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孤有一计,可安天下

“王寻觅如此神物,自当推广天下,如此一来,我虞国万民定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季昌扫了众臣一眼:“诸爱卿还是急了,尔等身居庙堂之久,焉能明白孤之苦心。”

众臣错愕之际,季昌则继续说道:“孤命人千辛万苦于海外将神物找来,自然要物尽其用,此前越贼进犯,而后风华又遭百年难遇洪灾,孤也好,诸位爱卿也好,在大虞百姓心中早已失了威信。”

“而今神物培育已成,自是要先重整王权威望。况且已有其他国家知晓我大虞之中有能令万千百姓不受饥荒之神物,他们岂会不眼红?”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也,若是过于冒进,于我大虞,百害而无一利。”

众人闻言,皆是愣在原地,王的话语,他们听明白了。

只不过王从未将心思与他们透露,如今全盘托出,想来是有了安排。

正巧今日他们撞到枪口上,季昌自然不会再藏着掖着。

“眼下应当大肆宣扬静安的种植成果,可以夸大些,但不要过于离谱,其次试验田这边的农科技术员也会下发至各个郡县,至于细节处,就由蔺相安排。”

季昌乃一国之主,自然不能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能交给官员办,自然该放权。

获得季昌信任,蔺荇推广红薯土豆的事情自然顺利。

其次就是天坛的作用,也被传的神乎其神,神权王权双管齐下,轻松拿捏住虞国百姓。

而最为重要的是虞王殿下要求种植的神物,确实有着其他作物无法比拟的产量,除了静安城百姓,第一批种植户已经交出完美答卷,亩产十五石。

一时间,土豆以及红薯风靡全虞,加上季昌可以安排神化天坛,两种农作物的神物属性得到无限叠加。

在虞国之中,百姓都说那是虞庄青王向上天讨来拯救黎民的神物,唯有虞庄青王那样诚心的君王才能获得神明的恩赐。

更有甚者还在说,虞庄青王有天子之姿,理应坐上周朝王都天子之位上。

不过,这些话也只在一小部分地方流传,要是真入了周天子的耳,虞国可落不得什么好。

“王,现在虞国诸郡都已经开始种植神物,想来今年之后,我大虞将再无饥荒。”

“王上圣明!”

“王上圣明!”

几个月的试行,已经证明红薯土豆的适应性。

哪怕是最为贫瘠的岭南郡,都能够种植,虽说产量会有所降低,但仍旧有十二石到十三石的产量,相比其他作物而言,仍旧是无法企及的存在。

众臣的汇报,季昌也就听一耳朵。

眼下他还在思考下一个奇观该建什么。

唯有尽快补全奇观,才能让虞国国力大幅提升。

虞国实力越强大,他这位虞庄青王才能过得越舒服,否则天天被他国侵扰,说不定过个两年就得青丝变华发。

“蔺相,都说完了?”

蔺荇颔首,应道:“回王上,以上是关于神物的所有奏报。”

“很好,蔺相果然是我虞国柱石,办事牢靠,乃孤之左膀右臂,那今日朝会到此为止,孤困了,要休息一下。”

说完,季昌起身。

然而他还没迈出步子,蔺荇忽而喊道:“王上!臣还有要事!”

对蔺荇这老头,季昌较为宽容,倘若是其他人,这时候敢拦下他,少不了被批贬几句:“蔺相,有话说便是。”

“王上,岭南郡近些日子匪患横添,据当地官员奏报,似是前越百姓。臣以为,王上应当派军剿灭,不然匪患将会进一步扩大。”

剿匪?

季昌摇了摇头!

这些百姓为何要落草为寇?

还不是因为填不饱肚子?

要是能够填饱肚子,谁整天没事想着造反抢劫?

不过,国情是一方面客观原因,还有一方面则是教化不足。

“蔺荇,孤认为不妥,剿匪之事只会浪费国力。”

“那王上打算如何处置?”

思索片刻,季昌道:“孤以为,先招安。”

“王上,招安是何意?”

季昌答:“纵是匪,但总归先是我虞国百姓,岂能因有不同声音,就行灭族之事?”

“不过,先去调查一番,看看有多少贼窝,匪窝之中如果有狠辣之辈,手上沾了人命的,就让芩束带一队人过去剿杀。”

“倘若只是偷偷抢抢,命人前去匪窝商议归降之事,归降之后孤可以不追究过往,至于遭了劫的百姓,由国库出钱给予补偿。”

听季昌说完,蔺荇不禁眉头紧蹙:“王上,这样会不会不妥?”

“蔺相,你以为,那些人为何要落草?”

蔺荇沉思,半晌后答道:“自是好吃懒做,想不劳而获。”

季昌也没有反驳,道:“思想方面自是有一定问题,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日子过得苦,蔺相处庙堂之高,却不可不知百姓之苦。”

“况且孤也说了,犯了人命就杀!那些还未坏透顶的,可以尝试给个机会,若不知悔改,刀可还在孤的手上。”

“王上,还有一个事情,岭南郡之所以会横生匪患,也与我等有关。”

这时候,季昌倒是有些好奇了,蔺荇则继续说道:“由于先王一事,我虞国官员其实人手不足,虽然我等一直在民间搜寻,可并无多少能堪大用之辈。”

“这拖下来,就导致岭南郡那边官员依旧启用原越国之人,这才引出此次匪患。”

经由蔺荇这番提醒,季昌似乎抓到了一些什么关键信息。

官员人手不足?不就是人才稀少?既然如此,何不建造一所书院?书院传承下去?不也可以当做一种奇观呈现?

当后人发下有一所书院乃是他创建,而且传承数个时代,到时他们虞国还会缺啥人才吗?

而且,将后世一些教育手段放在这个时代,定能培养出许多跟他思想贴近的年轻人,到时候他的诸多想法定能快速实现。

想到这些,季昌当即拍板!

建书院!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说不定不仅仅能培养出治世能臣,还能发现其他人才!

“蔺相之言,醍醐灌顶!孤有一计,可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