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贪污

初冬的天气是有一些冷的,人都不爱动了,像李恒这样的就更不爱动了。人整个懒散了下来,脑子似乎都不想动了。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李恒躺在院子中央阳光下,旁边的石桌上放着茶叶点心,喝上一杯茶,随意地翻看一下手里面的画本,日子舒适且惬意。

李恒脸上带着笑容,半眯着眼睛异常享受。

来到这个世界这么长时间了,自己终于有机会体验一下这样的生活了。刚穿越的时候担心没命,整日里忙来忙去,钩心斗角。

“刚过中午,你就如此颓丧。”李景隆从远处走了过来,一脸不满的盯着自己的儿子说道。

“爹,没什么事,还不能让人安稳一下?”李恒有些不满的说道。

“怎么没有事?”李景隆瞪着眼睛说道:“让你跟我去接盛庸,你怎么不去?”

“爹,不但我不想去,我还不想让你去。”李恒翻了一个白眼说道:“你是不是觉得皇上不杀人了,现在的事就过去了,咱们就安全了?”

李景隆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地说道:“你的确跟我说过,我也心里也明白,可有些事情我也不得不去做。”

“要我说你就辞官得了。”李恒没好气的说道。

李景隆沉默了。

李恒没再说,自己老爹一辈子沉迷于功名利禄,想让他在现在这个时候放弃,根本就不可能,自己也就是痛快痛快嘴。

“爸,你不想辞官,儿子也不逼你。”李恒想了想之后说道,“但是有一件事情你记住,千万不要和建文旧臣有什么勾连,尤其是那些降臣,尤其不能让他们唯你马首是瞻。”

“没有没有,”李景隆有些尴尬,连忙摇头说道,“只是念旧谊,有些推脱不开罢了,其他的事情都没有。”

李恒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没再说。

有些事情不是自己说了就能够阻止得了的,建文旧臣或者说现在的降臣,他们根本没有安全感,朝堂上很多人看他们不顺眼,想要弹劾他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抱团取暖。

在武将这一边,自己的父亲战绩虽然不怎么样,可地位最高,是曹国公,再加上现在又最受皇上的重视,很容易吸引一大群人过来。

即便这些人不干什么,只是抱团取暖,一样会引人怀疑。

表面上看没什么大事,可一旦有什么事情的时候,那就麻烦了。一旦让朱棣感觉到不舒服,所有人都得完蛋,首当其冲的就是自己家。

“爹,你心里有数就好。”李恒摇了摇头,又躺了回去。

李景隆咳嗽了一声,有些迟疑着说道:“你这几日就一直在家里躺着?”

“不然呢?”李恒转过头说道:“皇上已经下旨了,难民由官府发往北平,移民身边,这件事情不用我负责。皇上也没给我别的差事,我不在家呆着做什么?”

“不是让你去五军都督府当差吗?”李景隆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道:“皇上现在信任你,正是你多做事多立功的时候。”

“爹,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李恒冷笑地说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你儿子现在正是低调的时候。五军都督府是谁做主?我现在去了会有好果子吃?”

“行,即便你不愿意去五军都督府,”李景隆语气颇为急切地说道,“你总可以去见一见高阳郡王吧?跟他多走动走动,多亲近亲近,皇上下个月册封皇后,等过年就会册封太子。”

“现在太子之位没定,你和高阳郡王多走动走动,以后你就是潜邸的旧臣,到了那个时候谁还敢为难你,谁还敢为难咱们家?”

李恒眨了眨眼睛,坐直了身子,态度严肃地说道:“外面都在传这件事?”

“那可不!”李景隆用力地点了点头说道,“高阳郡王府邸每天都车水马龙,无数人都去巴结,你既然和王爷有了这种缘分,就不要放弃啊!”

