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人生观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观,有人乐观,有人悲观;有人积极,有人消极。大部分的人追求前进、热闹、争取、拥有的世界,以为这就是乐观积极;其实后退、宁静、自制、空无的世界,不见得悲观消极,有时反而是另一种人生观?以下说明:

第一,从退让中体验乐趣

一般人以为退让是怯弱,前进才积极,其实不一定。因为,前面半个前进的世界,相互竞赛、你争我夺,很少人注意回头的半个世界,因此难以享受后退的乐趣。退让不是没有力量,有时更勇猛,更有智慧。比方地上脏了,我成就大家读书的时间、环境,我来扫地。看起来扫地辛苦,身体却更健康,身心获得更大的欢喜。退让的世界,不会有人麻烦我们、阻止我们、障碍我们,同样成就功德事业。

第二,从宁静中安顿身心

平常大家习惯追求感官之娱,这种外在的快乐却不真实,欢乐过后感到空虚,甚至在身心动乱中,找不到片刻寂静。我们看禅师闭眼盘腿打坐,不看、不听、不说,以为枯坐无趣,其实他们从不看、不听、不说中,找到内在的法喜,自我安住。因此建议,一日中有数分钟的宁静,一周中有数小时的宁静,一年中有一到二周的宁静,让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暂时放下,从宁静中找回自己,从宁静里安顿身心。

第三,从自制中克制物欲

外境经常给予我们**,例如财富、感情、利益等等。乃至有人美言两句,我们就心生欢喜,几句坏话,就生气伤心,喜怒哀乐无法平衡,甚至生命,都操纵在他人手里,实在可怜。你看,弘一大师咸淡有味的满足、隐元禅师面对误解的泰然,外在环境条件、荣辱,对他们毫无影响。要想在外境、物欲**的边缘中获胜,就得靠自制的功夫、智慧的约束,这就要从道德、修养做起,增上力量。

第四,从空无中认识人生

我们常把心放于外在、有形的追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教我们回头把心安在“无”上。心中无所企盼,自然没有失去的痛苦、期待的落空。无的世界,并不是没有,无是无限、无执、无累、无求,《心经》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有了般若智慧,就能放下执着挂碍,能证悟到“无”,尽管有心、有情、有爱,但不会受人事的障碍,反而更能体会出丰富的内容,建立人生的新观念。

每个人境遇不同,如何从纷乱扰攘的世间,让自己返璞归真,探讨本来面目呢?以上另一种人生观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