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

一、说猜忌

中国人的人际交往由于互不信任,交易成本奇高,不仅人累,而且心累。

猜忌不是一个好性情。猜忌一旦发生,猜忌者心里不爽,被猜忌者如果知道被人猜忌了,心里更不爽。因此而打起来的,不在少数。好些邻居、同学,甚至朋友,就因为那么一点点的猜忌,闹得势不两立,彼此恨了一辈子。

但是,人又很难免除猜忌,尤其是自己处在某种麻烦的当口上。比如丢了东西、遭受处罚,或者好好的突然有人给了白眼。于是发生联想——是不是哪个人做了什么,我才……可悲的是,有的时候,猜忌居然会被印证。自家的箩筐,的确是邻居孩子拿去用了;自己家不见了的母鸡,的确是村头二蛋家的黄狗给咬死了;二姨不跟我说话了,真的是三姨从中说了坏话。但是更多的猜忌,其实都是死无对证,根本无从查证的。别说一辈子,两辈子也弄不明白。弄不明白,心里的结就死结着。

说起来,我们生活在儒教国家,老外都说我们是儒家的信徒。但是,儒家强调的性本善,好像没什么人真的当回事。几乎每个人都觉得,我是善良的,但这个世界就我一个人善良,别人都因我的善良而欺负我。既然周围人都是坏的,所以都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做坏事,尤其是对我这个善人做坏事。

当然,实情并非如此。这个世界里的人特别好,生性善良者不多,但特别恶总是害人的也不多。绝大多数的人,其实性情介于好坏善恶之间。环境好,他们也好;环境坏,他们也跟着坏。在一般情形下,刻意偷人东西,或者坏人好事者其实并不多。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猜忌,其实多半是由于自己的疑心,事实根据不多。疑心一起,主观臆测改变了自己的眼睛,怎么看怎么像。古人说的邻人偷斧的故事,就特别典型。其实,日常生活中家常小东西的丢失,绝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原因。可原本是自己找不到的东西,我们却每每怀疑人家给你偷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当下的环境,猜忌大有泛滥之势,给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带来无穷的烦恼。也许,我们曾经经过的革命时代、斗争岁月,因为人与人要互相揭发,互相斗争。越是好朋友,越是亲密的关系,在斗争中就越是不可靠。斗争瓦解了我们以前还能维持的相互信任,让我们疑心大增,谁都不相信。到今天,革命斗争不大搞了,但生存斗争却趋于白热化,办公室阴谋的说法,不仅给好些阴谋家提供了舞台,而且加重了人的猜忌情绪。

没错,不猜忌,相信别人,容易吃亏上当,也会受骗。但是,成天猜忌人,怀疑人,就不吃亏上当,不受骗了吗?叫我看,其实都差不多。猜忌心强,其实也是一种人性的弱点。有这样的弱点,就可能被人利用。到头来,一样吃亏上当。中国人的人际交往由于互不信任,交易成本奇高,不仅人累,而且心累。成天担心被人家算计,提心吊胆,很容易生病。所以,除了特别大的事情,涉及特别巨额的金钱,我觉得还是少些猜忌的好。倾向于相信对方,双方的感觉都很好。信任和被人信任,本质上都是一种美。

二、说耐性

有耐性,意味着扎实的工作,有创意的工作,一点一滴的改变。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豆腐做成的菜刚出锅的时候,豆腐里的热量一时半会儿散不出来,不能马上吃,弄不好会把舌头烫出一大泡来。好些事做起来,跟吃热豆腐一样,急不得,一急往往坏事。

但是,中国人总体上讲,是个比较性急的民族。近代以来,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国家,一夜之间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牛羊,诸事都急,没法不急。最急的,是中国老是那么落后,回回挨打。仁人志士恨不得一夜之间,国家由弱转强,由穷变富,雄起于东方。然后咱们打出国门,也欺负欺负列强,让他们尝尝挨打、被欺负的滋味。性急的人,最缺乏耐性。期待变革,变得不好,就不满意。教育救国,慢;科学救国,慢;实业救国,也慢。于是,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

