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旧主逝劫数难逃

嘉庆四年 (1799年)正月,乾隆病危,嘉庆一直守在病榻前。然而,乾隆病势愈重,纪晓岚和刘墉入宫探望,乾隆嘱咐他们二人好生辅佐嘉庆。最后,乾隆宣和珅进宫,望着弥留之际的乾隆,和珅不禁泪流满面。乾隆首先开口问道:“你现在执掌军机处,西南各省的白莲教叛军剿灭得怎么样了?”和珅回道: “臣无能,西南各省的叛军依然猖獗。”乾隆叹口气说:“从嘉庆元年到现在,三年多了,白莲教叛军怎么越剿越多,难道是天要亡我大清?”和珅忙安慰道: “太上皇勿忧,臣誓灭叛军。”

在弥留之际,乾隆突然回光返照,要求和珅执笔,他要口述一首《望捷诗》。和珅领命,乾隆用最大的力气口述道:

三年师旅开,实数不应猜。

邪教轻由误,官军剿复该。

领兵数观望,残赤不胜烖 (灾)。

执讯速获丑,都同逆首来。

这是乾隆生平写的最后一首诗,可见其对持续蔓延的白莲教起义的担忧。口述完这首 《望捷诗》后,乾隆带着未能扑灭白莲教起义的遗憾,不情愿地闭上了双眼,享年88岁。和珅哭倒在地——乾隆的去世也标志着他政治生涯的终结。

乾隆死后,谥号为 “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葬在裕陵。

此时清王朝已经面临严重的危机,民生困顿,民不聊生。乾隆留给嘉庆的不再是什么盛世,而是一个矛盾交集、问题成堆,正急剧走向没落的衰败之世。可以说,嘉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也使他成为清朝历史上一位起到转折作用的帝王。如果他能够兴利除弊、解决危机,那么大清王朝将继续康乾盛世的繁荣,否则就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就在乾隆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嘉庆便下定了决心,马上发布了亲政后的第一道圣旨:命和珅与福长安为乾隆守灵,不能外出,以示诚心。

当此之际,吏部给事中王念孙首上弹劾奏章,列举和珅种种不法之事,弹劾和珅。

当天晚上,嘉庆给自己的老师朱珪下了一道密旨,命他三日内赶到京城。与此同时,嘉庆紧急召见内阁大学士刘墉,商议处置和珅的事宜。

刘墉说:“和珅在朝中党羽众多,皇上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否则,一旦他缓过神来,后果不堪设想。”

嘉庆胸有成竹地说:“朕运筹久矣,你马上入职军机处,朕任命你为首席军机大臣。”

少顷,成亲王永瑆进宫见驾,嘉庆对他说:“皇兄,朕任命你为九门提督,掌管京城卫戍部队,你马上率兵入宫。和珅与福长安正在守灵,你的任务是隔绝和珅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永瑆领命而去。

此刻,和珅正在为乾隆守灵,对于自己被架空一事仍一无所知。但福长安隐约有一股不祥的预感,他担忧地对和珅说:“我们在这里守灵,与外面消息不通,不知道皇上此刻在做什么?”

和珅安慰他道:“太上皇刚刚驾崩,朝中文武百官皆居丧,皇上不可能在此时对我们下手,待守灵完毕,我自有安排。”

福长安仍心有疑虑:“我总感觉宫中的气氛有些不对,我们是不是已经被皇上给软禁了?”

和珅自信地说:“不可能,皇上手里没有一兵一卒,你不要多想,安心守灵吧!太上皇尸骨未寒,皇上不可能在此时动手。”

朱珪接到嘉庆的密旨后,日夜兼程向京城赶来,他一路上换马不换人,只用了三天时间便赶到京城,面见嘉庆。嘉庆将目前的情况详细述说了一番,朱珪问道:“下一步皇上计划怎么做?”

