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二十六日 星期日

下午二时,在西来寺主持皈依典礼,四百位来自台湾、美国、加拿大、义大利、芬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初发心者投入三宝座下,其中有三十名当地的美籍人士,他们不但神情专注,对于礼拜、唱诵等各种行仪也都表现得中规中矩。

皈依不是一时的礼仪,而是尽形寿的信仰。在典礼中,我叮咛他们要能安排时间,自我修持,并且亲近常住,多闻熏习。

年轻一辈的徒众毕竟没有经过苦难,行事还很率性,有时遇到不喜欢的人事或自己忙碌的时候,往往轻易地拒绝别人。而在处世方面,由于平常没有训练思维,有时对于事情还没有理出头绪,就立刻去做,导致复杂难行,失去时效。今天在和徒众谈话时,我举出周公的两个故事来说明待人接物之道。

周公姬旦因为功勋卓著,被武王封为鲁公,封地是鲁国,当时周公正在京师辅佐武王,不能前往封地。后来武王崩殂,成王年少,周公又怕有人背叛,于是不顾流言,继续辅佐成王摄理国政,而使其子伯禽到鲁国就封。伯禽临行时,周公告诫他说: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在诸侯之中我的地位可以算是很崇高了。但是对于贤才,我从不敢怠慢,听说贤才来访,我曾经在洗头时三次握着头发,吃饭时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连忙前往接见。我如此地谨慎,还恐怕行有不周,错失贤才。你到鲁国以后,一定要记住,不可以因为自己是国君,而对士人骄慢。”

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求贤建业固然要谦虚恭敬,接引众生更需要慈悲耐烦。记得刚建佛光山时,经常一听到弟子通报客人来访,我就马上踏过崎岖不平的山路,从工地快步走到客堂,如此一天数次,光是为了见客就已经汗流浃背。后来,佛光山大致有了规模,访客也越来越多,我依然不厌其烦地来往于教室、客堂之间,二六时中,接引信徒。有人说我是宿世修来的福报,能够拥有这么多的信徒支持,岂知这是我平日辛苦接引的成果。周公对伯禽的一番教诫,正是我要对弟子们说的话。

姜太公是和周公同时辅佐文王、武王,奠定周王朝基础的国师。武王灭商纣,君临天下,封姜太公于齐。没想到姜太公到封地齐国上任仅仅五个月,就把施政报告呈送中央政府。周公说:“你的施政报告好快啊!”

姜太公答道:“我到了齐国以后,依照当地风俗,简化礼仪,修治政务,所以一切事情很快地步入轨道,施政报告当然也因此而迅速完成。”

然而,伯禽到封地鲁国上任后,过了三年,才送回施政报告。周公问他:“你的施政报告,怎么那么慢才送来呢?”

伯禽回答:“我到了鲁国以后,改革旧日的习俗,整理各种规范,并且指导人民服三年之丧,所以迟迟才送出施政报告。”

周公不禁叹息:“政令繁琐,民众就不喜欢亲附。不让老百姓感到束缚,才能使人民归服。鲁国再这样下去,迟早会成为齐国的封地。”

我一向也不喜欢形式上的繁文缛节,所以我缩短课诵时间、改良仪式程序、减少形式客套、增进大家便利,以简御繁,提高时效。凡此都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事事留意,平常在心中酝酿思维而成。因此,我要求弟子们每天都能发掘问题,并且对于每一个问题提出十种以上不同的答案来训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