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氏族祸心

孤有一计!

可安天下?

王这是什么意思?

看着众臣的表情,季昌继续道:“匪患也好,此前的洪灾也罢,还有诸多大小事,都是因为我虞国人才不足,人才稀缺那就培养人才。”

“培养人才?如何培养?请王上明示!”

季昌颔首:“正如蔺相所言,其他在先王时期,我虞国官员就出现了人手不足的情况,或者说,不仅仅是官员,中军也缺少名将。”

“这些都可统称为人才,人才的稀缺,才导致虞国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找到根源性原因。”

“现在我们虞国缺少什么?”

“人才!”

“还特么的是人才!”

“孤的意思,就是由国库出资,创建一所国有书院,不看出身,只要是我虞国……”

说着,季昌又坚定的摇了摇头:“不对!不仅仅是虞国!他国学子,如果想要入学,孤也不设门槛!所有一切,就是为了培养人才!”

众臣满目错愕!

他们看着王,看到了王眼中的坚定!

只是王所说,未免有些过于理想化!

且不说他国,光是虞国一些高门氏族就不会同意!

“王,不看出身的话?岂不是一些泥腿子也要踏入我国朝会?恐怕说出去会贻笑大方?”

那名官员刚刚说完,便感觉身后一股寒意升腾,他想再次对上季昌的目光,却没有了之前的胆子。

此时,季昌脸色阴沉:“你叫什么?什么是泥腿子?你且给本王好好说道说道!”

那名官员犹豫不决之际,身旁又有一人站了出来:“王上,臣亦以为不妥!大周自古以来都是以礼治国!”

“若以王上之一,到时候书院之中尽是些贩夫走卒草木愚夫,于书院学子而言,礼何在?”

季昌冷哼一声:“爱卿所言,莫非是说,礼乐就只能尔等传承?”

“这是自然!臣之氏族,自周朝之始便于虞国,先祖于商亦列文官,唯有我等氏族之人,方可以学识治国齐家。”

他的话,尤为硬气。

因为从来都没有人像季昌这么大胆。

推翻默认的规矩,哪怕是一国之主,也无法承担后果。

学识之重,他们这些氏族比起任何人都清楚。

倘若真的按照季昌所言,任何人都可以进入书院修学,那氏族数百年底蕴都将变得没有意义。

这哪是什么的为民着想,完全是想要将一众氏族取缔。

那人说完,季昌不由看向蔺荇:“蔺相,孤想听听你怎么说。”

蔺荇被季昌点名,此刻自然不能再装着糊涂看戏。

“老臣也以为王上操之过急,如果王上想要创办书院,可以像种植神物那样,定一个试点,先让氏族子弟进入其中。”

“若真有成效,再徐徐图之,若收效甚微,亦可及时止损。”

季昌淡漠地扫过堂下众臣:“蔺相的意思是,哪怕氏族子弟进入书院,孤的书院也会因为缺乏师资而最后落寞?”

“这……”

蔺荇想说些什么,但终归还是忍住了。

现在这个时代,注重家学,大部分学者,都不会轻易的将学识交于外人,哪怕不是传承给后代,也会找自小培养一个儿徒,尽可能限制学识扩散。

于他们而言,学识,金钱,权力,都应该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成为上位者。

见蔺荇没往下说,季昌大手一挥:“孤只是通知尔等,并非要与尔等相商!这大虞书院!孤一定要建!”

“此外,岭南匪患,还是有蔺相处理!此后一月,尔等都不用再入宫!孤有重要的事情,容不得任何人打搅!”

三日后,季昌也不管朝堂中是否有人反对,大虞书院的建造公告还是传遍了整座静安城!

“什么?王上又要兴建行宫?”

“书院?那看来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了。”

“据我所知,国库空虚,王上却不顾众臣反对,毅然建造这所书院,看来要加重我等赋税了。”

“加就加呗?王将神物无偿赠与我等,而今静安城谁家没有余粮?”

“此话确实没错,可建造书院,只是加税就能解决的?恐怕家中还要出壮丁!”

“又抓壮丁?我孩他爹上回建天坛,腿伤还没好,这……这又要去给王上造书院?还让不让人活了?”

“哎!你说说,这是什么世道!”

一时间!

满城风言风语!

待这些议论传到季昌耳中,已然是半月之后了,但他并未太过在意,只是鄙夷地嘀咕了句:“尽玩些这种无聊的手段。”

“王,一些败坏您风评的话,臣已经查清是何人宣扬的,要不要……”芩束问道。

“一些鼠辈罢了,倒是你,怎么没跟着去岭南?”

芩束摇头:“区区几个草莽匪贼,手下的人去就行了,王身边必须有我。”

现在季昌直接动了氏族的利益,难免会有氏族之人在疯狂之下作出冲动举动,因此芩束不敢离开王城。

芩束没有把话说透,但季昌却能听得明白:“你的担忧,孤自然知晓,只不过在书院尚未建成之前,那些氏族还不敢做什么,再如何,孤还是虞国的王!依旧是周朝的诸侯!”

“一个王的陨落,对于天下而言,都不是小事!”

“臣还是想守在王上身边。”

听到这话,季昌淡笑一声,不在言语。

半月时间季昌已经编撰好几本传世之书,《大学》,《中庸》,《周易》,《礼记》,《诗经》……

固然季昌有着超越两千年时间的学识,但他清楚,眼下这个时代,他的一些设想还不能过于突然出现。

现在编撰的几本书,在这个时代都是有迹可循的,只不过尚未有人归总罢了。

况且,当初四书五经能够横穿两千年封建王朝,就足以体现出它们的含金量。

至于在二十一世纪,有人抨击四书五经是为了封建王朝,但那是后世人的看法,他们站在了巨人肩上,就也以为自己是巨人了。

看着堆了半间房的竹简,季昌不禁摇了摇头:“看来还是得尽快想办法把纸给造出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