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思想(二)

佛教的“十有思想”,除了要有“宇宙之心、度众之慈、弘法之勇、修道之恒、正觉之慧”,接下来,还有以下五点:

第六,要有出世之性

人生有前有后、有退有进,才是一个中道而圆满的人生。人的性格也应该有入世生活的性格,和出世超脱的性格。入世的性格,重视的是人间生活福乐的营求;出世的性格,是一种超然物外,不为情累的清虚飘然。所以,当一味汲汲营求荣华富贵之时,不妨时时回头观照,将自己的身心栖息在另一个出世的清净境界。

第七,要有护教之忱

不论做学术研究、参加政党,或宗教信仰,都必须有护卫研究成果、支持政党理念、维护宗教信仰的热诚。像15世纪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穷其一生观察星象,发表地球是圆球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等日心说论文给教皇,却引来罗马天主教、马丁·路德等教会的抨击。乃至后来的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物理学家伽利略,都因为提倡哥白尼的日心说,受到严厉的审问和软禁处罚。这种维护真理,不因遭受苦难而变节的勇气,就是护教的热忱。

第八,要有容人之量

做人处世,唯有宽大容物才能领导他人。所谓“仁者待人,各顺乎人情,凡有所使,皆量其长而不苟其短”。容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养,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一个人的包容心愈大,其成就的事业也就愈大。而且,不但要包容各种人,还要能容人之长、容人之短、容人之功、容人之过。

第九,要有忍辱之力

世间最大的力量,不是拳头,不是枪炮子弹。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辱,像孔圣之忍饥,颜子之忍贫,闵子之忍寒,韩信之忍辱,张百忍之忍居……古之为圣为贤,建功立业,未有不得力于忍者。所以,忍辱是一种担当的力量。

第十,要有菩提之愿

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靠立志、发心、愿力来成就的。像释迦牟尼佛在金刚座上发出“若不成佛,誓不离此座”,以此菩提愿而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地藏菩萨自愿下地狱,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再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的悲心等,都是靠菩提愿心来圆满功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