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王权(上)——明朝

钱穆先生认为,明朝的政治是传统复归以后恶化的政治,恶化的原因有二,一是废除宰相,二是摧折士大夫,因而导致了君权的绝对化,使得明朝政治走向了歧途。这种说法显然很富洞见。明代的制度不是一个高明的制度,其关键在于它违背了自秦以来这种官僚帝制的客观规律。这种官僚帝制的关键环节在于官僚体系和皇权之间的平衡,以及官僚体制的有效性。宰相制是这种平衡和有效性的核心环节。废除宰相之后,势必要寻求某种制度补偿性替代,但替代物毕竟不能起到原来宰相制的作用,所以制度的惰性暴露得特别充分。另一方面,如果士大夫积极性受阻,官僚制的有效性依然难以发挥。如果所有官员只是皇帝的雇员甚至奴才,制度的弹性就变成了制度的弊病,无法弥补其缺疏部分。好在经过元朝残酷的统治,士大夫格外珍惜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王朝,所以,尽管朝廷摧折,但一有机会,还是会尽量效忠尽力,使其免于崩溃。孟森先生曾经感到很是诧异,为什么像明武宗这样空前绝后的昏君,居然能够内平大乱,外御强敌,保持王朝不倒?他将之归结为明初几帝遗泽,士气未衰之故,显然不确。其实是士大夫自己不乐意让士气衰下去,不想让这个汉人自己的王朝衰下去,是硬撑的结果。

明朝的失策,还有两点颇为要紧。一是宗藩制度。凡明室后裔,无论亲疏俱高爵厚币以养之,不令到社会上谋生。初时尚可支持,后来人口不断增加,遂至负担不起,造成国库常年空虚。二是因朱棣篡位,派郑和下西洋追索建文帝,索之不得遂下令禁海,以至于严重损害了沿海的商业贸易。在西方开辟新航线进入全球贸易的时代,中国自己退出贸易圈,不仅影响中国商业贸易的发展,而且使沿海渔夫和商人失业,不得不将自己本来合法的营生,转为非法,与海盗合流,部分人竟然勾结日本浪人,导致了连绵不断的倭寇之乱。这不仅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国家丧失了相当部分的商业税收,而且还影响到国家腹地的稳定,使朝廷在与辽东崛起的满人的斗争中始终处于下风。外患最终严重到威胁东北边疆的时候,一方面政府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宗室负担却逐年增加。明朝政府居然没有起码的财力可以应付边患,只好大幅度提高农民赋税,最终激起民变。民变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安内和攘外捉襟见肘,外患和内忧一起袭来,明朝的寿数也就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