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陈李宛若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女市长

2 陈李宛若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女市长

因为她,改写了华人女性在美国的参政史,也改写了南加州政治版图。在她就任市长期间,正直美国风起云涌的民救运动,她为争取华人平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多次受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等领导人接见。

是她使得整个烤鸭在美国销售合法化。

她的爱情婚姻悲壮离奇,“美眉市长”嫁给一位浑身打着石膏的新郎。

美眉市长

初识陈李婉若是在夏威夷的海边上。她一袭华衣穿梭于一群学者之间,聚会于黄昏的烧烤,给我一种夕阳深处宽广又梦一般的触动。我们端着果盘站着聊了起来,才知道她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女市长,全美第一位亚裔和少数族裔事务处处长,及执掌郡政府13亿美元财政预算的行政主管。同时,她还是福特、卡特、里根、布什、克林顿这五任总统的政府高级顾问,且被美国国防部任命为海陆空三军妇女总顾问……这一大堆头衔使陈李婉若的身上笼罩着一层令人眩目的光环。而我更为之震惊的是:这个在美国政坛上叱咤风云的女人,这个被克林顿总统褒奖为“具有东方文化教养的美国政坛魅力女神”,这个在美国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中,改写了华人女性参政史,为争取华人平等权利做出卓越贡献,曾多次受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接见的天津姑娘,竟经历过一场感人肺腑、悲壮离奇的爱情故事。

也许上帝总是把幸福与浪漫升华为一种命运,一种需要用一生的爱去呵护的婚姻历程。

2003年7月8日,也就是我和陈李宛若相识的一个月后,我来到洛杉矶她的家。

在这幢坐落在山顶、傲视全城的大别墅里,我触摸到政治风云背后一个真实的陈李婉若。

住进她家的第一天,我翻阅她一千多张照片。她楼上楼下抬了足足六大箱的图片资料摆在我面前,**地对我诉说着,我仿佛看到一个小女孩从天津向我徐徐走来,从万人注目的青春偶像,到孤身越洋成为“美国之音”电台的一代名记者;从采访第一位华人议员陆荣昌的那双眼神,我深刻地感觉到她内心的抱负不同一般。随后她亲自下厨做饭,我端详着她与克林顿、希拉里的合照,凝望她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我有些许迷惑,从政界风云到厨房炒菜,对女人而言是一道坎,她却跨越得如此自然、天衣无缝。当她大声地喊她的先生“丈夫,吃饭啦!”我着实被吓了一跳,丈夫通常是书面语,怎么有妻子喊“丈夫”,喊得如此声声锐耳,这不得不容我从头说起。

留学岁月的谜中之爱

出身豪门、才貌双全、多情妩媚而具有明星效应的李婉若赴美留学期间追逐者如云。家里也给她介绍了一位正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门当户对的王先生,王先生几乎每周都要驾着豪华骄车来接李婉若到当地法国餐厅浪漫一把,或盛装出席上流社会的各种聚会。可当李婉若在一次同学会中邂逅了天津老乡陈宝和,突然对乘坐豪车、吃着山珍感到无滋无味。她觉得陈宝和虽然是个穷学生,但却是一个忠厚、耿直、表里透明,可以信赖的男人。有一次王博士约婉若到旧金山一家餐馆吃饭,婉若推说有事,一个小时后,当她挽着陈宝和的胳膊走进那家餐馆时,却迎面撞见王博士与几个男同学就餐,婉若故意与宝和亲密相依。饭后,宝和提议去海滩,谁知宝和开的“老爷车”半路抛锚,一身漂亮打扮的婉若满头大汗帮着宝和推车时,王博士驾着豪车从他们身边驶过,哈佛博士给了婉若一个无奈的眼神,从此伤心地放弃了对婉若的追求。

宝和的执著常感动着婉若。有一次宝和开车去接婉若,婉若因故推迟了四个小时出来,他居然还呆在原地不动。婉若出来一上车,宝和说:“你等一会,我先去‘方便’,憋了4个小时没上厕所,怕你出来见不到我你会急。”婉若无言地握着宝和的手,蠕动双唇,半天才说:“你太傻了。”

一天黄昏,婉若被宝和领到常去的海滩上,宝和激动地用双手环抱婉若,磨蹭着她的耳际说:“Lily,我今天已经完成了理工大学的博士学分,而且接到了西雅图波音公司的招聘,你知道我拿到这两份东西第一时间想到什么?”婉若转过身面对因激动涨红了脸的宝和,好奇地问:“想到什么?”“我要带你去西雅图!”

