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放下了,人才能站起来

2010年是圆明园被焚150周年,有报道说,中国打算邀请英法两国的政要前来参加纪念活动。时间过了150年,当年侵略者的后代,终于有可能跟被侵略一方的后人,坐在一起,纪念和议论同一个事件。时代还真的是进步了。

无可讳言,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的确是一部中国人遭遇西方列强侵略的悲情史。圆明园被焚,是悲情中的悲情。残存的圆明园西洋楼的断壁残垣,已经成为国人近代悲惨历史的象征,无数次地出现在各种媒介中。可是,历史已经翻过去,列强的炮舰,闯入中国的内河,大兵的皮靴践踏中国土地的日子,已经不可能重来,中国早已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再次进入中国的西方人,是投资者、游客和留学生。他们中间,已经很少有人会以当年那段历史为荣了。如果能忘记的话,他们情愿忘记过去。

当然,作为被侵略的一方,中国人却很难忘记。中国人子子孙孙都会讲述这段历史,纪念那个悲惨日子。但是,记住历史,不等于陷在悲情里不能自拔。不等于说,只要见到了英法两国的人,就眼睛冒火,一张嘴,就提当年的侵略。动不动就跟人忆苦思甜,掀开衣襟,翻出身上的伤疤,告诉人家你们欠我们的。侵略者当年的行径,早已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当年法国作家雨果的一篇声讨檄文,就已经将号称文明人的野蛮定了性,把当年的侵略者,在文明世界示了众。现在,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实际上重点是反思当年的历史,为何我们会如此不堪一击。反思那段人类的历史,为何像野兽出没的丛林,弱肉强食,不讲道理。反思的归宿,是和平,是理性,是价值和人类的共同未来。

所以,历史不是包袱。对于侵略过别人的民族,不应该是包袱,对于被侵略的民族,更不应该是包袱。双方都应该记住历史,放下包袱,走向未来。过去悲情的历史,里面所有的伤痛,惋惜,甚至惨烈,在新的时代,都应该化为追求和平的动力。纪念那段历史,反思过去,不是为了讨还血债,让西方父债子还。而是坚定人类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理性共处的信心。

在过去的150年里,历史多次地被各个民族的统治者,用来点燃仇恨的怒火,达到战争动员的目的。历史也被各种别有用心的人,用来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族群隔阂。使得各个民族,在已经进入现代之后,依然像原始人那样,一代代血亲复仇,把仇恨无谓地传递下去。让战争和杀戮的阴影,笼罩了全世界。显然,在今天,历史不应该再起这样的作用。民族主义的鼓噪,尽管慷慨激昂,杀伐之声可闻,却有害无益。喜欢战争的人,最好自己尝试一下做人体炸弹,别老是想着把人家的孩子送上战场。历史的纪念,理所应当是和平的纪念,是和平的起点。在一个蓝天下共处,和平发展,人类才有未来。正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当年侵略和被侵略的后人,才能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共同纪念那个悲惨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