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生命的圣宴

1842年,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贝多芬亲任指挥。曲终时,掌声暴风雨般卷过音乐大厅,人们被雄壮的乐曲中所蕴含的人类最崇高的感情——博爱所感动,无不流下滚烫的泪水。

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那天起,人类就和苦难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充满灾难和痛苦的漫漫人生长途中,人类凭藉着发自心灵的爱,在相互关照和救助中,战胜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与隔膜,消除了潜在的深层上的生存危机,使无数孤寂的灵魂走进天堂般的精神家园,实现了人类命运的一次次超越。

孤独的心灵是自己的地狱,博爱的心灵是自己也是他人的天堂。文森特·梵高的心灵是孤独的,他的生命中没有爱,他在心灵的沙漠中只坚持了37个年头,最后,孤独地走进现实的金黄的麦田,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尼采一生用他瘦削的身体,背负着孤独的十字架,踽踽独行在茫茫荒原。他心中没有爱,有的只是恨。“去女人那里吗?带上你的鞭子。”他恨亲人、恨朋友、恨邻居,恨所有和他圃妻代的人,他疯狂地用仇恨的鞭子把生命的圣宴打得一片狼藉。他被关进了疯人院,最终死在那两扇紧闭的铁门里。卢梭曾是一个懒懒散散,没有意志力,没有进取心,看不到明天,满足于平庸,心灵孤独的人。当他结识了华伦夫人之后,才彻底改变了自己。在华伦夫人真挚爱情滋育下,心灵的沙漠化作了绿洲。他不再是一个只喜欢无端遐想的孤独的散步者,而成为挚爱自然和人类、徜徉于人类精神乐园的时代巨人。贝多芬孤寂一生,男女之爱,天伦之爱,友朋之爱,都不曾降临他的生命。可他并不孤独,他海洋般的心灵中,满怀着对苍生的怜悯、对人类的挚爱。他把这种最博大的爱,化作《春天》,化作《月光》,化作一首首交响乐,充溢在天地之间,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和他一起在音乐声中走进精神的殿堂。

亚里士多德说:“喜欢孤独的人不是神氏,就是野兽。”我们不是神祗,也不是野兽,我们是人,我们拒绝孤独,我们接受并奉献博大的爱。心存一颗爱心,爱我们的亲人、邻居、朋友和整个的人类。

博爱,是人类生命的圣宴,在这圣宴的滋育下,人类才能获得战胜一切的伟力;没有这圣宴的滋育,人类的心灵将化作一片死寂的沙漠。生命中失去了博爱的圣宴,那是人类的悲哀。

天堂之门和地狱之门同时洞开着。

(原载1997.6.19《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