平爱章和钱副部长到掩体去。”

平爱章着急地说:“聂副主席,你……”

聂荣臻挥了挥手说:“就这样定了。”

看着平爱章、钱学森、侯智真等人离开,聂荣臻让齐啸天往下进行。

发射中队长赖西清带着分队长区广南和三班长田显琨,从发射场西边的一个掩体出来,跑步进入发射场坪,在导弹起竖托架车和弹头转运车前立定。赖西清跨出队列,向聂荣臻敬礼报告:“首长同志,两弹对接准备完毕,请指示!东风基地一部发射中队长赖西清。”

聂荣臻还礼后说:“沉着冷静,认真过细。按程序进行。”

“是。”赖西清敬礼后,转身对着区广南、田显琨下达了“进行两弹对接”的口令。

吊车司机复诵口令后,将原子弹头稳稳地从转运车上吊起来,区广南、田显琨扶住弹头,向导弹仪器舱缓缓靠拢。当弹头距离导弹仪器舱还有30厘米时,赖西清叫了声“停”。区广南和田显琨爬上起竖托架车,紧紧地抵住弹头。在赖西清的指挥下,李玉琢稳稳地操纵吊车,将弹头缓缓地移向导弹对接口。只听咔嗒一声,弹头准确无误地对接到了仪器舱的连接支架上。

田显琨一转身,轻快地跳下托架车。尽管天气寒冷,温度降到了-15℃,但为了操作方便,他脱下皮工作服,取下皮帽皮手套,然后嗖的一下翻身登上起竖托架车的边框。他弯腰弓身,轻轻地把头伸进导弹与原子弹头连接的过渡杆,小心翼翼地把右脚挪进去,再把整个身体蜷曲着慢慢钻进仅有50厘米的狭小空间。虽然他已经是第四次进入这个过渡舱段,但今天和以往截然不同,因为今天他所面对的是一个真正具有核爆炸能力的原子弹头,要把弹头准确无误地连接到导弹弹体,还要连接24根调温软管和信号电缆。也就是说,要把身边的原子弹和导弹的电路气路接通,使原子弹成为受控状态。通俗点说,对接前原子弹是不可引爆的,对接以后,引爆原子弹的路径就通了。

田显琨进到过渡舱,呼呼的风沙不停地从连接杆吹进来,他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又一股风沙刮过来,他猛一回头,目光不由自主地扫到了聂荣臻身上。此时的聂荣臻笔挺地站在离他三米的场坪上,脸冻得通红,大风一下把他的呢子大衣下摆掀了起来。但聂副主席像一尊塑像,纹丝不动地屹立着,炯炯有神的目光正注视着自己。聂副主席坚定有力的目光,就像一道闪电,把田显琨体内的热能激发出来,顿时感到全身暖烘烘的。他默念着对接规程,找到了黄色的调温软管,解开布袋,小心翼翼将它连接到原子弹头的黄色软管上。

“调温软管连接完毕。”

“明白。”郗祁生听到了报告后,跑步到1号掩体,下达了“接通弹头调温”的口令。

田显琨开始进行机械对接。他从区广南手中接过力矩扳手,套上保险带,在手电光照明下,把第一个连接螺栓拧上。接着又顺利地拧上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他慢慢地挪动着身体,转过身,仰着头,艰难地将另外四个螺栓一一拧上。

蜷曲着身躯的田显琨,脚麻木了,手也冻得有点不听使唤。他转换了一下身体位置,连接12根信号电缆。当他连接最后两根电缆时,冻僵的手再也无法屈伸,他按照预想方案,将手伸进胳肢窝下,用体温将手温暖了三分钟,使劲地搓几下,又用嘴哈着热气,总算把电缆连接完毕。田显琨转过身来,准备进行引爆器安装与检测。此时,患有腰肌劳损的腰部隐隐作痛。他定了定神,回想起任务前对操作项目的分析:时间要求最快的是连接调温软管,难度最大的是机械螺栓的连接,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是连接电缆,而最危险的是引爆器的安装和检测。引爆器是控制原子弹引爆的第一道关口,只要把它安装上去,原子弹就具备了爆炸的第一个条件。

说到这,让我们回过头来回顾田显琨事故预想时的一幕吧。当预想到“安装引爆器时万一发生核爆炸”这一危险命题时,田显琨的眼前立即闪现了核爆炸的恐怖画面:随着一声巨响,身边的原子弹爆炸了,自己的身体在爆炸声中随即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他的灵魂则以光速逃逸出去,站到九天之巅,看到一团耀眼的火球出现在发射阵地上,然后从火球中央窜出一条火柱,直冲云天。火柱冲到了一百米上空,浓烟滚滚的火柱立即从中间向四周翻滚下沉,一股股的火,一团团的烟,向四周扩散,越滚越大,在天空中形成一朵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斑斓的巨大蘑菇云。他摸了摸自己,但已摸不到有形的肉体之躯。他想哭,也没有了眼泪。他再次往下看,蘑菇云还在扩大,还在上升……别想了!他命令自己不要再往下想。共产党员是无神论者,哪有什么灵魂呢?共产党员是不怕牺牲的,要是真的在导弹核武器试验中牺牲,那也是无上光荣的。

今天田显琨没有再想这些,而是按照预想方案,专心致志地往下操作。当他转身接过区广南递过来的黑色圆柱形引爆器时,眼睛不经意间再一次望见站在旁边的聂副主席,他老人家正用坚定的眼光望着自己。元帅陪伴着自己操作,无形中使他增强了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他将引爆器轻轻地塞进孔洞中,然后拧紧孔盖,连上引爆器插头,最后用测试仪进行了导通测试,参数完全合格。

到此为止,弹头对接的93个操作动作全部完成。田显琨将测试仪递给区广南,同时接过区广南的手电,把所有的电缆、插头、软管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轻轻地爬出了这个狭小的空间。

田显琨出来后,在区广南和赖西清的搀扶下,艰难下到地面。在一旁密切注视着田显琨的齐啸天,看了看表,一共用了81分钟。

聂荣臻上前紧紧地握住田显琨冰凉的手,连连说:“辛苦了!你为我们的试验立了头功!”随手把自己的呢子大衣披在田显琨肩上。

田显琨热泪盈眶,紧紧握着聂副主席的手,激动地说:“谢谢首长!我不冷,您穿吧。”说着,又把呢子大衣披回到聂帅的身上。

田显琨的腿脚还没有从麻木中恢复过来,寒冷还侵袭着他的身躯。他穿上皮衣,戴上皮帽,向掩体方向走去,但刚迈步,一个踉跄,竟摔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