好不容易革命终结,开始建设了,可是中国人搞建设、办教育的性子都急。拼了命,也要速度。曾经有过大跃进的教训,疯狂地赶英超美,但是事情过去没有多久,盖房子、建高楼,城市里几百年也没最近二十年建得多。但像气吹起来一样的高楼,建筑寿命能有几何,谁也说不好。办教育更是如此,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中国人却非得要在短时间内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中小学、一流的幼儿园。

世界上的事,不是什么都不需要着急的。人有了急难,抢救人命当然要急,分分秒秒都要抢。建设速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快点,当然也是好事。效率高,挣的钱就多。但是,凡是涉及百年大计的事,还是不能太急。

开放之后,窗户开了,门也开了,中国人举目四望,发现不是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饥寒交迫,而是我们自己落后了大半截,事事不如人。急于赶超的心情,当然可以理解。但是,因性急而偷工减料,力求多快好省,却要不得。当人们用速成的方式改变世界的时候,最终会发现,其实速成班没有上的课,最后还是得补。补课的功夫,一点都不少。甚至,还要加上时间的利息。国家的面貌,社会的面貌,得一点点改造,地面上的功夫做足了,一场豪雨来了,让你尴尬的是地下的设施差,让我们不仅丢人而且丢命。那些开着豪车,抱着宠物的人们,做起事来有时感觉还是像一个乡下的农夫。至于政府的官僚主义、冷漠、低效率,甚至贪污腐败,更是令人义愤填膺。这一切都需要改变,但改变需要时间,我们要有耐性。

当然,有耐性不等于坐等,也不等于无所作为,更不等于无条件地容忍一切的荒谬。不是说,既然改变需要时间,我们就将就活着吧。承认现实,容忍一切不合理的现象,连生气都不能。耐性的价值在于坚持做事,日拱一卒,坚持不懈。像晚清状元实业家张謇说的那样,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今天变一点,明天再变一点,持续地进步,中国才有希望。有耐性,意味着不是看见进步慢,就着急上火,也不是看见改变的步伐慢,甚至有曲折,就心灰意冷。有耐性,意味着扎实的工作,有创意的工作,一点一滴的改变。

三、说选择

频繁地选择行业,对于非大富豪的一般人而言,绝非好事。机会,说到底,是在踏实的工作、认真的琢磨中出现的。

人生在世,总是要面临选择。买菜,韭菜是买这家的,还是那家的,就是选择。选好了,就意味着丧失了再选择的机会,经济学上叫作机会成本。除非吃错了药,为了显摆,买一份扔一份。各种各样的选择,都要付成本。选择对了,利润大于成本;选择不对,利润小于成本。只不过人生不是纯然的经济活动,得失无法精确计算。有时候明知是亏本的买卖,但还是会心甘情愿地投入。在外人看就是傻,但自己的感觉很爽。

现在的人对于成功很在意,只要成功,似乎就意味着一切。当然,这样看问题相当肤浅。因为何为成功,在不同的价值体系中,有着不同的标准。此处的成功,也许就是彼处的失败。而且现在我们所谓的成功,似乎只有一个尺度,就是能不能挣到钱。即使做了大官,当了大学者,如果最后钱没多少,似乎也不算是成功。

其实,单就多金而言,成功也跟选择有关。选一条合适你发展的道路,是成功的前提。做生意的,就是要选择一种适合你的行业。初入行的人,总是不知道怎样选择?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山望着那山高,老是觉得别人的选择更好。也许,资金很充裕的商人可以在多个行业之间游走,照样可以捞得满坑满谷。但是,初入行的人,如果总是这行做做,那行瞧瞧,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选择,多半是不能做出点名堂的。道理很简单,彼此的条件不同,初学者没有本钱。

世界上三百六十行,每行的大道理都是一样的,但行内技术性的小道理,却各个不同。一个业内人士,只有明白了这里面的小道理,才有可能挣到钱。否则,说得再好,也是外行看热闹。说起来头头是道,实际操作百无一能。行内的小道理不仅有行内的技术和经验,而且包含人脉和资源,这些东西都是做好这一行所必备的条件。但是,这些东西却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拥有的。