嘉庆说:“朕这次决定彻底拔除和珅这个毒瘤。请老师持朕密诏晓谕群臣,鼓励他们揭发和珅的罪行,一旦罪证确凿,朕就拿下和珅。所有这些必须赶在太上皇出殡之前完成,绝不能让和珅有还手的机会。”

事不宜迟,朱珪马上活动开了。太上皇驾崩,和珅为太上皇守灵,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由于长期以来和珅与嘉庆之间的微妙关系,朝中依附于和珅的大臣都感到惶恐不安。就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朱珪手持嘉庆的密诏四处活动,很多大臣见到朱珪后都明白和珅的末日即将到来,于是纷纷上表弹劾和珅。前后仅两天的功夫,弹劾和珅的奏折便如雪片般飞到嘉庆的案头。

一时之间,众臣群起攻击和珅,甚至将和珅比作曹操、王莽,说他有篡夺皇位的野心。刚刚掌控政权的嘉庆感到有点难以招架,不得不考虑怎么收场,让朝廷回归正轨。

就在嘉庆进退两难、内心焦虑之时,直隶布政使吴熊光来到了北京。

吴熊光是江苏人,进士出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累迁刑部郎中,改御史。吴熊光性格耿直,他担任军机处秘书的时候,有一次乾隆想召见军机大臣询问事情,恰好他在值班,乾隆问了几个问题,他的回答都深合圣意。乾隆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想要提拔他,于是让和珅尽快落实此事。和珅借口说吴熊光品级不够,乾隆当场下旨让吴熊光晋级;和珅又说吴熊光家穷,乾隆马上下旨赏银1000两。和珅仍继续找借口,反复阻挠,最后乾隆勃然大怒,和珅才照办,但不到半年,他就把吴熊光调了外任。

吴熊光抵达京城后,嘉庆特意召见了他,在谈话中,嘉庆谈到有人揭发和珅有野心谋权篡位。对此,吴熊光直言不讳地说:“和珅贪污,罪不容诛,但要是硬给他扣上个篡位谋反的罪名,臣不敢苟同。”

嘉庆不解,问道:“为什么呢?”

吴熊光解释道:“凡有不轨之心者,哪一个不收买人心?今天看和珅倒台后,朝中大臣没有一个真正归附他的,如果他敢造反,又有谁会跟随他呢?”

嘉庆觉得他言之有理,又追问道:“朕这么快处理和珅,会不会有点操之过急?”

吴熊光回道:“和珅受到太上皇的格外恩宠,不思报效,反而贪赃枉法。如不从速办理,百官必然观望揣测,说不定徒生事端。皇上处理神速,是端正朝纲的大义之举。”

嘉庆点点头,又问:“如果现在结案,是否妥当?”

吴熊光听了,毫不犹豫地说:“结案迅速,才能稳定时局。”

看来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对和珅下手了。嘉庆亲自草诏,派朱珪到太上皇灵位前拘捕和珅。

和珅正在守灵,忽见朱珪带兵前来,不由大惊失色。朱珪高声朗读嘉庆的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首席军机大臣和珅贪赃枉法、败坏朝纲,罪不容诛。兹将和珅革职查办。”

和珅和福长安都听得目瞪口呆,一时不知所措。这时,朱珪一声令下,将他们押入狱中。一代权臣和珅就这样沦为阶下囚。

和珅下狱后,嘉庆下旨将原先被和珅排挤走的军机大臣董诰和王杰官复原职,并让他们负责搜集和珅的罪证。很快,嘉庆公布了和珅的20条大罪。

第一条大罪:嘉庆刚被立为皇储时,和珅向嘉庆暗献玉如意。嘉庆说,和珅此举名为拥戴,实为贿赂天子——说和珅拿一个玉如意贿赂天子,实在是有点牵强附会,皇帝富有四海,何须他人贿赂。其实,和珅向刚被立为皇储的嘉庆献玉如意,确实是出于真心拥戴之意!嘉庆之所以批判和珅,说他贿赂天子,实际上也是对大贪官和珅的一种讽刺。

第二条大罪:太上皇乾隆在世时,和珅经常骑马在皇宫中横冲直撞,僭越礼法——乾隆在世时,曾批准和珅可以在紫禁城内骑马,现在乾隆死了,嘉庆就不认账了。

第三条大罪:和珅虽然患有腿疾,但并非时时发作,而和珅经常假托腿疾,乘轿入宫,肆无忌惮——和珅的腿疾只有在天气恶劣的时候才会发作,假托腿疾乘轿入宫的事情,还真没有冤枉和珅。

