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情之慈

世俗上讲爱,要有爱心;佛教中讲慈,要有慈心。世间的情,容易让人感情用事,看到某人就顺心、欢喜,这就是世间的情爱。众生叫“有情”,是因为它是以情爱为生命。世间束缚力量最大的就是情爱,情爱会困惑我们,使我们不能自由,不能超生。童年的时候,有父母之情;长大了以后,有夫妻之情;老年的时候,有子女之情;甚至有朋友、同乡、同事之情。情爱如火,情爱的一念,会障蔽我们的智慧,所以要从情爱里超脱出来。

青少年时期我所受的是专制式的打骂教育,但我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感谢师长。因为在打骂里,我得到许多教诲与慈悲;在委屈、专制里,我有更深刻的体会及成长。过去在丛林里读书、受戒,老师都是以“无情”对我们的“有情”,以“无理”对我们的“有理”。我们众生都有自以为是的道理,在丛林里,就是要把这些自以为是的道理打得没有。

人们都喜欢讲关系、套交情,这样可以优待一点,但在丛林里讲关系,就只有“铁面无私”及“无情无义”。现在的戒子一进戒坛,有许多同参道友帮忙,有引礼法师来接待,这究竟是一种福气?还是一种缺憾?过去在丛林里受戒,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这是“以无理对有理”,不论有理、无理,全都以犍槌供养,这就是“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在无理面前都能屈服低头,在真理面前,还会不服气吗?从表面看来,打你是毫无情义,实际是大慈悲。我觉得自己很幸福,能在犍槌下体会出这许多无情的大慈悲。哪些是无情的大慈悲?

(一)无缘是无情之慈

人与人之间,都讲究缘分,不论是父母、兄弟、朋友或同学,只要觉得有缘分,就肯对他们慈悲。其实,真正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与我没有关系,不是我的同窗、同乡、亲朋、故旧,只要有苦难,我就帮助你,对你慈悲;过去虽然没有因缘,只要有困难,我就协助你、给你方便。把别人都看成是我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有缘能行慈悲,无缘也能对你慈悲,这才是真正的无情之爱、无情的慈悲。唯有如此,才能进入菩萨无边的大我之内。

(二)无偿是无情之慈

无偿,是不求别人偿还,不求别人回报。如果斤斤计较自己说了多少好话,而对方没有一句好话回报,或者给人多少帮忙,但对方都不给予帮助,这便落入了有偿、有报酬的心。有偿是有目的、有奢求、有贪欲的;无偿才是无求、无贪、无对待的。出家人的慈悲是不讲究报偿,只有以无偿之心度化众生,才能行无情之慈。

有偿,是有对待的有情慈悲;无偿,是无对待的无情慈悲。有偿的情爱是有限的慈悲,无偿的情爱才是无限的慈悲。父母棒打儿女,看似无情,实是大慈悲;国家的刑罚,看似无情的制裁犯罪者,但实际是对社会大众的慈悲。“看似无情更多情”,就是无情之慈。我们欣赏有情的慈悲,更要欣赏无情的慈悲。

(三)棒喝是无情之慈

过去的佛门丛林,禅师对弟子们不是打就是骂,即是一般常说的棒喝教育。棒喝教育看起来是无情无义,实际上是大慈悲。多少的高僧大德,在棒喝下成就;多少的修行者,在棒喝下成道。有名的临济义玄、德山宣鉴禅师,都是以锐利的机锋来接引学人,所谓“德山棒如雨点,临济喝似雷奔”,才有后来“临济儿孙满天下”的千古佳话。

现在的佛门弟子,少有祖师人才出现,就是因为现在的人经不起棒喝,经不起打骂,经不起这种无情的慈悲。一般办佛学院,最缺乏的是训导师资,便是因为担任训导老师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辛苦的帮助及辅导学生,反而遭学生怨恨,因此没有人愿意做训导老师。其实,愿意从事训导工作的,都是深具大慈悲心的人呢!

(四)无相是无情之慈

我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很着相。讲究你和我有什么关系?有什么交情?你是怎样对待我的?但这都只是从有相上去认知,没有在形相之外去体会,因此不容易学到佛法的内涵。《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相是有情,有情的慈悲不究竟,无相是无情,无情的慈悲才是究竟。

过去栖霞山的名誉住持雪烦和尚,是我当年就读焦山佛学院时的院长,在我参学的那三年中,他没有跟我讲过一句话,偶然碰面,也只是用眼睛瞪我。后来我才听说在所有学生当中,他最欣赏的就是我。虽然雪烦和尚总是瞪我,但我还是一样恭敬他,为什么?因为我感觉到他瞪我,并非恶意,而是慈悲!我们若能在无情里,体悟出更大的慈悲,才会有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