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开明的经济文化政策

唐朝从贞观初年到开元末年,经过100多年的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达到了全盛时期。一个小的县城也有万把户人家,稻米十分油润,大米也非常洁白,公家或私人的仓库里都装满了粮食。全国各地都很太平。出远门再也不必挑选好日子,齐鲁生产的丝织品一车又一车在各地畅销,男子养牛耕种,妇女采桑养蚕,大家安居乐业。

在生产恢复发展的基础上,开元年间物价较为低廉平稳。开元十三年(725),“东都斗米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此后直至天宝末年,物价长期稳定,“两京斗米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二文”。物价低廉平稳对社会的安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唐朝户口亦逐渐增长。在武德年间,全国有户20万,贞观时增至30万,永徽三年(652)上升至380万户,神龙元年(705),全国有户615万,有人口3714万。而到开元、天宝年间,人口增加更快,在天宝十四年(755),全国户数增至891万,人口达5291万,这是唐朝人口统计的最高数字,由于有相当数量的人不在簿籍,所以政府统计的户口数比实际户口数要低。估计,天宝年间全国实际户数至少有1300万至1400万,按一户五口计算,唐朝全国约有6000万至7000万人。垦田面积据其估计约有800万至850万顷左右。

政局的安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玄宗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例如,开元二年(714),他命戴谦开掘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东北50里的甘泉渠、25里处**河渠、20里处的灵长渠及千亩渠,当时引水灌溉的田地面积达千余顷。

这些农田水利的兴修,对抵抗旱灾、增加粮食产量大有裨益。此外,唐玄宗还下令招募社会流民耕种荒田,免征5年赋税,刺激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玄宗采取了这些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使全国出现了“高山绝壑,耒耜亦满”的局面。为了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并抵御天灾,玄宗又极力主张恢复常平仓、义仓制度。常平仓的设置,主要在于平抑粮价,防止年丰谷贱伤农和荒年谷贵伤农。而义仓的设置,主要在于荒年救灾和青黄不接时向农民免息贷种。

手工业方面,陶瓷、纺织、印染、造纸、印刷等各行各业较前代也有较大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迅速发展。“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有毛驴可供客人选租,数十里之内必有驴驿。南起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富商大贾空前活跃,社会财富的增加,使国力也空前强盛。

社会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玄宗本人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帝王,对当时文化艺术氛围的形成不无影响。玄宗特别擅长音律,使得当时的音乐舞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盛唐诗歌最为后世称道,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如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李白和杜甫等,都是光耀千古的诗坛泰斗。他们在诗中歌繁华、吟出塞,全面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文化特征;其他如书法、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也无不有显著成就,这些在以后的章节详细介绍。

唐玄宗前期,国家政治生活像唐太宗、武则天时期一样,保持着相对宽松与开放的面貌。也正是因为有了从初唐至盛唐比较清明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所以,在进入中唐以后也出现了像初、盛唐时的魏徵、姚崇、宋璟那样敢于讲真话的贤臣名相,和一大批敢于评论当时政局的官员和文人,如颜真卿、刘晏、杨炎、陆贽、王叔文、杜黄裳、李绛、白居易、斐度、孟简、王涯、李训、郑注等。举一个颇能说明问题的例子:任左拾遗的白居易能够屡屡当面纠正宪宗过失,指斥“陛下错”而不至于获罪。

那时,由于政治相对比较清明,文禁较为宽松,所以诗人群体对于皇帝与朝廷权贵的批评大抵都是直抒其言,无所忌惮的,有时甚至达到嘲讽挖苦甚或侮谩的地步。即如白居易任左拾遗之前的元和元年(806),他在盏至县(今陕西周至)任上,就曾写下著名的《长恨歌》,公然拿玄宗与杨贵妃情事开涮,以“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李商隐也在《马嵬》诗末尾云:“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也是讽刺玄宗贵为天子多年,却保不住爱妃,反倒不如普通百姓能够夫妇长相厮守。如此群体性地张扬皇帝隐私,亵慢帝王尊严,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大概只出现在唐代!

“开元盛世”是唐朝百余年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所创造的,它的出现与唐皇朝统治者也有很大的关系。但随着唐玄宗统治趋向腐败,各种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危机也进一步暴露出来。

唐玄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有争议的皇帝,他前期的成就与后期的反差判若两人,他把唐王朝推向了顶峰,也为唐王朝的衰落埋下了种子。

点 评

唐玄宗到底不是唐太宗和武则天,他的“开元盛世”,“守成”的意味多于“创新”。而“开元盛世”所以能达到唐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顶峰,并非他比唐太宗、武则天两位先辈贤明和有能力,而是借乘了他俩已开启的顺风船罢了。他在进入开元后期便渐生骄奢之心,开始享乐,以致“视金帛如粪土,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在政治上开始听不进反面意见,连续重用奸佞小人李林甫与杨国忠为相,军事上任用骄横跋扈、野心勃勃的杨思勖、安禄山等为主帅,好大喜功,轻启边衅,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最终酿成历时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唐朝由此从极盛的顶峰开始下落,出现藩镇割据,盛唐局面从此结束。

尽管如此,唐朝自太宗、武则天以来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经济方针和人文传统的余威还在。玄宗以来的十几代皇帝从总体上看,大多能努力以“贞观之治”为圭臬,在日益复杂和加剧的各种矛盾中奋力周旋、抗争,力图做中兴之主。因此,盛唐以后,社会经济的总水平,是在一条缓慢下降的曲线上大体维持着一个仍显繁荣的格局。如果再拿唐朝与之前及之后的历代王朝相比,时间跨度不到300年的唐朝的综合国力则毫无疑问地当属整个中国封建社会2000多年历史上的最高峰。

相关链接

唐玄宗小传

李隆基(685—762),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

神龙元年(705),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国号,但政权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少帝被迫逊位,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李隆基因除韦后有功,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年号先天,是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死太平公主,尽诛其余党。年号改为开元,唐代进入了开元至天宝长达四十余年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阶段。

历史学家对于唐玄宗的评价很多样,他本人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皇帝,但他所统治的时期可以称其为“大治大乱”。前期的卓越成就与后期的昏庸无度相当,可以说是一个功过各半的政治家。他是一个多情的男人,由于对杨玉环的钟爱,荒废了朝政。因此唐玄宗的成败,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评说就会有不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