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青山

几年了,那些郁郁葱葱的山头,一直珍藏在我心灵的深处。时日愈久,愈是在心中呼唤着我,激奋着我,催我健步走向未来的人生。

那一年夏天,机关里准备集中几天时间,组织一次政治学习,以此来焕发一下大家的爱国主义情绪,振奋一下革命精神,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在选择学习地址时,我突然想到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的那个老战士林场。我建议把大家拉到老战士林场去,边参观,边学习,进行现场教育,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大家兴致极高地来到了这里。

这里不是名山,也不是胜水。这里是革命老区的五里堆乡,是当年游击队员们活动和战斗的地方。如今,当年在这里为共和国的诞生流过鲜血的游击队员们,都已年过花甲和古稀,从南南北北的岗位上退下来了。1984年春天,他们在自己当年的司令员姜亚勋的召唤下,又回到了这块自己流过热血的土地上。

岁月,染白了他们的头发;岁月,也改变了这些山头的面貌。当年,这一带山山岭岭郁郁葱葱,溪流清澈见底。如今,山头上光秃秃的,一逢暴雨,溪河里浊流滚滚。那是1958年,那场大炼钢铁运动,把山上的大大小小的树木全砍下,送去“喂”了高炉……从此,这山山岭岭上的元气一直没有恢复过来。看到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生态环境遭到如此严重的破坏,这些老战士心里痛啊!一个有如夕阳般灿烂的念头,从他们的心底涌出来了: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回到当年打游击的山沟里面去,进行一场绿色革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荫……

这些老战士们,从长沙、从广州、从武汉……等大城市,从他们舒适安逸的生活里,走到这艰苦的山沟沟里来了。姜亚勋,曾是省政协副主席。李品珍,是当年地下党县委书记。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年过六旬,有的则超过七十了。他们自带工资,不计报酬。他们这个“林场”开张的一万多元钱,多半是他们自己凑的。十来个人,挤住在十五平米的破旧土砖屋中。姜亚勋、李品珍年过七旬了,两人受到优待,合住一张木床,其余八九个人,全部开地铺。其艰苦的情景,是可想而知的,而老战士们却一个个精神抖擞,就像回到了当年打游击的年代了。这一年的炎炎夏季里,他们在山上挖树坑。本地人叫作“挖伏坑”。树坑晒了一个夏天的大太阳,种上的树苗,就会长得好些,也少一些虫害。坑挖好后,又给一个个坑里施上肥……这些活计,对一个年轻人来说,都是不轻的啦,何况他们全是一些六七十的老人呢!但他们硬是咬着牙顶过来了。

春天来了。老人们兴奋不已。1985年阴历正月初一,本是合家团聚的日子。而这帮可敬的老战士,却扛锄上山了。他们为了赶季节种上树苗,这一天从清早一直干到傍黑。他们就是这样度过了新春的第一天。

这些征战一生、革命一生的老战士心里清楚,要使遂山头上的树栽一株活一株,不仅要把树栽到山上,更重要的是要把植树造林、造福子孙的意识“栽”到群众的心里。于是,老人们在劳动之余,对当地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并前前后后召开了大大小小的群众座谈会八十七次。方圆几十里内的农民们被老战士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他们与林场签订了育林护林、利益分成的两千多份合同,积极地支持和投入了植树造林。

七年后,我们来参观他们的林场。当我们一级一级地爬着石阶,攀上坐落在半山腰的场部——那栋破旧的土砖房子的时候,心头**漾着一种滚烫的情感。我仿佛在这一级一级石阶上,感受到了老人们爱乡爱国、为后人留下荫凉的火辣辣的一片情哪!也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的老人每天来来回回地攀爬在这石阶上的身影。我不由地在心中发出感叹;这是他们在攀登最高的人生境界!

七年过去了。这方圆七十多公里的土地上,大小一百五十多个山头上,老战士们种上了四十万株树木,绿化了荒山四千一百多亩。我们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看,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感受。一个个山头上,青松、绿杉,晕绿葱茏,使人欣喜不已。正是盛夏,树木生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一株株正处青春期的绿杉青松,如一个个壮士,立在山头上,使一座座山那般的富有生气,那般的青春焕发,那般的年轻……

啊,披满绿色的山,是不老的!具有革命精神的战士,是不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