李恒又躺着回去摇头道:“我不会去的,爹,你也不要乱来,高阳郡王当不成太子的,咱们家可不能搅和到这件事情里面去。”

“你胡说什么?”李景隆一脸严肃地说道,“高阳郡王怎么做不了太子?靖难旧臣,勋贵勋戚,甚至是五军都督府上上下下,全都支持高阳郡王。”

李恒摇了摇头说道:“爹,有些事情别人能做,不代表咱们家也能做。这件事情您不要说了,我自有主意。”

既然说不了李恒,李景隆只能摇了摇头叹气。

李景隆有些想不明白,明摆着的好事情,儿子为什么就不愿意去做呢?只要有了高阳郡王做靠山,自己家还用受谁的气?

高阳郡王做了太子,谁还能不给自己加面子?

目送自己的父亲离开,李恒无奈地摇了摇头,实际上现在的风气的确如此,大家全都看好朱高煦,毕竟他战功卓著,在武事上极为精善。

一路走过来有很多功劳,跟那些靖难将领们打成了一片,深得他们的支持。同时又深得朱棣的喜爱,朱棣曾无数次表达过老二像我。

反观大皇子朱高炽,读书人,仁义自居。

对于这样的皇子,勋贵集团天生就没有好感,他上位之后肯定会重用文官,我们这些人怎么办?大家的利益不一致啊!

现在文官被大清洗,势弱,看起来朱高煦占了上风,颇有几分势在必得的意思。实际上却不会是这么回事,文官很快就要翻身了。

喝了一口茶,靠在躺椅上半眯着眼睛,把书往脸上一盖,李恒准备睡一觉。

脚步声响起,一个声音凑到了李恒的身边,压低了声音开口说道:“公子。”

李恒把书拿了下来,挑了双眼皮,微笑着开口说道:“原来是老三叔,有什么事情吗?”

“公子,秋蝉发了消息过来,事情已经布置完毕了,螳螂这两天应该就会有行动了。”李三低着头,神情有些古怪的说道。

李三是李景隆家的老人了,是家里的老管家。

李恒跟李景隆被放出来之后,李恒整日里忙前忙后,前些日子又帮着家里面买了很多的东西,李景隆也就把一些人手给了李恒。

事情做完了,李恒就留下了几个使得顺手的人,其中就有李三这位老管家。因为他的年纪大了,经验也老道,李恒就称呼他为三叔。

“不错,不错。”李恒笑着开口说道,“我还以为他们不会上当,没想到他们还来了,过了这么久才上当,他们还真的是挺谨慎的。”

“是啊!李三点了点头说道,“的确很谨慎儿,查了好几次了,要不是秋蝉做事小心,恐怕他们已经察觉出不对的地方了。”

“做得好,”李恒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告诉秋蝉,事成之后,我答应他的事情绝对不食言,让他好好做,咬着牙把这一关过过去。”

“公子,我明白。”李三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我一定会转告给秋蝉。

虽然不是第一次提到这个名字了,可李三还是觉得有一些怪怪的,他也曾经问过自己家的公子,这秋蝉究竟是何意?

李恒则是告诉他,这只是个代号,没有其他含义。

李三虽然不太相信,可是也接受了自己家公子的说法。

李恒当然不会告诉他秋蝉和螳螂的意思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更不可能告诉他自己现在正在算计别人。

得意地翘起了二郎腿,李恒转头对旁边的李三吩咐道:“本公子今天心情很好,让人准备一桌酒菜,本公子晚上要喝一点。另外吩咐厨房,院子里的人都加两个菜,要加肉菜,每两个人分一壶酒,你安排一下。”

“多谢公子赏!”李三笑着拱了拱手道。

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的房间。

有些烦躁地将手中的文书扔下去,陈瑛脸上的表情有些难看,自从在李恒的面前吃了瘪之后,自己在京城的声望可以说是一落千丈。

弹劾谁都显得没有什么威力。

盛庸回来了,自己原本想着找找茬,看看能不能从他的身上下手,结果听说李景隆带着一群人去迎接盛庸了,还抱头痛哭,陈瑛更是气得不行。

自己当年私自结交藩王,直接被发配到了广西,惩罚是有多重?三年,自己在广西待了三年,你们知道这三年我是怎么过的吗?

