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制改革:打虎等于饮鸩

所谓的币制改革,就是收缴居民手中的硬通货,很像是在抢钱。蒋经国的打虎,实际上等于配合货币改革,最后一次用强制的手段把中国的中产阶级抢掠一空,把国民党政权最后的支持者彻底得罪了。

1948年,国民党政府经济濒临崩溃,蒋公子蒋经国奉命到上海整顿经济。打虎不成,半途而废。迄今的主流意见还是认为他是碰上了孔家人,惹恼了宋美龄,以至于在权贵的铁板面前碰壁,功败垂成。其实,用打虎治理奸商这一招整顿经济,自古以来都是饮鸩止渴。渴未了,人先死。

蒋公子的打虎计划,是跟当时的币制改革配套的。国民党政府于1948年8月,用金圆券取代已经因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废纸的法币。同时发布紧急处分令,强行规定,私人手里不许有黄金、白银和外币,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到国家银行兑换成金圆券。如果拒不执行,则财产没收,人被逮捕法办。跟这个计划相配套的,是不许商人囤积商品,严格限制物价。只要有人囤积商品,发现之后也是财产没收,人入监狱。情节严重的,当场执行死刑。这些计划,由蒋经国担任首领的戡乱建国大队执行。

显然,这样的计划,无非是蒋介石在面临经济、政治和军事全面崩溃局面下的一种应急措施,自己给自己打的一针强心剂。但是,在一个经济恐慌,人心大乱的时候,这样的强心针实际上是毒药。当然,由在苏联生活了十三年,饱受布尔什维克党史教育的蒋经国实施这样的计划,应该说,这样的计划,跟十月革命后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无关系,很像是有样学样。

尽管国民党反共,但在当时的国民党内,苏俄的招法其实一向是有市场的。抗战胜利之初,国民党借接收敌产的名义,大肆劫夺沦陷区民营资本,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成立中粮、中纺、中蚕等大规模中字号公司。强逼沦陷区民众以200比1的比值,用中联券(汪伪政权的货币)兑换原本不值钱的法币,即1元法币兑换200元中联券。其实,按当时的购买力,1元中联券可以抵法币35元。当时也是限期兑换,不得推延。1948年的做法,本质上跟1945年是一样的。无非就是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剥夺有产者。大有产者要剥夺,小有产者也不能放过。

实际上,蒋经国在上海动员大批失业学生参加的打虎运动,只是伤及了众多稍有家产的民众和民营资本家。逼得他们不得不排着长队到国家银行,把自己手中仅有的黄金白银和美钞换成金圆券,逼得像陈光甫这样的民营资本家,把上百万美钞交了出来。参与打虎的戡建队成员,还以为这些连夜排长队的人们,其爱国热情被他们激发了出来,表现出一腔爱国救难之情。

整个行动,老虎一个都没打到,只抓了一个泄密的狐狸,杀了树威。待碰到杜月笙的儿子,牵出孔家大少孔令侃,宋美龄一个电话事情就结束了。其实,即使老虎继续打下去,干掉杜公子,连孔令侃都给毙了,也遏制不了物价的上涨,恶性通货膨胀的肆虐。问题的关键是市面上没东西,民众必需的两白(米和布匹)一黑(煤球)根本就缺货。自打内战以来,多数工厂不开工,经济垮了,物资严重匮乏。商家囤积,对于他们的多数而言,本是应对通货膨胀的不得已。靠打击所谓奸商来平抑物价,从来都没有效,即使杀人树威,也没有效。除非没了商家,所有货物都由政府来供应。

本质的问题是,当时的中国经济已经崩溃。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的凭据,是大量的美式装备,中国军队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武器现代化。但是,恰是这些个现代武器,使得原本就被国民党的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搞的残破不堪的经济,雪上加霜。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机械化部队开动起来,就是一个耗费巨大的吸钱巨无霸。以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连几个月都撑不下来。靠着美援,还可以勉强支撑几日,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美国的体制决定,美援不可能源源不断。

1948年的币制改革,新货币的准备金根本就不足。而内战的巨大消耗,几乎立刻就让这个先天不足的金圆券陷入窘境。原本不足的准备金很快就被抽走,充作军费,等于丢在水里。余下的又被运往台湾,国库为之一空。当上海的民众把手中的黄金、白银和美钞换成金圆券之后,发现自己手上的钱顷刻之间就变成了废纸,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还快。

从后往前看,所谓的币制改革,就是收缴居民手中的硬通货,很像是在抢钱。蒋经国的打虎,实际上等于配合货币改革,最后一次用强制的手段把中国的中产阶级抢掠一空,把国民党政权最后的支持者彻底得罪了。此时,多数沿海地区的居民其实对共产党并没有了解,但在他们看来,不可能有比国民党更腐败、更糟糕的执政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