就这样,婉若放弃了旧金山大学刚刚开始的学业,将转入西雅图一家一流的学府——华盛顿大学就读社会工作系。这天清晨,天空飘着雪花,陈宝和开着他的“老爷车”,带着他的心上人向着美好的未来驶去,热情的美国《星条旗》曲调,使陈宝和热血沸腾,他握着方向盘的手伸过来握住婉若的手,柔声地说:“婉若,我爱你,嫁给我吧!”就在婉若回答“我也爱你”的一刹那,驾着的车因冰碴路滑突然嘶嚎着从94号高速公路翻到了98号高速公路,当满身是血的婉若从昏迷中醒来发现他们的老爷车如一只被压扁的纸鸢坠落沟底,她不顾一切将血肉模糊的恋人从一堆冒着青烟的废铁中拖出,可娇小的身躯怎么也无法将一个魁梧的男人搬上五十多米的大斜坡,她泪如雨飞地爬到公路,拦截救护车辆,终于把奄奄一息的恋人送到医院。

如歌如泣的婚礼

陈宝和的伤势相当严重,医生正在急救室全力抢救。

李婉若躺在一墙之隔的病房,分分秒秒牵挂着恋人,医生不同意他们相见,她知道这时陈宝和最需要她的爱,她飞快地跟护士要来纸和笔,热烈地传送着一张又一张情书。

生命体征稳定后,医生告诉婉若:你们必须离开这个医院,这儿的医疗条件不好,陈的伤势严重,应该到条件好的医院,以免耽误治疗留下终身遗憾,但离开之前,必须把所有的医疗费结清。

所有得知他们厄运的中国留学生都行动了起来,有的倾力相助,有的四处帮忙凑钱,同胞之情浓于水。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将陈宝和搬上急救车直奔那家最好的医院。这时的李婉若才第一次见到出事后浑身上下被石膏打得严严实实的恋人。

到了那家医院又经历一番波折,值班主任问:“有保险吗?”婉若如实回答:“没有!”“有车险吗?”婉若无助地回答:“没有!”“有存款吗?”婉若几乎绝望地回答:“没有!”“那你们怎么到这儿来住院,像他伤势这么严重,手术费昂贵,没钱就应该到福利医院去,走吧走吧!”情急之下,陈宝和一个在波音公司工作的好同学,掏出了信用卡,才住进了这所权威骨科医院。

当医生将躺在担架上的陈宝和推向病房,宝和突然从嗜睡中惊醒,喊着“Lily,Lily”,婉若扶着担架躬身伏在他的耳边,做了一个手势,这是一个心照不宣的手势,这个手势给了他一生最珍贵的信心。

脱离了生命危险出院时,医生说“这个男人脑子没有受伤,但脖子要架三十多磅重的石膏,也可能一生都不能工作了。”李婉若二话不说,把他接回了地下室他们临时的家,并告诉他:“我要和你结婚。”陈宝和说:“不行,你不要感情用事,你别忘了你来美国是来求学的,你不要把自己的前途都给断送了。”婉若不管,她拉着脖子打着厚厚石膏的宝和走进教堂。当主持婚礼的神父颤抖着声音问新娘:“你愿意嫁给他吗?”神父惊异地指着这位浑身打着石膏的“太空人”,婉若清脆大声地回答:“我愿意!”神父转向“新郎”,声音颤颤地问:“你愿意娶她为妻吗?”宝和凝视着“新娘”的双眼,片刻的寂静,婉若的坚定和幸福的期盼让他震撼,他哽咽着说:“我愿意!”当神父哆嗦着手将婚礼致辞念完,看着这对新人将结婚戒指套在各自的指环上,不禁感动得落泪。从此,一个年轻有着政治梦想的女子,承担了所有家庭重负。她悲壮的爱情故事,曾经震撼了多少女儿心。她走向白宫权力堡垒的那些惊心动魄的事迹和她的爱情故事一样使所有认识她的人对她深怀敬重。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陈李婉若,一个纯粹的中国女人。那种中国女性的坚忍、执著、善良以及宽厚都渗入到她的血脉之中,也渗入了她的政治思想。她说:“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要给他一个机会。”