很多人干了一行,连皮毛都没摸到,就觉得别人的行业好,别人挣到钱了。而别人论智商,似乎还不如他,于是转身扑向别人的行业。的确,别人可能是不如你的智商高,但人家能成功,个中的道理你却没有明白。转行之后,多半依旧不成功。还有的人,已经在某个行业做了一段时间,有一定的积累,但是也经不起**,总是觉得别的行业更好,挣钱更轻松。于是放弃本行,弃暗投明。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新行没有做好,旧行也丢了,有如邯郸学步。

一般来讲,频繁地选择行业,对于非大富豪的一般人而言,绝非好事。这个世界,智商高有时并非好事。因为智商不高的人往往不会频繁地选择,只知道把住一个机会老实做事。即使钻牛角尖,钻时间长了,也能钻出名堂。但智商高的人则自视甚高,眼高手低,不肯踏实做好一件事,最后的结果反而是失败。

选择是选择机会,但把握机会还是要靠最朴实的东西,经验和技术再加上人脉和资源。没有积累,对于多数命不是特别好的人而言,单凭撞大运,命运之神是不会垂青你的。机会,说到底,是在踏实的工作、认真的琢磨中出现的。

四、说臃肿

机构臃肿,已经成为政府的顽疾。但是,严酷的现实是,年年减机构,年年肿胀。

臃肿不是好事,但凡哪个人臃肿了,就是他或者她需要减肥的时候了。但是,我们还是看到满世界的胖子晃来晃去。减肥的人不少,减肥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但减不下来的臃肿,俯拾皆是。

减肥不成功,除去某些基因的因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减肥消肿者自身努力不够。或者是难以克服口腹之欲,或者是一曝十寒,或者是难以持之以恒每每半途而废。也就是说,臃肿难以消除,每每有臃肿者自身的因素。

一个人如此,机构也是一样。机构臃肿,已经成为政府的顽疾。多少年说起臃肿,大家都头痛不已,常年谈论并且实践精简机构,消除臃肿。但是,严酷的现实是,年年减机构,年年肿胀。几次大的行动一下子狠心减了四分之一的人,但转年就膨胀了不止四分之一。弄得下面的机关都魔怔了,一听说要精简马上准备新桌椅,因为马上就要膨胀,机关添新人了。这些年,不仅正式的编制不断在膨胀,中央编制办无论怎么控制都控制不住;不在编的借调人员和临时工,也在大幅度地增加。某些特别的机关,比如工商和城管,正式编制如果有一个,那么配套的临时工就得有几十个。

无疑,机构减肥不成,也有自身的因素。最大的原因,但凡是个机构就有比较大的油水。说起来,公务员工资并不高,但工作稳定,退休待遇好。而且因为有权力,有灰色收入可捞。某些机构的大量临时工,就靠这灰色收入养着。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官家的好处比经济发展增加得还快。每每以改革名义制定新的政策,总是往吃官饭的这一块上贴金。害得大家都想往里挤,挤不进去,就想办法挖门子倒洞。大学生就业首选的就是公务员,好的岗位,一个位置成千上万的人争。就像一个人一样,虽然知道苗条的好处,但美食的**太大太多,而且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你让他怎么减肥呢?

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其实也很稳定,但绝非年轻人喜欢的热门选择。就连法国这样公务员比较多、作用比较大的国家,公务员的**力都没有好的私企大。别的国家就更不要说了,因为它们的公务员工资不高,数量增加得也不快。有的国家即使公务员的工资不低,但工资以外的灰色收入是绝对没有的。一旦公务员沾了灰色收入,而且被查到,无论级别多高一辈子就都白干了,什么福利待遇都泡汤了。

是人就有人性的弱点,不管怎样学习,自我改造,其实很难克服。就像美食之于食欲,若要减肥,就得离美食远点。不仅要靠减肥者自己自觉,还要给他建立必要的外部条件。人如此,机构也是一样。若要减肥,消除臃肿,必须得釜底抽薪,让公务员本身变得没有那么大的魅力。每个机构都有预算的硬约束,强大的监督,别想有灰色收入。自古以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只要公务员没有那么多好处,往里挤的人群自然会消散,膨胀的压力也就自然消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