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自从那个女生搬过来,一切都变得不对劲起来。

心里一直躁动不安,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关注她。

“听我说,听我说,听我说。是我做错什么了吗?这是她发给我的短信,你帮我看看,绝对是她有问题吧?”

起初我很开心。

我在班里没有称得上好朋友的朋友,○○爽朗、坦诚地找我倾诉恋爱、成绩的话题时,我很高兴她能够向我敞开心扉。而且,我的烦恼她也愿意聆听。

可是,我们之间的话题渐渐地被她的心事占据了。

“那个男生应该喜欢我吧?”

“那个老师应该觉得我特别优秀吧?”

“那个女生对我那么冷淡,绝对是嫉妒我吧?”

“我在班上被孤立,是因为我是平凡人无法理解的特殊存在吧?”

必须附和的电话、信件、LINE,日复一日、日复一日,我好想逃跑,但又无法视而不见。

是啦,大家肯定很羡慕你啦,很不甘心啦,因为○○你——越是像这样盛赞对方,这种事就越是永无止境。

看我,看我,看我。

安慰我。

赞美我。

“听我说听我说听我说——”

我一直以为可以控制。

只要随便夸夸她、附和她几句就没事了。可是为什么呢?重要的逐渐不再是她找我商量的内容本身。

我不再继续夸奖她这件事,在○○那里逐渐变成了最严重的问题。

“为什么不回复我——”

“我还以为你是我的好朋友——”

“我明明对你那么好,你却忘恩负义——”

呜呜呜呜,从说话的间隙直接传来了假哭声。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我死给你看。”

“杀人凶手。”

她在电话那头嘟囔了一句。

明明我们既不是正在交往的恋人,也不是好朋友,甚至连朋友都不是。

她心目中最无法原谅的人,却渐渐地变成了我。

自从他来了,一切都变得不对劲起来。

“我是个废物吧。”

“我都保护不了你。”

“说好要保护你的,我却没有做到。”

“我这种人配不上你,你去找个更好的男人吧。”

“可我就是这种人。虽然没有自信,但是不要离开我。”

“我可以为你去死,但是——”

“喂,那种男的到底哪里好?”

“那小子根本不喜欢你。”

这句话之后,他再也没有回复,我不停地等啊等,心想哪怕是暴力性质的内容也没关系,只要回一下就好。可是他一直不回,一直不回,一直不回。

要是他遇到事故了怎么办?他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我担心地等着他的回复,然后,收到了这条消息。

“都怪你。”

“都怪你太纵容我,我才会变成废物。”

看到他这么说,我不知该如何是好。被“喜欢”这句话捆绑,一动也动不了。一起变成废物吧,这句话动摇了我的心。

“一起去死吧。”

面前明明没有敌人,也没有障碍,空无一人,他却想从什么东西那里逃离,还邀请我一起。

自从那个老师来了,我们就变得不对劲起来。

我们班不存在霸凌。

会不会是从这样斩钉截铁地下结论的时候开始,老师心里就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实际上排挤同学在我们班是家常便饭,不受待见的同学经常在课堂上被欺负。不过,老师估计不觉得那算是霸凌吧。

可是无论发生什么,老师都会说“我们班不存在霸凌”。

并没有特别的规定,有人却在班里贴出写有“团结”这个班级目标的招贴纸。吃饭的时候也不能分组,必须全班同学一起吃,班里强调“友爱”,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表现得若无其事。这个班别说是霸凌了,连吵架都会被无视。有一天,我作为班长被叫到老师的工位,被要求看他的电脑。

电脑桌面上打开了一篇名为《大家的纽带》的文章。

文章跟小说一样,写了混乱的班级是如何拧成一股绳的。老师给我看完以后,“啪”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这个故事如何完结,要看你们的表现。我会把它提交给研究会,所以你给我补救一下,让它变成我们班的故事。”

我无言以对,舌头好像被粘住了一样发不出声音。究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自从收到那条信息,一切都变了。

“你写的这些内容是关于我的作品吧?真想不到。太可悲了。你知道自己有多伤人吗?”

我有一个专门发表影评的社交账号,不久之前确实隐去影片名,写了一些对某部影片的感想。写感想本来就是自由的,更何况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这条信息来自创作者本人,所以我选择了无视。

结果我开始不停地收到私信,一条又一条,数量庞大到想忽略都不行。

“既然你这么能说,怎么不自己去创作?”

“要是你连自己写的东西会涉及另一个人都想象不到,就不该那样得意扬扬地写评论。”

“我可是为我的小说赌上了性命的。”

看到小说这个词我才意识到,我的影评只是针对电影,是对方误会了。所以我回复对方:“不好意思,您弄错了。我列举的那些都是对电影的感想,没有一条是针对小说的。”

可是——“别假惺惺的了。”

“都是狡辩。”

“事到如今,我饶不了你。”

“我在你过去的网站上找到了这张照片哦。可以曝出去吧?”

