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调军

其实所谓家中晋地的奴仆什么的,都是范正编出来,压根儿就没有的事情。范正之所以知道南北语言有这样的差异,是因为他前世本身就是北方的人,他的老家就在冀晋交界处。

而“知不道”这个词,就是范正家乡话里常用的词,也正因为如此他听到王志的口音才会觉得很熟悉,这俩人按照前世的说法,是老乡啊!

范正解释完毕后,众人有些惊异,但也慢慢接受了,毕竟范正没必要在这件事情上说谎。而且根据何文君描述的昨天范正审问金乡时,金乡心虚崩溃的表现来看,这罪状应该是真的了。

这罪状的大致意思是:王志是一年前从蒙国来到这里的,在临安城里结识了金乡三人,之后通过各种洗脑和威逼利诱,成功让三人成了王志的眼线……

“陛下,按罪状所述,这王志很有可能是蒙国派来的细作啊!”姜行忧心忡忡地说道。

此话一出,众人皆露出了凝重的表情。蔚蒙两国常年处于交战状态,已经几十年没有人员往来了,所以王志的到来是一件很出人意料的事情。这意味着蒙国竟然能突破蔚国的封锁悄悄送人进来。

更可怕的是,他们能送一个人进来,就能送更多人进来,细细想下去,谁知道蒙国已经送了多少人进入了蔚国之中呢?

“陛下,如今科举在即,臣以为王志一事是否应该缓一缓?”王朗问。

一旁的姜行有些不悦,“科技当然重要,但王志之事,关乎我朝安危,怎么缓得了?”

“姜大人,此时下如此大的定论恐怕为时尚早,我还是建议先秘密调查一番。”

“王大人,罪状就在这里,事实也已经很明确了,我们应当先将临安府彻查一番,不然之后的科技也会受到影响的。”

两个人一个主张应该慢慢调查,一个觉得要采用雷霆手段彻查临安,一时间争论起来。

最后何文君朝下面压了压手,“范正,这件事情是你审出来的,你有什么想法吗?”

话落,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范正的身上,有的期待,有的惊讶,有的疑惑……

最为震惊的当属郑成,郑成今天被叫过来其实就是来旁听的,这也是朝廷有意要培养他。当他见到范正也在这里的时候,以为他跟自己一样,就是听一听。但现在何文君竟然要听他的意见,要知道范正此时的发言是要在姜行和王朗之后的,而且这是何文君主动询问,这代表范正发言的重量要高于那两位尚书大人。

范正瞧着众人的目光内心一阵苦笑,不过何文君都问了,那自己也没什么藏拙的了。于是沉吟一下,范正说道:“臣认为当前有几件事情需要做。”

何文君眼神锐利地盯着他:“什么事?”

“第一,这四人分开关押,再审几番,尽量获取更多的情报。”

“第二,临安城门的关卡要严加盘查。身份可疑之人不得入内。”

“第三,加强临安城内的巡逻,严防聚众闹事。”

范正说完这三点环视了众人一眼,等候他们的态度。

王朗首先表态:“这三点我同意。”,随后另外既然也表示赞同。

何文君点点头,“还有吗?”

范正露出了犹豫的神色,“最后这条臣也不知道合不合适。”

“你讲。”何文君摆手说道。

范正听罢朝着郑子安一拱手,“臣认为,军队这边可能也应该做好防备。”

此话一出众人都愣住了,要知道一旦动用军队就证明事情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了。

“有什么根据吗?”何文君问。

“没有。”

范正的话让众人不禁眼皮一跳,这话说的也太直接了。

“这只是臣的直觉,不过多些防备总是好的。”范正确实没有可以调动军队的事实根据,但他总觉得这件事情哪里有些不对劲,这让他有些难以心安。

“国公的想法呢。”何文君转头问郑子安。

郑子安扭头看了一眼范正,沉默了片刻,然后开口了:“没有根据的情况下随意调动军队怕是会引起恐慌。但是子义的担心也不无道理。”郑子安沉吟一下,“臣建议可以先小规模调动两百名兵丁,这样既可以保证科举的顺利进行,也不会被百姓察觉引起恐慌。”

“可以。”何文君听完直接拍板了,“那军队这方面就交给国公了。”

……

事情交代完后,几人便离开了国公府。唯独范正被郑子安留下了。

书房内,仅剩下郑子安和范正两人。

两人坐定后,郑子安便开始仔细打量起范正,眼中满是关切的色彩。

范正则保持着谦卑的姿态先开口加了一声:“国公大人。”

郑子安听了摆了摆手:“你父亲在时与我情同手足,他一直称呼我大哥。你虽一直远在婺州,但我对你和你俩位兄长一直视如己出,所以你喊我一声伯父就好。”

“伯父。”范正加了一声。

郑子安却忽然有些心酸,良久眼眶竟也有些发红,“孩子,你受苦了……”

范正没想到郑子安会迸发出这样的情感,在他的心中郑子安一直是泰然自若,不怒自威的国公爷。但此刻的郑子安就是一个心疼孩子的长辈,这也让范正有些感动。

范正深吸了一口气,起身弯腰一躬:“让伯父挂念了。”

郑子安连忙扶起范正,怅然若失般感慨道:“你父亲走后,我立刻就想接你过来,奈何时局不稳接你之事只能暂缓。幸好陛下念及昔日的约定将你接来,也算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

说完,郑子安深深看了范正一眼:“子义,你变了啊。”

范正微微点头:“伯父,子义以前不懂事,但如今已然醒悟了。我不能辱没了父亲和兄长的荣光。”

“好孩子!”郑子安露出了欣慰的表情,“你的事情陛下都与我说过了,以你如今的才智,定不会辱没了家风。”

“伯父过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