是的,她给生命一次机会,于是生命也给了她一次机会。从这一刻起,她就喊他叫“丈夫”,一喊就喊了40年。

相濡以沫四十年

中国传统的根能在美国的土壤和空气中如此滋长,是五千年的力度。

她血脉里的**让我一次次感动,尤其是谈到政治命运和家庭生活如何相连又相冲突时,她是那样的真挚,那样的忘我,那样的充满智慧与思想。

在美国政坛有句名言叫做白宫的风水是共和、民主两党轮流转,在共和党和民主党内,还有两句话是:前有陈香梅,今有李婉若。

在这个家中,她与丈夫虽是同床异党,却是夫随妻唱。病愈后的陈宝和在航空公司做工程师,是一个不多言语的典型知识分子,但由于妻子的政治梦想却被牵进了政治,并且跟着她的命运一起跌宕起伏,一起欲罢不能,一起悲伤与欢愉,一起共荣辱,也许正是这场车祸,使到这两个完全不同性格不同志向的人终身厮守,相濡以沫四十年。我有时看着他们的个性差异,怀疑过他们的幸福,但住进她家的十天里,我深切感悟爱情是由漫漫岁月里每一朵细小的浪花迸溅出来的精华。我感悟着她参选市长“拜票”时的“夫随妻唱”。为争取选票,李婉若一周之内穿烂了三双鞋。有一个雨夜,她和丈夫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那户人家说他女儿有意参与投票,但她出门去了。夫妻俩开车回到家中,做好饭菜正端碗,电话响了,对方说:“我女儿回来了。”夫妻俩放下热乎乎的饭菜直奔那户人家,踏进门,主人说:“我女儿有急事又出去了。”他们只得先回家等消息。热好的饭菜正上桌,电话又响了,对方说:“我女儿回来了。”夫妻俩再一次登门拜访,终于争取到一张支持票。这一切一切,对政治丝毫没有感觉的陈宝和无怨无悔、默默地在妻子身边支持着。作为美国首任华裔女市长,她把蒙特利公园市打理得井井有条,并在自己的任期内一一兑现了当初对选民的承诺。1984年,原来默默无闻的蒙特利公园市在与其他州的数百个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当年度“全美模范城市”的荣誉。李婉若因此被誉为“改写南加州历史的华裔女市长”。有人说,她天生就有从政的天分。她自己却说:“政治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我的政绩与丈夫分不开。”美国人惊叹:一个被美国人选出的华人市长,居然可以在当好市长的同时,没有忘记她的根。

谈到从政与家庭,她说:“如果我说妇女从政完全不影响家庭,这是不诚实的,参政确实影响家庭生活,我对家庭的照顾太少,尤其是孩子。”

对于一个驰骋于政坛的母亲,也有着面对亲情的无奈与伤痛。这一对相爱夫妻,生育了一对健康聪明的儿女。有一天,我无意中翻到她女儿写给她的一封信,信中说:“妈妈,你能不能坐下来静静跟我们聊聊天,听听我们的心里话,每次跟你打电话你总是说:‘我太忙,快说!没事就挂了!’在您忙于政务的岁月,渐渐长大的女儿是那么希望妈妈能看一回我们的作业,看我们脸上的青春痘如何长起又消失,这是一种怎样的期盼和割舍?”

在陈李婉若家中,洋溢着一股很浓郁的中国味,不论衣柜里的旗袍还是日常生活细节,在她灵魂深处,凝聚着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中国情结,以至她认为,她所取得的成绩,都跟这份中国情结分不开。

