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医院

那家医院,在那座高山下面,那库绿水旁边。

有语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那座山,座落在涟源、新邵、双峰三县交界之地,号称四十八面龙山。名山有名寺。这龙山的山顶上,有一个药王殿。相传唐贞观年间,我们中华民族的医药鼻祖孙思邈采药来到此山,寻得珍草数百,著下《千金要方》,救世济民,剪除民间疾苦。后人为了纪念他,在这海拔1500余米的山顶上,修建了这座药王殿。千百年来,四方八面的山民们进殿求神问药,四季香火不断……

世道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山脚下,有一栋青砖小院,竟也如山上的药王殿一般,四面八方的山民、乡人,来到此求医问药,终日络绎不绝。许多被大城市一些名声显赫的医院判了死刑的疑难病症,在这个小院里竟奇迹般地被制服了。一个一个被病魔几乎拽到了阎王殿的男男女女,又昂首阔步从这个小院里走回自己的家中去了。时日一长,这间小院声名远播。近年来,西到新疆克拉玛依,东到海港城市宁波,北到佳木斯,南到天涯海角的三亚市的一些内风湿关节炎、乙肝……等疑难病人,带着三分希望七分疑惑走进这个小院,不久,他们却怀一腔喜悦、一腔感激,告别这个小院返回故里。小院从此越来越名声大震……

未必,这个小院里也出了一个什么“仙”么?

这委实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院,是一家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乡间医院。

这是一家乡人办的医院,办给乡人的医院。早先,这里叫联合诊所,后来叫乡卫生院,最近,才堂堂正正地挂上了涟源田心疑难病医院的牌牌。

这里的一院之长,也是一个从泥巴坨里拱出来的乡人。他只读了小学高年级的书。一十四岁那年,便从乡间名医刘绍求学医。这伢吃得苦,咬得牙,那一点文化,在那位老乡医的指点下,硬是把那些古文程度极深的医书,背了个滚瓜烂熟,且悟了个透彻明了。人极聪明,有一种常人很难有的悟性。他不长个,到了10岁,还像一个细伢伢。这一天傍黑时分,他背着一个挂着红十字的药箱从师傅家出来,赶回家去。路过一个叫杨林的村子时,有人告诉他,村里一个老人病了,请他去看看。他来到这个老人的家里,见老者躺在**,呼吸微弱。他伸手摸了摸脉,便知是心肌梗塞,无可药救了。于是,他直言道:“我不能开单子(处方)了。开单子也没有用了。快安排后事吧!”

他话落音,一个身材高大的后生冲了过来,一把夺过他背上的药箱,吼道:“你放屁!刚才梁寿吉先生看了,都说问题不大。你却这样恶语伤人,我要砸烂你这个破箱子!”

一句直言,惹了大祸。这后生是老人的女婿。那位梁寿吉先生,则是当地威震一方的名医。一个毛头小子,竟如此口出狂言,否定老先生的诊断,竟要老人的家人为老人安排后事,这还了得?

他一下子吓懵了。他当然不敢夺回药箱,只好只身溜了出来,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

路上,一位热心的大娘见他在哭,忙把他喊到晨里,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只好如实说了出来。大娘安慰他:“快别急,明日,让你大伯帮你去把药箱讨回来。”当即炒了一个酸菜,让他吃饭,并留他住宿。

这天晚上,他刚刚躺下,就听到外面一片嚷嚷声,那位老人去世了。消息像风一样在这一片山乡传开,说这位小小的赤脚医生石海澄如何如何神了。他直言惹祸,这祸事却又使他名声初露。

一切真工夫,都是从刻苦的学习中、从反复的实践中获得的。这位老人的去世,虽然使他从祸事中解脱出来,他的心里却并不轻松。自己虽然道准了老人的忌日,却无力解除老人的病痛,把老人救活。从此,一份为乡亲们解除病魔的痛苦,长留欢乐在人间的责任,沉沉的搁在他的心头。他越发刻苦学习,向前人学习,向旁人学习。并用心收集流传在民间的各种药方,不断地充实自己。三十多年下来,他搜集了一万多个民间单方、验方,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融会贯通,整理成3000多个效方,运用于临床,得心应手。

一次,离他家不远的一家寺庙里的一个老和尚病了。一连两个多月,他送医送药上门。这使老和尚很受感动。这个老和尚是一个医道很高的医生。临终的时候,老和尚把他叫到身边,授给他一个秘方,并给他说了这个秘方的来历……

