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朝换代:北洋军姓什么

北洋军对袁世凯有感情,但仅限于他做大臣时。一旦复辟称帝,他就被一些北洋军骂作曹操。且北洋军直至袁世凯众叛亲离地死去,也没有完全姓袁。

北洋军姓什么?这个问题,在好长时间里似乎一目了然,姓袁呗。谁不知道北洋军只知有袁宫保,不知有大清国。军营里供着袁世凯的长生牌位,让军士们朝夕膜拜。更没有人怀疑,北洋军只听袁世凯的,别人指挥不了。若不然,怎么辛亥武昌起义,朝廷调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前去镇压,指挥不动?后来重新启用袁世凯,北洋军一口气拿下了武汉三镇中的两镇。

不错,北洋军作为清朝新军的一种,的确是由袁世凯在甲午战败之余,接手在天津小站训练的新军编练出来的。但是,军营里供着他的长生牌位这件事,却是政敌造的谣,实际上根本没有这回事。“小站练兵”期间,无论是平时训话,还是特意给官兵们编的练兵歌,袁世凯都是强调对朝廷的忠诚,根本不涉及他自己。袁世凯的崛起,一直在政敌的猛烈炮火之下,被盯得很紧。但是,从未听说哪个找到过这种牌位,连可以闻风弹奏的御史都没有找出来,也没有人在北洋旧人的书信、日记和回忆中寻到蛛丝马迹。可见,这种说法仅仅是一个故事,属于众多有关袁世凯的故事中的一种。

在清廷的新政期间,袁世凯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掌控练兵处,领导军事改革,指导全国的新军编练和旧军改造。北洋军扩张为六镇(师),固然“小站练兵”的旧人是种子,但是在这期间,他在军官选任方面特别强调专业主义,尽量从各种新式军事学堂毕业生中找人。所谓的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都是北洋武备学堂出身。留日和留德的军官学生他也选用,大批日本士官生都是在他当政时进入的军界。不像人们说的那样,他挑人只看跟他个人的关系,对他个人的忠诚。在1907年瞿鸿禨掀起针对他的政潮之际,他也放弃了对大部分北洋军的控制。事实上,即使后来政潮止息,一直到西太后死去,摄政王载沣上台,他都不再直接控制北洋军。

当然,北洋军的很多人对袁世凯还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跟袁世凯“小站练兵”期间跟官兵打成一片,点名发饷遏制克扣军饷的邪风大有关系。也跟袁世凯善于用人,对部下多方照顾的领导风格有关。只要是袁世凯看上的人,基本上你要什么,他早早就给你安排好了。段祺瑞镇统考试第一次没过,第二次袁世凯特意疏通关节让他过了,却不告诉他。后来段祺瑞得知后,十分感激。小站旧人成为北洋六镇的种子,这种对袁世凯的感情,也就带到了后来的北洋六镇,只有大部分由满人组成的第一镇要差点。

但是,这种感情的加强,还是在袁世凯被剥夺兵权之后。北洋军将士们发现,接茬领导他们的人跟袁世凯根本没法比。尤其像铁良、凤山这样的满人更是骄横有余,办法无多。只顾自己揽权,不管官兵的死活。所以,在1907年政潮中,归在凤山麾下的张怀芝和段祺瑞宁可统制不做,也不乐意干了。等到袁世凯被罢免回家之后,北洋军就更加感觉到后人不如前人,还是在袁宫保手下做事比较爽。

后来崭露头角的士官生,比如吴禄贞、张绍曾和蓝天蔚,尽管身居高位,但都没有那个本事真正控制麾下的北洋军。所以到了辛亥革命时,他们想要带兵造反都搞不成。北洋第三镇有个炮兵团的团长跟山西的革命军说好,拉一火车的第三镇官兵进入革命军的伏击圈,但中途却被部下吴佩孚识破,人反而被吴佩孚抓了起来。另外,荫昌带兵去武汉打革命党失利,并不是北洋军不听指挥,而是荫昌根本就不敢到前线指挥。人长得不错,还留了德国人小胡子的荫昌,还未出征就被吓破了胆,军队进入湖北,他却留在河南信阳。一共两万多兵,统兵官不上前线,这个仗怎么打?

不过辛亥鼎革,北洋军官兵有好些人其实并不满意,顺带着也反感上了袁世凯。冯玉祥回忆说,清帝退位之时,好些北洋军官兵都痛哭流涕,有的还骂袁世凯是曹操,说是他欺负清室的孤儿寡母。所以,做了总统的袁世凯,不得不对仍然留在紫禁城的小皇帝和隆裕太后,表示格外的尊重。

经过几番折腾的袁世凯在做了总统之后,倒是开始重视军队对他个人的效忠,不仅玩起了尊孔祭天的把戏,还编练模范团,通过对军官的培训加强控制。但是,对他称帝复辟做新皇帝这事儿,北洋三杰中的两位都不支持。最后在众叛亲离中,袁世凯牺惶地死去。可以说,一直到他死,北洋军也没有完全姓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