你们这些人在南京城吃香喝辣的,我在广西偏远之地受寒受苦。

现在反过来了,燕王登基做了皇上,我也翻身了,现在轮到你们受苦了,回到你们去经历我的经历,让你们明白一下什么叫真正的活着不如死了。

脚步声响起,两个人停在了门口开口道:“陈大人可在?下官张文道、赵林楚有事求见。”

“进来吧!”陈瑛压了压自己烦躁的心情说道。

两个人迈步走了进到了陈瑛的身边,躬着身子开口说道:“陈大人。”

轻轻的点了点头,陈瑛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道:“两位大人请坐吧!来人,看茶。”

茶水很快送了上来,其他人也退了出去。

喝了一口茶水之后,陈瑛看了一眼两个人说道:“两位大人今天一起过来,怕不只是到我这里喝茶这么简单吧?”

“当然了,”张文道放下手中的茶杯说道,“不知道大人是不是还记得上一次下官说的胡姓商人之事?”

陈瑛先是一愣,随后面露喜色,语气有些急切地说道:“可是给城北供货的那个商人?后来又买了李家的商铺的那个人?”

“正是此人。”张文道用力的点了点头道。

“你们说服他了?”陈瑛有些迫不及待地说道:“他答应你们愿意出来指证李家了?”

“这倒没有,”张文道摇了摇头说道:“我们暗中探查了一番,一直以来这位胡姓商人都是受到李家的庇护,每年他做生意的利润都会给李家分润一些。”

陈瑛表情没有什么变化,这在大明根本就不是什么稀罕事,想了想之后,他开口问道:“你们找到证据了?”

张文道笑着摇头道:“下官根本没去查,这件事情查到了也没什么用,下官是找到了胡家商人身边的一位心腹下人。”

“怎么说”?陈瑛终于来了兴趣道。

“他愿意指证胡姓商人。”张文道笑着说道。

“他有证据?”陈瑛略微迟疑着说道。

“他没有证据,”张文道摇了摇头说道,“但是他可以算是首告之人,他也可以证明胡家商人在难民营上确实贿赂了李家,李恒真的贪污之人啊!”

“没有证据,怕是不能治李家的罪啊!”陈瑛捋着胡子说道。

“大人,您怎么忘了?咱们是御史,咱们可以风闻奏事,根本不需要证据。”张文道一脸疑惑的说道,只要让皇上相信,咱们就可以查账了。”

“贪污就是贪污,只要用心查肯定能查得出来,李家小儿无论怎么隐藏都没有用。”张文道信心十足的说道,“实在不行还可以从胡家那边下手查。”

陈瑛站起了身子,在屋子里面走了几个来回之后说道:“就按照你们说的办,咱们也让陛下看看风闻奏事能够行之有效,是有其原因和理由的。区区奏折制,岂能取而代之?”

“大人英明。”张文道和赵林楚对视的一眼全都面露喜色,连忙站起身子说道。

在陈瑛的心里面,他也想过放弃,他也想过换一个人,他每当他想起要这么做的时候,心里面就异常的憋闷,异常的不舒服。

他知道自己如果不做点什么,不让李家倒台,这辈子念头都不通达。

“我就不信这次你还能躲得过去。”陈瑛咬牙切齿地说道。

随着册封皇后的圣旨下达,朝堂上下一片喜色,眼看要过年了,自然是双喜临门,朝廷内外都想借着启示,冲一冲这一年以来的晦气。

明年就是永兴元年,大家都想着新年新气象。

一份奏疏送到了朱棣的面前,一下子打破了安定祥和的局面。

李恒被弹劾了。

弹劾的原因是他贪污赈济难民的银子。

一时之间,京城安定祥和的气氛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