使职工烤鸭销售在美国合法

1980年,美国发生了很多事。时值李婉若在美国社会福利部亚裔处任行政主管,掌管一年13个亿美元的划拨。这时突然听说中国的烤鸭出了问题。美国各大城市,包括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在内,很多饭馆是华人开的,而中国饭馆很出名的一道菜是烧鸭、烧鹅。你到唐人街,到中国饭馆,随处可见门口的橱窗挂着这“不冷不热”的熟食。顾客可选着在那吃,也可选着买回家。而这种做法不合美国的卫生标准。美国的卫生法规定:要不热卖,要不非到摄氏零下多少度。所以有关部门就去饭馆查封,说这些烧鸭、烧鹅不能再卖了。这可急坏了一大批中国饭店的老板。本来他们只做生意,跟政治无关。这回被“政治”搞到头上了。他们串联所有饭店的老板,大伙商量怎么办。起先他们集合到洛杉矶郡政府、加州州政府去游说,解释清楚烤鸭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文化,挂炉烤鸭也好,不冷不热烤鸭也好,是绝对卫生的,但这种呼吁无济于事,后来大家一致认为找李婉若可能有救。

尼克松访华,李婉若打通高层关系,使尼克松在访华期间,亲自去北京前门烤鸭店美美地吃了一顿烤鸭,还亲自体验了中国的针灸。这可不得了,美国各大报头版头条报道尼克松吃烤鸭、扎针灸的巨幅照片。这回卫生部没话说了,使卖烤鸭、烧鹅在美国合法了。

加油站事件

还有一件事也体现了李婉若的中国情怀。那是她在南加州蒙特利公园市当市长的时候。蒙特利公园市一下子涌进了很多华人,老居民就觉得有一种压迫感,感觉蒙市面目全非,开车的人、走路的人,到处是华人的面孔。店里的招牌也都是看不懂的中国文字。在蒙市最有名的“太平洋大道”上,有一个白人开的汽车加油站,本来生意很好,华人多了,他的生意反而一落千丈。他就把加油站卖了,临走的时候,在太平洋大道最显眼处挂了一条特大标语“最后一个离开蒙市的人,别忘了带走美国国旗”。任何经过这个城市的车辆都可以看到这个标语。李婉若气坏了,马上找到这个写标语的人的地址,写了一封信把他大骂了一顿:“我们蒙市不需要你这种制造种族纠纷的人。”她说:“我那时候是议员、是唯一的华裔市长,我怎么可以忍受这种标语,怎么可以不说话呢?美国是个多元国家,我们促进种族和谐还来不及呢!”结果她的信被一个小报登了出来,加油站的主人就以“诽谤个人名誉”把陈李婉若告到了法院,婉若对我说:“本来做市长就已经够辛苦、够累的了,还要面对这场官司。这可是争取华人平等的重要契机。”最后案子被撤诉。李婉若受到更多人的尊敬和爱戴。

当谈到作为一个被美国公民选出来的市长,民族的根又在中国,怎么处理这双重矛盾时,她说:是一种双爱情怀,既深爱祖国又对美国一往情深,但加油站标语事件,却展现了在她心中,民族情结占了市长职责的上风。

当她开着车陪我回到曾经担任市长的蒙市,她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都充满母性的眷恋。她一边开车,一边指着前方说:“这街口候车亭是我在任时建立的。”又指着右方说:“这是我当市长时引进的大企业。”当她回到出任市长时的故居,弯身扶起门前一把园丁的锄钩,细细地扶正那门牌时,我看到了阳光下一个时代的复苏。

李婉若的成功与传奇,使美国华人参政日趋活跃,出现了华人参政热潮。这一年美国总统又委任了二十多位华裔出任联邦要职,使得布什上任两年内被任命要职的华裔人数达36人之多,远远超过里根总统任职八年不到10名华裔被任命要职的数目。1990年11月的美国中期选举中。又有14名华裔通过角逐跻身于美国各级政府。

政治需要智慧。一个民族需要自己的时代巨人,而巨人是在时代的风雨中逆风飞扬,像在岁月的山峦上寻找潮头的日出,像在历史的宝典中翻觅灵魂的日记。生命对陈李婉若来说,是一个神奇的轮回:40年前,她受美国邀请,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批使者。40年后,她受美国国务卿委任,成为美国国务院东西方中心的常务理事。连她自己都感到迷惑,命运怎如此巧合!而我远离她并静静地观望她时,却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个民族的筋骨。

告别她的家正是秋日的黄昏,她紧紧拥抱我,伏在我的肩头激动地说:“我仿佛拥抱的不是你而是整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