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公元1141年,岳飞被秦桧一伙毒死在风波亭的监狱里。后人十分崇敬岳飞,同时十分痛恨秦桧。“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句传诵千古的诗句,就是最好的明证。后来,历史学家们经过认真研究,发现秦桧虽不是什么好鸟,但让秦桧自己承担杀害岳飞主谋的责任似乎于理不合。道理很简单,岳飞战功赫赫,英名远播,至少也算得上部级干部,如此重要的人物若没有最高统治者赵构默许、支持或者指使,那么岳飞不可能让秦桧轻而易举害死的。实际上,杀害岳飞的主谋应该是宋高宗赵构,秦桧只不过是一个执行皇上旨意的打手罢了。从这一意义上讲,岳飞之死毫不为奇。在封建社会“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历朝历代,都有很多大臣都因皇上一句话而身首异处,这是封建专制使然。大臣如此,老百姓就不用说了,所谓草民,老百姓就像草芥一样,啥时大难临头,真是说不准。

我们把岳飞看成是英雄大好人,把秦桧看成是败类大恶人,这其中可能包含着很大成分的感情因素。事实上,岳飞和秦桧都属封建官吏,都拥有封建的愚忠思想,他们属于同僚,虽然个人品质有很大区别,但从他们的社会属性上看,他们是大同小异,或者说是一样的,我们把一个捧到天上、一个摔在地下,也许是不符合道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岳飞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要甚于秦桧。因为,同是在封建社会下扭曲变形的封建官吏,我们知道秦桧坏,我们都防着他,唾骂他,我们不会向秦桧学习的,但对岳飞不然,岳飞是英雄已是大家认可的事,学习岳飞那是没有人反对的,也许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把岳飞当成精神楷模,把一个勇敢但带着浓厚封建思想的岳飞当精神楷模,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我们从“五四”时期就提出了反封建的口号,反对孔夫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如今已过去80多年了。如果岳飞身上的封建忠君思想可以忽略不计较,那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

我想,这样说可能会伤害很多人对岳飞的深厚感情,但理毕竟是理,感情终归是感情。凭感情用事是靠不住的。

其实,岳飞属于“成也愚忠,败也愚忠”的人,他怀着对徽宗、钦宗的一片忠心,提出了“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口号,带领岳家军打败兀术带领的金国大军,从金国队伍传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岳飞及其岳家军从此声名大振,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爱戴和拥护,岳飞成了人们崇敬的英雄。可正当他踌躇满志地准备“捣黄龙迎二帝”的时候,他收到了朝庭撤军的命令。我不知道当时岳飞是否知道宋高宗赵构和二帝的矛盾关系。一个国家只有一个皇位,你迎回二帝,岂不是让赵构把皇位交出去。在宋高宗赵构眼中,皇位是最重要的,岳飞这一举动与反叛差不多,总之,岳飞威胁了赵构的皇位。因而岳飞的悲剧命运就不可避免了。

岳飞先是被召回,后被杀。愚忠使岳飞名满天下,愚忠又使岳飞命归九泉。

纵观历史,历代皇帝都要求臣子对自己忠心,在宋高宗赵构的眼中,岳飞的忠显然不及秦桧,岳飞的忠是对二帝忠心而秦桧的忠才是对自己的忠,秦桧对自己言听计从,也算忠心可贵。他替自己消除了当皇帝的障碍岳飞,应该是功劳不小。因而秦桧害死岳飞后,尽管老百姓对秦桧骂声一片,但宋高宗却不理这个茬,一直在重用秦桧,一直到秦桧病死,从这一点讲,秦桧的忠君的技巧胜过岳飞一筹,假如岳飞一心一意忠于宋高宗赵构,我想不至于落得了那样的下场。应该说岳飞与秦桧都是忠臣,只是他们忠的对象不同,因而命运也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有趣的是,首先宣传岳飞“先进事迹”的人是宋高宗的儿子宋孝宗,宋孝宗觉得岳飞的忠君思想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皇权,于是给岳飞平了反,追封岳飞为“鄂王”,还在临安给岳飞盖了一座庙宇,供人们凭吊祭祀。人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宣扬岳飞、凭吊岳飞,岳飞的故事也写进了史书,他的故事也得以广泛流传。如果没有宋孝宗的平反之举,岳飞的名字在史书上出现的时候可能这样写:一员战将,因违反军令被杀。假如岳飞也威胁到宋孝宗的皇位,那么宋孝宗还会说岳飞是忠臣么?

还有一点需要探讨的是,岳飞长期以来被说成是民族英雄,这一点也有推敲的必要。按常识讲,捍卫中华民族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国侵略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可称为民族英雄。比如戚继光抗击倭寇成为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荷兰人)成为民族英雄,而岳飞抗击的金国,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何来的民族英雄。假如当时宋朝把金国当成外国,不当中华民族,岳飞是民族英雄,还兴许有点道理,但现在我们仍说岳飞是民族英雄,把当时金国当成外国那么就有违常识了。

岳飞的精诚与勇敢令我佩服,但岳飞被扭曲了精神和人格,令我心寒不已,我们同情岳飞没有错,佩服他的勇敢没有错,但岳飞精神不可学。想一想,一个被扭曲精神的民族,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