第四条大罪:和珅利用手中职权勾结宫中的太监,暗中将遣返出宫的女子纳为小妾——这条罪名也没有冤枉和珅。

第五条大罪:西南各省白莲教造反,朝廷派大军征剿,和珅把持军机处,谎报军情,贻误战机,致使西南匪患迟迟未能消弭——阿桂去世后,和珅接任首席军机大臣,为了讨太上皇乾隆的欢心,和珅在军机处与其党羽福长安向年迈的乾隆报喜不报忧,使得西南地区的匪患日益严重,清军深陷泥淖之中。仅此一条罪名,就足以置和珅于死地了。

第六条大罪:太上皇乾隆病重时,朝廷上下无不忧心如焚,而和珅却谈笑自若——这条罪名是从道德方面谴责和珅。其实,太上皇病重时,和珅比任何人都更加难过,因为太上皇的生死将直接影响他的政治生涯乃至身家性命。

第七条大罪:昔日,太上皇乾隆批阅奏章时,因笔误而写错字,和珅竟然代为撕掉——和珅的行为确实是犯了大罪。

第八条大罪:和珅在担任户部尚书时,专权跋扈——此罪名属实。

第九条大罪:循化等地有暴民作乱,聚众千人,为害一方,地方官上报朝廷,和珅竟然将奏报私自扣下,隐匿不报——这条罪名确有其事,其时乾隆身体欠佳,和珅怕乾隆知道后会担心,遂对暴民作乱一事隐匿未报。后来,暴乱虽然没有进一步扩大,但和珅难辞其咎。

第十条大罪:太上皇乾隆驾崩后,嘉庆谕令蒙古王公俱来吊唁,和珅却假传圣旨,命蒙古王公俱不必来京,居心叵测——此罪名没有冤枉和珅。

第十一条大罪:和珅任职吏部时,乾隆命其对朝廷官员量才委用,和珅却任人唯亲、党同伐异,苏凌阿和吴省兰都是和珅通过暗箱操作提拔起来的。

第十二条大罪:首席军机大臣阿桂去世后,和珅在军机处肆意清洗异己。这条属实。

第十三条大罪:和珅家的房屋多有用楠木建造者,僭越逾制——在清代,楠木是皇家御用之物。

第十四条大罪:和珅在蓟州大兴土木,建造和陵,陵墓规格与皇陵无异。

第十五条大罪:所藏珍珠手串二百余,多于大内数倍,大珠大于御用冠顶。

第十六条大罪:宝石顶戴乃御用之物,和珅竟然暗中收藏,且数量多于大内。

第十七条大罪:藏银、衣服数逾千万。

第十八条: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埋银三百余万两。

第十九条大罪:和珅作为朝廷大员,却同时经营生意,与小民争利,罔顾廉耻。

第二十条大罪:和珅的管家刘全从事当铺生意,经常依仗和珅的势力欺行霸市。

嘉庆公布和珅的20条大罪后,马上下旨抄家。查抄结果显示和珅的财产多得惊人,这些财产包括土地、房产、黄金、白银等。普遍的说法认为和珅的总财产达10亿两白银,清朝当时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几千万两白银!

嘉庆得知和珅的家财数量后,不由得又惊又喜。惊的是和珅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敛集如此巨额的财富,他因此愈发对和珅恨之入骨,朝廷内竟存在如此之贪官,如此之祸患,严重危害到了江山社稷;喜的是从此国库可以充实了,再也不用过国库空空的日子,更重要的是,终于可以治和珅的罪了,任凭他再奸诈狡猾,也没法翻身。

随后,嘉庆要求各省督抚议和珅的罪。直隶总督胡季堂首先向和珅发难,建议判处和珅凌迟,其他各省的督抚也纷纷上表附议。

为慎重起见,嘉庆就如何处死和珅的问题征询刘墉、朱珪二人的意见。刘墉首先开口道:“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他只是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我与他同朝为官多年,深知他对太上皇忠心耿耿,并无谋反之意。请皇上从轻发落,判处凌迟太重了。”

