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生生不息的好奇心

读涉及农民的近代史料,让我感到震动的,不是他们的反抗或者爱国这些传统史学上的传统美德,而是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当洋鬼子撞开中国大门进来的时候,农民并没有为中国军队箪食壶浆,或者跟在后面抬担架,他们能躲就躲,躲一阵,看看没事了,就出来。比较而言,令人非常失望的是,当时的百姓对于官兵要更害怕些。民谣说,匪来如梳,兵来如篦。兵的没有纪律,随意抢劫,比起土匪,有过之而无不及。反倒那时候的洋鬼子,出于收买人心的目的,纪律尚可。农民对这些从来没见过的洋人,第一个冲动,就是好奇,从洋人的皮肤、头发到服装,他们都感到新奇,胆子大的,还过来摸摸洋人军服上成排的扣子。令洋鬼子特别惊讶的是,这些农民居然能够判断出他们地位的高低,首先对高位者让座。鸦片战争时期的官方档案告诉我们,令官府感到气愤的是,在战争期间,经常有大批的农民,跟着侵略者的队伍活动,“满地汉奸”。其实,这些人不是汉奸,他们只是在围着洋人看热闹——挡不住的好奇。当然,还有些人在忙着跟洋人做生意。无论在舟山水域还是在镇江的江面上,都会有农民爬上洋人高高的军舰,把卤蛋什么的卖给洋鬼子。

当中国的大门开了。洋鬼子的玩意儿进入中国的时候,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落后保守的农民,对于西方的事物,一定会排拒。其实,在多数情况下,正好相反。洋人的轮船在中国开始营运之际,成千上万的民众都来乘坐,挤在舱里像沙丁鱼罐头一样,但是他们兴高采烈,因为终于坐上洋火轮了。农民的热情,导致轮船公司的生意都特别好。中国的洋务官员看了眼红,自己也办一个轮船招商局,别的洋务企业由于官僚化经营,大多亏损,但是招商局却挣钱。洋鬼子在淞沪偷偷修了一条小铁路,乘坐的人成千上万,没什么事,也不是要去哪儿,就是来坐坐。挤不上去,看看也好。最后害得火车轧死了一个人,清政府把铁路买下、拆掉。后来中国人自己办铁路,当20世纪初,沪杭铁路开通的时候,农民成群结队地来到铁路旁等着看火车,把周围几十里的庄稼都给踩平了。比较起来,当年英国最早办铁路的时候,农民却恐慌之至,担心火车一来,会导致奶牛不下奶,母鸡不生蛋。可见,中国的农民要开通得多。对于他们前所未见的事物,只要能有看得见的好处,他们就非常乐意享用。轮船火车如此,洋枪洋炮也是如此。在中国,最早采用洋枪洋炮的人,不是清朝的正规军队,也不是湘淮军,而是太平天国起义的农民。这些造反的农民,来自偏僻的广西紫荆山区,却对洋人的枪炮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有几支队伍,比如忠王李秀成和慕王谭绍光的部队,几乎达到人手一枪。太平天国的人,只要见到洋人,就向他们买枪买炮,当时在中国的洋人,几乎人人从事枪械的走私,连传教士的圣箱,都用来派上了用场。淮军首领李鸿章,就是在饱尝对手洋枪的苦头之后,才转而追求现代化的。

农民对于西洋事物,只有对当时流行的有线电报通信,有些怀疑,因为他们实在弄不明白里面的道理,而且看不见实效。其他的,一律充满热情。闹义和团的时候,农民排斥洋物,那是因为受到了来自官方的排外狂潮的引导,而且参加义和团的农民,是把排斥洋物跟“灭洋”法术相联系的。在巫术盛行的时候,没有人敢抵制巫术的要求。尽管如此,他们对于洋枪洋炮,依然怀有热情。反过来,倒是部分士大夫对西洋的东西抵制情绪更重。当年开平矿务局修了铁路运煤,最后却只能用马来拉,就是因为官员和士大夫强烈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居然跟当年英国的农民差不多,认为这种隆隆作响的大家伙,会引来不祥。

好奇过后就是仿制。中国的工匠,没有人学过机械设计和制造,但是他们是天生的能工巧匠。古代精密的地动仪、指南车还有各种天文仪器之类,都是他们用最简单的工具造出来的。当明清的朝廷进口西洋的自鸣钟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巧匠,很快就可以仿制出来。甚至,曾国藩想要造轮船,一些连车床都没有的工匠,居然给他造出一艘来,虽然跑得慢点,但锅炉、活塞、曲柄连杆一应俱全。中国工匠很多都是来自农民,农民中心灵手巧之辈,从来就不缺乏。我下乡的时候,发现旁边一个公社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台拖拉机,开拖拉机的农民,从来没有学过如何维修,但是小毛病他们都会弄。一家破烂的修理厂,只有一台日本人留下的车床,但是,他们能加工大多数配件,修理多数农业机械的毛病。很多都是土法子,却相当灵。在中苏关系紧张的时候,他们居然能造出五四式冲锋枪来,即所谓的AK-47步枪。后来我做兽医,劁猪的手艺,是跟公社的一位土兽医学的。后来一些场部来的毕业于农业大学兽医专业的大兽医,现场操练起来,劁猪的本领居然不如我。我一分钟就可以搞定一头,他们得弄上五六分钟,还不一定能劁干净。

从古到今的农民中的能工巧匠,没有一个学过机械原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但是,他们对于机械,却有着难以置信的天赋。他们也许弄不懂整个结构的原理,弄不明白好多事情的所以然,但是,凭着浓烈的好奇和不懈的韧劲,他们就是可以整明白其中的一些小道理,在琢磨的过程中,还会有许多发现发明——真正的行家不可能有的发现和发明。因为他们的思维,跟受过教育的专家,有着不同的维度。

近来,在报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农民制造,农民异想天开的制造,比如造飞机,造潜艇,造机器人。居然还真就有飞上天、潜下水的。这么多的农民制造,农民的达·芬奇,聚拢到一起,是一种爆炸性的景观。背后所体现的中国农民文化几千年的底蕴,也许,通过这个爆炸,能觅出一点端倪。

有好奇,才有创造,强固的好奇,压不住的好奇,孕育着伟大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