世上的男人和女人,本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可是和尚却要人为地和女人隔开。其实,哪一个和尚又不爱女人呢?这位老和尚年轻的时候也一样。有一次,他溜出寺庙,到一个村子里与一个和自己相好的女人欢宿。累了。醒来时,天已亮了。他怕被别人发现,慌乱地从后门溜出,急匆匆地从后山爬了上来。到达山顶上时,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他便坐到一块大石头上歇息。无意中,发现一条大蛇正在吃一个蜂窝。窝里的蜂子被急怒了,纷纷向这条蛇叮去。渐惭,这条蛇使肿了起来。被叮肿的蛇只好退了下来,朝一个地方溜去。不一会,这条蛇又来了,且肿了的身子已消了。这引起了和尚的极大兴趣。他便蹲下仔细观察起来。又一会,被蜂子叮肿的蛇又溜走了。他悄悄跟了去。只见这条蛇正在吃一种野草。这种叶子吃下去,只见肿了的蛇慢慢地消肿了。和尚牢牢地记这种野草。后来,他用这种野草为人诊治一些无名肿毒,灵验极了。就这样,又一个验方汇集到了这个乡间医生的心里。他用它,为许许多多乡亲解除病痛。这个方子后来经过改进,成为了一个治疗内风湿的良方。

1975年8月里的一天,村里又抬来了一位病人。他叫梁经清,肝昏迷已三天,全身浮肿,连输液的静脉血管也无法找到。石海澄决定开刀做静脉注射。手术时,由于病人昏迷中抽搐不止,他不幸割伤手指,染上中毒性肝炎。当时,许多医院对治疗肝炎都无良方。石海澄被这可恶的病魔折磨得九死一生。但他拄着拐杖,上山采集中草药,大胆地在自己身上进行各种各样的试验。就在这一次,他想到一个老草药郎中传给他的一个除毒的良方。心里想,肝炎也是一种病毒,何不用它试试?如果坏事,只不过毁了自己一人;如果成功,那可是乡亲们的一种福音啊!

敢冒风险的人,常常会闯开一片新的天地,走进一个新的世界。石海澄对这个老草医的方子进行了多种改进,一次又一次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终于产生了一个治疗肝病的秘方。他用此方根治了自己的肝病,也救活了到了死亡边缘的梁经清。山乡里许多被大医院判了死刑的乙肝病人,都在这个小院里被神奇地救了过来。这个乡间医生的名声,有如六月里的雷,响得很啦!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石神仙”……

原来,这个小院里,这个乡医院里,果然有“仙”啊!

其实,他不是什么神仙,不是什么病都能手到病除。不过,他的心紧紧贴着乡亲,有一颗神仙般的善心。他的名气传出去后,许多从县医院、市医院、甚至省医院下了病危通知而抬回来做后事安排的病人,也往他这里送。其中确有不少被他救了过来。有些抢救无望的病人,他也尽可能地献如一片爱心。一次,邵东一个农妇把昏迷中的丈夫送到这里时,石海澄一看,已经不行了。为了不使病人死在途中,他立即给病人打了强心针。农妇没有带多少钱,他立即取出四百元钱叫来一部车,并派医生跟车把病人送回家去。这农妇感动得眼泪双流……这家乡医院,院长对乡亲有这样的爱心,医生、护士们对乡亲也有这样的爱心。不久前,本市南风乡一个家里连遭灾祸、家贫如洗的光棍汉送到这家医院里时,已经无可药救了。此刻,院长老石不在家。全院二十多个医务人员自发捐款数百元,又派车派医生将病人送回家去……

石海澄今年五十岁了。他仍然个儿不高。乡亲们在喊他“石神仙”之前,曾亲切地叫他“石矮子”。然而,他的形象,在乡亲们心里,却愈来愈来高大了。他的心,紧贴着养育着他的山乡,重金买不动啦!那是前年的事了。一个人慕名从深圳来到这个乡医院,要请他到深圳环境优雅的渡假村里去开诊所。答应首先付10万元钱做定金到他私人的账上,然后包吃包住每月5000元的工资。他没动心,依然留在这座乡医院,做一个穷院长……

在那座高山下面,在那库绿水旁边,有那么一家乡医院。这是一家乡人办的医院,一家办给乡人的医院……

在那座乡医院里,有那么一个——不,有那么一群从乡间的泥巴沱里拱出来的、一颗心全贴在乡亲们身上的乡间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