朱珪也基本同意刘墉的意见,他说:“和珅为官多年,臭名昭著,但他毕竟是太上皇旧臣,如今太上皇刚刚驾崩,就凌迟处死他,确实不太妥当。但和珅必须得死,请皇上赐他自尽吧。”

嘉庆然其言,命人持白练一条送给狱中的和珅。

和珅自从入狱后,已知难逃一死。嘉庆四年 (1799)正月十五日,时值元宵佳节,在万家团圆之际,身处刑部大牢的和珅备感凄凉和愁苦,想起往年家中欢喜热闹,自己在众人簇拥下悠然自得、尽情享乐的情景,不由感慨万分,提笔写了 《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

其一:

夜色明如许,嗟令 (余)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

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

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其二: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

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

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断 (新)。

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

从以上两首诗可以看出,和珅已经预感到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末日即将来临,伤感前事,发出几声悲鸣。他至死仍执迷不悟,表现出“落花流水春去也”般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正月十八日,和珅在狱中接到白练一条,刘墉和朱珪站在牢房外面监刑。和珅饮酒数杯后,冷笑一声,从容赴死。

上吊前,他口占一绝,留下了一首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和珅至死,他的富贵梦、权力梦从来都没有醒过。

刘墉目睹和珅自尽的全过程,失声叹道:“和珅生前是太上皇身边的大红人,如今可以追随太上皇去了,两人在黄泉路上再相见!”

和珅伏法后,嘉庆下罪己诏曰:“朕继位之初,西南各省白莲教造反,今历时数年而未尽剿。此次白莲教暴动,很多人说是官逼民反,朕认为皆是因为贪官污吏横行不法,而和珅则是天下贪官的代表。朕俯察民情,顺从民意,已经将大贪官和珅绳之以法,望四海臣民百姓切勿再听信邪教蛊惑,妄起刀兵。国家幸甚!百姓幸甚!”

和珅虽然已经被铲除,但他在全国的党羽众多,是否要一网打尽呢?在办理和珅案件时,为了避免引起连锁反应,嘉庆从一开始就反复强调罪在和珅一人,余皆不问。这对稳定时局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有消极作用,那就是使大量贪官成了漏网之鱼。

但也有一人例外,他就是福长安。福长安兄弟几人都在朝担任高官,且是乾隆的侄子,其妻也是皇族,所以满朝文武都要让他三分。嘉庆本来很看重他的特殊身份,希望能把他从和珅的阵营中争取过来,但他却死心塌地追随和珅,一点也不提供和珅的罪证。嘉庆对他万分痛恨,所以连他一起治罪,但念他属于皇亲,判处斩监候。

和珅这棵大树倒了,在下面乘凉的人必然也跟着遭殃。和珅的管家刘全被嘉庆流放3000里,刘全的几个儿子也一并流放。和珅的小妾长二姑、吴卿怜先后自尽;其他小妾统统被朝廷变卖为奴,而且永远不准捐赎。

嘉庆虽然仇恨和珅,但他很疼爱自己的妹妹十公主,而且丰绅殷德并没有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加上十公主为其苦苦求情,因此嘉庆并没有加罪于丰绅殷德,只是免除其大部分职务。同时,十公主享有的一切礼遇照旧,让他们能维持正常生活。

在被免除大部分职务的几年里,丰绅殷德充分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嘉庆十一年 (1806年),朝廷授予丰绅殷德头等侍卫,擢副都统,后赐伯爵衔。由于生活抑郁,官场又不得志,丰绅殷德于嘉庆十五年 (1810年)患病,不久病逝,年仅36岁。

和珅得势之时曾梦想死后像皇帝一样风光气派,在蓟州 (今蓟县)修建了巨大的坟墓,规格甚至超过了亲王,民间称之为 “和陵”,可惜他没来得及 “住”进陵墓便被赐死。在他死后,嘉庆认为 “和陵”逾制,下令强行拆毁。和珅死后,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在蓟州找了一块地,草草埋葬了他。

人们常说,爬得越高、摔得越狠。和珅从权力的顶峰一下子跌落到万劫不复的深渊,仅仅十几天便由 “当朝第一宠臣”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的一生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也是他贪权纳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现代人最为津津乐道的是和珅的贪,他身后的财产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这也使其天下第一巨贪的形象就此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