对方附上了一张我和朋友一起拍的脸部照片。可是这张照片我并没有在账号上发出来。我目瞪口呆,随即对方又发来了私信:“家庭住址是△△吧?我要再找找吗?你应该受到惩罚。”

我吓得将对方屏蔽了,结果立刻又收到陌生账号发来的私信:“我是刚刚跟你联系的人。你是逃不掉的,请你接受惩罚。”

惩罚究竟是什么?我明明什么都没有做。我为什么会遇到这种事?

从他说出那种话的那天起,一切就都开始了。

我确实隐隐察觉到,一起打工的同事们都觉得店长有些强硬和粗线条。不过大家都不知道自己会在这里做到什么时候,便都抱着一种“算了吧”的心态,觉得没必要多在意,一直把这些话默默地藏在心里。

可是——

“——喂,你们不觉得店长超让人火大吗?”

这句话将大家的默契给挑明了,然后在不知不觉间——

既然已经说出来了,就再也回不到彼此不说的时候了,可是他们也并没有打算做到那个地步——

没想到大家会把店长——

只要那个学妹在活动室,我就会控制不住自己。

一开始我还以为她是个好女孩,她拥有春风般的笑脸,是魅力四射的社团经理。大家都喜欢上了她,除了我以外的所有人都跃跃欲试,想要看看究竟谁能把她追到手。可是后来听说了那件事,我非常吃惊。听说她不会拒绝任何人的邀请和表白。所以——

不知不觉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那个男人来了之后,我家就变得不对劲起来。

那个人——

——

【黑暗骚扰】

由于精神或心灵处于黑暗状态而产生的,将自己的处境或感受强加于对方、使对方感到不舒服的言行。无论本人是否别有用心,只要使对方感到不舒服、伤自尊或受威胁,即为黑暗骚扰。

【黑暗家族】

散播黑暗者及其集合体。无处不在,包括你的身边。

【暗祓师】

从散播黑暗者身边逃离、祛除他们体内的黑暗,以及以此为业者的总称。

※本故事纯属虚构。

与实际存在的任何团体或个人一概无关。

但是,黑暗骚扰或许存在于每个人身边,请务必小心。

注释:

[1]日本的一种喜剧形式,类似中国的对口相声。一个人负责吐槽,一个人负责装傻。?译者注(如无特殊说明,后文皆为译者注)

[2]白石要的罗马音。

[3]日语中的“です?ます体”为敬体,名词句尾加“です”更加礼貌。

[4]一款即时通讯软件,类似于微信。

[5]原文为 “たけやぶ、やけた”,正读倒读都一样,是日本有名的回文。

[6]日本小学的常见活动,在上学或放学路上,举着小旗护送孩子过马路,通常由家长轮班。

[7]日本的一个独特概念。根据日本文科省的定义,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每年缺勤达30 天,就被记为“不登校”。不同于家庭贫困或伤病等被动缺席,“不登校”是学生主动地长期逃学。

[8]即Instagram(照片墙,简称:INS 或IG),是Facebook 公司的一款免费提供在线图片及视频分享的社群应用软件。

[9]因工作需要,不少日本已婚男性需要到海外或外地工作,其中一些人选择不带家属,这类人被统称为“单身赴任”。

[10]泽渡博美的罗马音。

[11]年幼孩子(多为幼儿园、小学)的母亲间的交友形式。妈妈们常常在公园、保育园、幼儿园等地认识,成为朋友。在妈妈友间也存在着小社会,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

[12]日本的中小学实行三学期制,4~7 月为第一学期,8~12 月为第二学期,1~3 月为第三学期。

[13]指在葬礼之前放在死者枕边的花,通常由亲朋好友在收到讣告后赠送。

[14]原文为“ちゃん”,谐音为“酱”,是关系最为亲密的称呼,一般用在关系较好、彼此比较熟悉的朋友或夫妻、家人之间。

[15]指凭借自身地位、专业知识以及人际关系等职场优势,超出正常业务范围,给人造成精神和肉体痛苦、恶化职场环境的行为。

[16]Maternity harassment,母职霸凌、孕妇骚扰。职场中因为女性行使母职,而被上司或同事“嫌弃”,在职场中处于不利环境。比如因为生育育儿,而丧失升职加薪的机会,甚至被减薪劝退等。

[17]放在笼屉上蒸制而成的荞麦面,蘸热鸭汁吃。

[18]原文中老太太对白石的称呼为“先生(せんせい)”,是对老师、律师、医生等的敬称。

[19]二子的发音为“にこ”,和表示笑眯眯的“にっこり”发音相近。

[20]男装和女装扣子的方向不一样,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在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